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被沖毀的生活

8月29日,湖南資興,挖掘機正在燕窩村受損的農田上平整土地,未來這裡將恢復耕種。遠處,多處山體在一個月前的極端強降雨中出現滑坡,如今依舊光禿禿的。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攝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 | 攝影報道
遭受颱風“格美”帶來的極端強降雨一個月後,資興人仍在慢慢自救,重建被洪水沖毀的生活。目前,當地生產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復,但要回到災前的樣子,路很艱難,也很漫長。

8月25日,湖南資興,燕窩村一位老人家中,牆上洪水水位的痕跡接近2米高。洪水退去的日子裡,他一直忙著清理家中淤泥,淤泥清理完,他拿起鞋刷子在家中刷牆。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攝

8月25日,湖南資興,燕窩村坳下組,今年剛建好的供奉‌祖先的“坳下公廳”被屋後的滑坡衝了個大窟窿,淤泥滿地,挖掘機正在屋後清理淤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攝
8月29日,湖南資興,一名留守兒童獨自來到他的“遊樂場”。洪災發生前,他在村子裡認識了一位新玩伴,但兩天後小夥伴就在這場洪災中遇難,他很難過。他常和村子裡的小朋友到“遊樂場”來玩,這裡種著花,他們在這裡摘花朵、吃花蜜。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攝
8月25日,湖南資興,燕窩村坳下組,一個男人抱著父親的遺像回家。他的父親在這場洪災中遇難,當天被安葬在村子附近的山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攝
8月29日,湖南資興,燕窩村一位老人站在路邊望著被淤泥覆蓋的農田,他家的西瓜和生薑全部被沖毀。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攝
8月24日,湖南資興,一輛小轎車被山洪捲到百米開外的燕窩村路邊,面目全非。快一個月了,車主並未前來拖走。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攝
8月27日,湖南資興,州門司鎮自然資源所內,一本被洪水浸泡的筆記本上寫著一篇題目為“消逝的故鄉”的文章。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攝

9月1日,湖南資興,一家商店的老闆重新恢復營業後,才把被泥水浸泡的零錢拿出來清洗、晾曬。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攝

8月27日,湖南資興,州門司鎮一家燒烤店張貼上新選單,恢復營業。店內原有的桌椅板凳、冰箱等裝置,幾乎全部被沖走,老闆只找回一張桌面,其他均重新購置。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攝

8月31日,湖南資興,州門司鎮中學的教職工把課桌搬到操場上,擦拭掉灰塵,等待前來集合的學生,隨後他們會乘車前往8公里外的資興市二中入學。受災後,州門司鎮中學的部分教學樓被初步鑑定為危房,學校無法在原址開學,所有師生一同轉入資興市二中。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攝

8月31日,湖南資興,在資興市二中異校開學後,州門司鎮中學校長李春江給同學們講述州門司鎮中學災後重建的故事。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攝
8月27日,湖南資興,經工作人員測量,州門司鎮一家臨河的扶貧車間被洪水淹沒5.7米,該車間損失慘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攝
9月1日,湖南資興,州門司鎮一家扶貧車間的老闆曹志斌正在除錯裝置。洪水讓他工廠裡的裝置全部受損,受災一個多月後,他拼拼湊湊組裝出4臺裝置重新開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攝
8月24日,湖南資興,一家臨河製衣廠的老闆走在空蕩蕩的廠房內。洪水來時,該廠被完全淹沒,縫紉機與布料全部損毀。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攝
8月28日,湖南資興,州門司鎮一家未受災的酒店正忙著打包盒飯,每天這家酒店要為在鎮上支援災後重建的人做上百份盒飯。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攝
8月26日,湖南資興,施工隊正在搶修州門司鎮一段被洪水掏空路基的公路。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攝
8月24日,湖南資興,州門司鎮被洪水沖毀的綠化帶正在重新種下植物。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攝
8月27日,湖南資興,在一棟被淹的房屋二樓,一粒種子在淤泥中發芽。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攝
一個月過去了,颱風“格美”帶來的極端強降雨在湖南資興留下的千瘡百孔仍未完全恢復,災後重建也才剛剛開始。
據新華社8月19日訊息,颱風“格美”帶來的極端強降雨在資興造成山體滑坡19513處,塌方45629處,1714戶11869間房屋倒塌,受災人口12.8萬人,已確認資興市5個鄉鎮26個村48個村民小組的50名群眾因災遇難、15人失蹤。
據瞭解,經過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搶險,資興市受災區域所有行政村初步實現通路、通電、通訊、通水。目前,受災地區已進入災後重建階段。在資興市受災最嚴重的州門司鎮,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瞭解到,全鎮共4.2萬人,受災人口達97%。
洪災過後一個月,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州門司鎮看到,鎮上受災的沿街店鋪在完成清淤後,一些已重裝門面,進了新貨,並重新恢復營業。但在被初步鑑定為危房的幾棟沿街樓房,仍然沒有重新營業的跡象,店主們暫不確定那些房屋是否會被拆除,不敢裝修,還在等待著新的訊息。
一家臨河的扶貧車間損失慘重,一樓與二樓的機器裝置、許多尚未發貨的成品資料線和藤椅被沖走或被洪水浸泡,工廠老闆曹志斌拼拼湊湊組裝出幾臺裝置,在9月1日重新開工。他告訴記者,只有重新開始才有希望,但想要恢復到以前的樣子,路會很難,也很漫長。
在該鄉鎮受災最嚴重的燕窩村,不少土磚房在洪災中倒塌或損毀,許多紅磚房雖沒被衝倒,但家中進了厚厚的淤泥,多數村民花了20余天才基本完成淤泥清理工作。一些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得知家中受災後,從外地趕回重建家園,清理完家中淤泥後,他們又離開了。
燕窩村農田損毀嚴重,一些村民種植的生薑、水稻等作物幾乎全被毀,絕大多數農田中的淤泥尚未清理,部分農田在清淤後已基本恢復,準備種上油菜,化肥已經拉回,堆在村委會的院子裡,但想要恢復到受災前的種植條件,還需要時間。
在資興市,這次共有41所學校受災,其中40所學校均能在原址開學。州門司鎮中學由於受災最嚴重,無法如期原址開學,全校師生轉移至8.2公里外的資興市第二中學就近入學。資興市二中為迎接新學生,改造了20間教室、50間宿舍,擴容了食堂,還搭建了一座臨時澡堂。
8月31日,是學生們開學報到的日子,300餘名州門司鎮中學的學生來到了新校園。這天下午,老師們給每位學生髮了一張便籤,讓他們在紙上寫下自己洪災過後的心願。
有人想長大後當消防員,有人想開挖掘機,有人希望州中早日建好,有人希望家園變回原來的樣子,也有人寫道:“希望受災的人都有錢”“希望受災的兒童們買彩票可以中一個‘小目標’”,還有人只在便籤上寫了四個字——“平平安安”。
編輯 | 曲俊燕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