學長風采丨陳昌:引領無創血糖檢測技術實現突破

“每一個不同身份,對我來說意味著背後要承擔不同的社會責任。雖然很累,但做‘產學研’是我的人生追求。當不同身份匯聚在我身上時,我感到很享受。” 
—— 陳昌 上海市歐美同學會荷比盧分會副會長、近觀科技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
傳統測血糖,準備工作繁瑣,血糖儀、採血筆一樣不能少;採血時疼痛且有感染風險,檢測後如果手動記錄資料,既容易記錯,回顧分析也不方便。如今:適用於不同年齡、膚色和肥胖人群的無創血糖檢測來了!
瑞金醫院醫學晶片研究所、上海近觀科技的陳昌研究員團隊攜手瑞金醫院王衛慶教授團隊,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代謝》線上發表研究成果,為糖尿病患者帶來了無需扎手指或抽血的血糖檢測新選擇
這項具有開創性的無創血糖檢測技術,名為多重微空間偏移拉曼散射(mμSORS)光譜技術。陳昌介紹道:“利用這項技術,患者只需將手掌輕輕貼在檢測裝置上,就能精準測量出血糖數值。它無需個體校準,即來即檢,在未來,我們的目標是把它做成‘手錶式’的,讓患者隨時都能測血糖。” 
為何研究無創血糖?
因為被譽為生物感測領域“珠穆朗瑪峰”
回顧血糖檢測的發展歷程,陳昌感慨萬千:“血糖檢測歷經化學、電化學、光學等階段,已經發展一百多年了。大家一直都希望能有一種既準確、又便捷,還能無創、即時連續的檢測方式。可現實是,無創與準確就像兩條難以交匯的平行線,始終難以平衡。市面上已有的產品,往往是無創的就不太準確,準確的又必須得采血。”也正因如此,無創血糖檢測技術面臨著準確性和通用性的巨大挑戰,在生物感測領域被視作“珠穆朗瑪峰”。
2006年,陳昌從浙江大學碩士畢業後,前往比利時留學,在魯汶大學和世界頂級半導體研發聖地IMEC深造並獲得博士學位。“我剛進入IMEC的時候,接觸的是神經電極晶片領域。但隨著參與的專案越來越多,我自然而然就接觸到了無創血糖檢測這個熱門領域。”陳昌說,“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數量將近6億人,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也高達12%,這個龐大的資料讓我深知無創血糖檢測技術研究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為何選擇與王衛慶團隊合作?
對方也在考慮讓監測變得輕鬆無痛
說起與瑞金醫院王衛慶教授團隊的合作,陳昌打開了話匣子:“無創血糖檢測領域能取得這個重大突破,離不開醫工交叉合作。王衛慶團隊一直在思考如何透過無創的手段,讓血糖監測變得更加輕鬆無痛,巧的是,我們團隊當時也在積極探索生物智慧與晶片智慧的融合。大家目標一致,2022年一拍即合,攜手推進無創血糖檢測產品的研發。”
2025年春節後開工首日,雙方的研究成果驚豔亮相。瑞金醫院官方微信釋出 “和扎手指說拜拜!瑞金醫院重磅釋出,無創血糖檢測來了”的訊息,瞬間引發廣泛關注。陳昌興奮地說:“相關話題短時間內就衝上同城搜尋榜首、百度和微博熱搜前十,這是對我們團隊多年努力的最好認可。”
歐美同學會對你的研究有哪些幫助?
認識好多科研界大咖,思維活躍起來
在陳昌的科研之路上,上海市歐美同學會荷比盧分會發揮了重要作用。走進近觀科技公司,“Make impossible possible”(讓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標語格外醒目,這是陳昌的初心,也是他在生命大健康與積體電路晶片跨界融合領域的奮鬥目標。陳昌身兼數職,履歷豐富,而加入市歐美同學會荷比盧分會為他的科研事業帶來了新機遇。
加入荷比盧分會後,我結識了許多科研界大咖。與他們交流,彷彿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思維也更加活躍。”陳昌感慨道,分會中還有眾多優秀海歸博士,他們憑藉豐富學識和海外經驗,為陳昌團隊提供了許多實用建議。未來,陳昌計劃充分藉助這一平臺,積極參與科研專案合作交流,與志同道合者組建科研團隊,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勇攀科研高峰。
專案未來有什麼設想?
研究行動式、可穿戴的無創血糖儀
研究成果雖已取得階段性成功,但陳昌和他的團隊並未滿足於此。陳昌表示:“在無創血糖檢測的科學原理驗證上,我們團隊積累了10年的技術研究,同時也非常感謝瑞金醫院內分泌科王教授團隊3年臨床研究的全力支援,這才讓我們成功打通了邁向無創血糖檢測的關鍵路徑。不過,原理問題解決了,接下來還有小型化和降本等難題需要攻克。”
他進一步解釋道:“近觀科技是一家將積體電路晶片技術與生物技術跨界融合的高科技企業,接下來我們的重點就是研發基於矽光晶片技術的行動式、可穿戴的無創血糖儀,為患者提供更經濟、更微型的無創血糖管理方案。雖然這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但我們有信心,也會繼續努力!”
來源 :上海市歐美同學會
今日文章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