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南,卓明信援創始人。
能夠親手影響到一個生命的生還,是很多救援人員和志願者來從事這項事業的目標,但在這麼多次的災害當中,我們很少明確地知道,某個人的生命是因為我們的工作而得到拯救的。我們希望的不是說大家被困了,然後我們把他救出來,顯現了某種英雄事蹟。更成功的救援是,大家提前就轉移走了,不要被困在那。
超常洪澇災害中的預先行動
2024.12.21 廣州
大家好,我叫郝南,我的工作是應對災害。從汶川地震開始,我已經從事這項行業16年的時間了,一開始是一名志願者,專業從事這項工作已經有整整10年。
2010年在玉樹地震當中,我和我的夥伴一起創立了卓明信援,15年的時間裡邊,我們一共響應了200多次災害。


▲ 滑動檢視更多
大家可能有一種感受,全球範圍極端天氣越來越多,但是實際上在中國,氣象災害越來越多的趨勢10年前就已經開始了。
我們也是從10年前開始正式地響應洪澇、山火等氣象災害。在這10年時間裡邊,我們響應的氣象災害越來越多。

▲ 2010-2024,卓明的災害響應次數
我們這兩年越來越頻繁地聽到,這個災害超了這個歷史記錄,那個災害超了那個歷史記錄。超歷史記錄意味著這個地方從來沒有人見過這種災害,它超出了當地的經驗和應對的水平,所以需要更多的力量支援去完成。卓明主要是響應這種災害的。
2021年7月20號,特大的極端暴雨襲擊了河南,在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洪水在黃河兩岸蔓延,幾十萬人在洪水當中被圍困。全國有很多救援隊趕到,但救援環境非常艱苦,在茫茫看不到邊的水面上,沒有訊號,沒有道路。
根據我們在事中和事後對每一個救援隊的隊長的統計、訪談,在河南水災當中,全國有1000多個救援隊,用3000多條船,至少轉移出了40多萬人。那麼在當時,需求和救援到底是怎麼匹配的?
除了河南水災,在2023年的京津冀豫洪水,包括其他一些大家可能知道的災害當中,你可能在朋友圈看到或者轉發過一些網路求助文件或表單:

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後臺就是由我們卓明的志願者團隊去收集、核實、跟進資訊、和救援隊對接的。這是我們相對來講更被人知曉的一項工作。
但是這個表格發揮作用的主要方式,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種一對一地對接求助人和救援隊。
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是幫助救援隊準確及時地找到受困人員最集中的地方,或者是最需要救援的群眾,減少救援隊在路上的奔波,把更多的時間真正用在救援上面。
因為一個救援隊通常一次只能救一個村。很多時候救援隊在多個目的地之間奔忙,收穫卻很少,並沒有把主要的時間都用在救援上。
每一個在現場的人都是我們的眼睛
我們最早發現求助平臺的應用的場景是在2013年。因為菲特颱風帶來的極端的降水,浙江餘姚市陷入了一片汪洋,當時大概有70萬人在洪水當中被困了3到5天。

網上有大量的求助資訊,但是我們沒有辦法區分其中的優先程度,而且很多資訊是過時的,描述的是求助者的主觀判斷。對於救援隊來講,這些資訊也是不可用的。
我收到一個求助資訊,說他們家的孩子急需奶粉。我們聯絡了奶粉企業,找到了救援隊去送奶粉,但是奶粉送上門的時候,我們發現他們家的孩子年齡已經比較大了,並不符合急需奶粉的情況,像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很多。
在錯綜複雜的資訊當中,如何有效地識別?怎麼樣避免讓救援隊喪失真正的目標?這成為一個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我們的思路就是,任何一個我們能聯絡上的在現場的人都是我們的眼睛。把這麼多人的看到的東西匯合在一起,就知道災區是什麼樣子:求助的人集中在哪、受困的環境是怎樣、需要多少和什麼型別的救援隊去救。
這就是眾包的理念。每一個填資訊的人就是我們的一個獨立的資訊來源,像拼圖一樣拼在一起,還原災區的完整的圖景。
這比一對一地匹配救援隊和求助人更重要。
當然,我們很早就意識到原始資訊不能直接作為一個資訊拼圖來用,所以需要志願者去核實,跟求助人聯絡,把資訊補充完整。
這樣的緊急求助平臺,我們已經在將近20次的災害事件當中實踐過了,其中最為人知的是在2021年河南水災和2023年京津冀暴雨洪災當中。

在2021年河南新鄉水災中,7月22號,我們一上午就收到了1萬多條資訊,在此之前我們處理資訊的最高的記錄是2000條,這是完全不可能一對一跟進、核實、處理的。怎麼辦?
我們就去分析這1萬多條資料,它的集中趨勢就能給我們指引,到底哪些社群被困人員是最集中的。我們馬上跟救援隊聯絡,告訴他們調轉方向,從鄭州向新鄉進發,從新鄉向下面這些受困人員最集中的村莊和鄉鎮進發。
在2023年的涿州水災當中,我們又解鎖了緊急求助平臺的另外一個功能。
北京當天的暴雨是非常極端的一場暴雨,但是它造成的主要是山洪(而非平原上的洪澇)。山洪爆發時,道路斷絕,甚至還有救援人員傷亡,屬於救援隊無法進入的情況。但是在當天晚上我們發現,在北京的南方、洪水的下游,來自涿州的求助在快速增加。

▲ 2023年涿州水災中,卓明收到的求助資訊分佈趨勢
結合降水、地勢等等各方面的分析和研判,我們確定涿州正在發生一場和其他地方完全性質不同、更加嚴重的洪澇災害。
這一次,緊急求助平臺幫我們提前發現了我們之前不知道的超常災害正在發生的訊號。
編號洪水最多、但缺乏關注度的一年
時間拉回到2024年。
2024年雖然沒有2020年長江洪災、2021年河南水災、2023年京津冀豫和松花江流域洪災這樣的特大洪災,但是,2024年打破歷史記錄的、造成大流域編號洪水的災害,很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年。僅在廣東省,珠江流域和韓江流域的編號洪水就多達13次。

▲ 2024年的部分暴雨洪災新聞
而且2024年的汛期來得特別早,開始於4月份,而又結束得特別晚,11月份還有很多極端的降水的事件。我們的小夥伴從4月份就開始日夜不停地奔忙,到七八月份的時候,經常同時要響應3次以上全國各地不同的災害。
2024年,我們的緊急求助平臺啟動的次數也是最多的,一共啟動了5次。在後面的4次當中,效果都不盡如人意。


▲ 滑動檢視更多
首先,網路上關注災害的人群在減少,願意去轉發求助資訊的人也在變少,求助文件沒有辦法有效地傳遞到受災的人手裡。另外一方面,我們的志願者也在變少,每次經常湊不夠足夠的人手。
但是在第一次響應、也就是在梅州龍巖暴雨洪災當中,我們的緊急求助文件還是比較成功地發揮了救援的作用。
2024之最:梅州龍巖暴雨洪災
梅州龍巖暴雨洪災是我心目當中2024年最嚴重的洪澇災害。它發生在福建和廣東兩個省的交界。

▲ 粉色為廣東省,黃色為福建省
廣東的平遠縣、蕉嶺縣和福建的武平縣、上杭縣受災都非常嚴重,廣東的梅縣區和大埔縣受災也相當嚴重。
2024年的洪澇災害當中,梅州龍巖暴雨洪災是涉及行政區劃最多、也是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洪澇災害。
發現一片新的極端降水區
2024年6月16號,我們當時正在響應福建建甌的一次流域性洪水,就在我們的焦點都放在福建的時候,強降水悄悄地溜到了福建和廣東交界的山區,一連下了十幾個小時,主要集中在下午。
我們的水雨情組在監測降水量的時候發現地圖上有了一片新的極端降水區,最高點降水量已經達到了389.4毫米,這已經足夠極端降水的標準。而在下午的6個小時時間裡面,它甚至超過了250毫米。

▲ 2024年6月16日,廣東福建交界山區降雨量分佈
所有這些暴雨的標準,都超出了廣東省暴雨紅色預警閾值的兩倍。而且暴雨落區的範圍特別大,也就意味著在這段時間裡邊,降水的總量是非常大的。
更致命的是,福建和廣東交界的山區丘陵密佈,洪水匯流的速度非常快。同時這個地方的泥土帶有一定的特殊性。就在4月份,離這不遠的大埔縣就發生過一次滑坡,造成高速中斷,很多車輛上的人員不幸遇難。
所以在發生了比4月份更極端的降水、又是這麼大影響範圍的情況下,這個地區的山洪和滑坡災害是可以預見的。滔滔的洪水夾雜著淤泥繼續向下遊匯聚流淌,還會造成更多不可預知的、也許更嚴重的事態。
除了極端降水量,我們在16號下午6點到7點之間還陸續接受了其他值得高度注意的資訊。
首先,我們的福建省的志願者監測到武平縣下壩鄉已經被山洪淹沒。洪水已經接近三樓,形勢已經岌岌可危,而且就在資訊傳來的幾分鐘之後,和當地的聯絡中斷了。


▲ 紅點所在為下壩鄉、豪嶺村位置。滑動檢視更多
另外,同樣是在這個區域、但屬於不同行政區劃的廣東這邊的蕉嶺縣豪嶺村,它是我們一個志願者的老家,老鄉在微信群裡面刷了很多他們家鄉的災情。2013年當地曾經發生過歷史最嚴重的洪澇災害,而這一次的山洪比2013年那次水位要高得多得多。
豪嶺村是整個石窟河的支流中赤河最上游的發源點,這裡的山洪還將繼續匯流到中赤河,匯流到石窟河,再一直匯流到下游的韓江當中去。整個降水集中落區的洪水,都將以這樣的方式,透過不同的支流彙集到石窟河的主幹當中。
洪水還會向下不斷演進,現在遠沒有到最危險的時候。我們必須要馬上知道這次洪水的範圍、接下來的影響會是什麼、哪些地方會更危險。
啟動響應:和時間搶跑
意識到這是又一次的超常洪澇災害的時候,我們就立即提升了響應的等級。

首先,我們馬上跟救援隊聯絡。不僅是梅州本地的救援隊,他們事實上已經投入到一線的抗洪搶險工作當中了,而且他們給我們的反饋是,前線的需求太多忙不過來。
我們也馬上聯絡其他的專業救援隊伍,而且是不同型別的救援隊伍。我打電話給廣東省各大救援隊的隊長,比如深圳公益救援隊、梅州應急救援隊等,讓他們考慮立刻出發,先前往梅州,福建的隊伍先前往武平。我跟他們說,具體的地點還不能完全確定,在路上的時候,根據即時的災情變化,要隨時調整具體的目的地。
7點半多的時候,我們完成了一輪和救援隊的聯絡。之後傳來的資訊越來越不樂觀,所以在8點的時候,我們正式啟動了三級應急響應。每一個組別的志願者都開始開足馬力,開始我們這一次的應急工作。
在晚上8點到9點之間,資訊蒐集組收集到了整個4個縣區內,更多的更緊急的不斷演進的災情的資訊;緊急求助組的海報也已經透過抖音微信群等等各種方式,傳遞到了老鄉的手機裡。

一線聯絡組也組建了這一次響應的救援隊隊長群,開始同步跟救援隊隨時保持聯絡,互通訊息;地圖組和簡報組也開始根據收集來的資訊,開始製作向救災組織發放的專業的資訊服務產品。

但是最要命的資訊來自於水雨情組。首先是在一下午下了這麼多雨之後,下午6點到7點,降水又再度呈現了極端性。這種降水對於容易形成滑坡的地形是極其致命的,這一小時的降水會觸發比之前多得多的滑坡事件的發生。
而承接上游來水、保護下游的水庫也已經不堪重荷。水庫水位急劇升高,表明已經不得不開閘洩洪,接下來上游的滔滔洪水,就只能由下游直接承受了。

所以這時候我們要解決一個我們解決了無數次的問題:救援隊應該去哪?
我們知道當時上游的差幹鎮和下壩鄉有很多人員被困,是選擇去這些已經有很多人被困的地方,還是去下游還沒有受災的地方?
分析、預測災情的模型
說到這就必須要解釋一下,我們是怎麼去分析這個問題的,我們為什麼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在200多次的災害響應當中,我們總結出了一套處理災害資訊的方法。我們把所有的災害資訊分成了5個類別:

▲ 卓明的HEINA模型
5個類別下面的每一種資訊,我們都要求志願者窮盡所有的手段儘可能地收集完整,儘管是不可能收集完整的。
為什麼儘可能地收集這些資訊?因為在特定的災害事件和範圍內,這5類資訊互相之間有密切的關聯,兩兩之間往往呈正相關的關係,所以我們知道兩個要素之後,就可以推匯出第三個要素。

這樣的資訊要素網路就能夠相互校驗、相互補充,幫助我們在資訊蒐集足夠多之後,去還原出整個災區的場景,並且能夠預測出接下來的災害形勢,未來幾天災區裡面會發生什麼。我們可以比救援隊更早、更準確、更全面地知道,災區裡邊災情態勢演化的趨勢。這是我們給救援隊提供建議的非常重要的基礎。
救援隊應該去哪?
我們要分析一下6月16號晚上9點鐘的時候,當時的災情。
已經發生的災情是在暴雨的落區,也就是在粉色的區域內。粉色的區域內發生了極端降水,而且全部都是山地。

在這個範圍裡邊一定已經有很多的滑坡,道路已經阻隔,聯絡已經中斷。當時已經是夜晚,救援隊突入災區會遇到巨大的困難,洪水的水位還很高,滑坡還在不斷的發生。
事實上在這是人員傷亡最高的階段。2021年河南洪災將近400人的傷亡當中,70%都是在這種山區遇難的。它的救援需求雖然非常的迫切,但是人員的傷亡很難被救援,對救援人員來講,風險也非常高,成功實施救援的難度不是一般地大。
在9點鐘,正在發生的是,山上這些流速快、夾雜了淤泥能量的山洪水,在河谷之間的小河流開始彙集,小河流裡的洪水會快速超出容載範圍,比平時升高6到8米之多。

我們在下壩鎮和中赤鎮斷聯之前,已經知道洪水在逼近三樓的水位,這是一個當地的水位從來沒有到達過的高度。而透過水文站監測的水位資料來看,在我們聯絡不到他們的時候,這個水位還將繼續快速上漲。
所以河流兩岸的居民,此時也一定處在巨大的風險當中,但是怎麼到達他們的身邊,和前一個問題是同樣的答案。
救援隊趕到現場還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幾個小時之後會發生什麼?
我們分析河道之後發現,所有極端降水區,在西側最大的這部分的區域裡邊,它們經過各種匯流過程,最終所有的極端降水都會匯流到石窟河下游的新鋪鎮。


新鋪鎮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地形,新鋪鎮的下游有一個山隘口,這個隘口像漏斗一樣,洪水的下洩的速度是極其有限的。

▲ 紅色圓圈為新鋪鎮的隘口地形
上游連水庫都攔不住的洪水,一定會在這裡邊形成一個積聚效應,新鋪鎮是一定需要救援的。
上游山區的山洪已經來了,救援隊再出發就已經來不及了。要去也去不了,而且特別危險。所以當時應該去即將發生災情的新鋪鎮。
現在的問題是,救援的視窗到底還有多久?我們到底還有多長時間可以在出現人員傷亡之前趕到現場?
不同的救援需求
我們彙總分析了所有地方的需求,不同點位的需求展現出不同的特點,需要不同技能的救援隊。
上游那些道路交通隔絕、滑坡密佈的山區,需要空中的救援力量或者是具備山地救援技能的隊伍,透過直升機或者徒步,把物資送進去,把傷員帶出來。

而下游即將被淹沒的、人口密集的區域,需要大量的水域救援隊轉移被困的群眾。被埋壓在洪水沖垮的房屋下面的人員則需要具有城市坍塌搜尋救援技能的專業志願者。這些救援技能都需要專業的志願者花3到5年的時間才能掌握。
經過分析,我們認為首先水域救援隊要儘早的趕到新鋪鎮。新鋪鎮的洪水已經在9點多的時候快速上漲,淹沒了部分街道的一樓,根據洪水上漲的趨勢,洪水很可能會淹到從來沒有淹到過的二樓,這就會超出當地既有的響應預案。
除了新鋪鎮以外,在其他的河流下游也有類似的情況,比如說在松源鎮和茶陽鎮,都可能有這樣大量人員被洪水圍困的情況的發生。
除此以外,我們也不能忘記上游發生了嚴重山洪和滑坡的那些區域,他們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孤島,急需打通生命通路,瞭解裡邊的災情,及時地開展救援。
但是在當天晚上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所以需要在第二天天亮以後,立刻展開航空和山地救援。

▲ 紅色圖釘和橘色圖釘分別為重點和次重點援救點位
最危急的時候,救援隊趕到了
工作策略定下來了,我們就把它們傳遞給救援隊。在這個過程當中,緊急求助平臺也開始密集地收到從受困的社群裡邊傳來的資訊,包括洪水還在繼續上漲、我們這邊洪水流速非常快,有的是家屬在反映親屬失聯之前最後的情況。

▲ 緊急求助平臺蒐集到的求助資訊
大家每個人的表述都形成了一塊拼圖,把這塊拼圖拼在一起,我們就能確認我們之前預測的情況正在發生,在新鋪鎮確實開始有大量人員被洪水圍困了。
這時,時間已經來到了17號凌晨零點鐘。另外一邊,在救援隊的行進過程當中,我們也在時刻保持聯絡。

▲ 2024年6月17號0點到6點間,卓明工作群裡的工作訊息
在零點鐘,洪水最危急的時候,新鋪鎮最多人求助的時候,救援隊趕到了。
從知道這次災情,到在我們的建議下攜帶專業裝置趕往災區,再到到達,他們只花了4個小時。
這個4個小時,對於在洪水當中被圍困的人是尤其寶貴的。如果我們在發現洪水已經把很多人圍困的時候,再向救援隊發出提醒,救援隊再出發的話,很多人有可能就等不到了。
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做大量的資訊的溝通,我們要不斷的把緊急求助平臺後臺聚合分析來的結果,和救援隊進行分享,救援隊也會不斷的去改變自己的計劃。
當時有一支救援隊本來想去的是新鋪鎮的下游,因為他們判斷新鋪鎮會有很多先期到達的屬地隊伍開展救援,可能那邊的救援和需求是匹配的,救援的力量是飽和的,他們想去下游更無人問津的災區,看一看有沒有盲區。這是一種很有經驗的做法。
但是看了我們的資訊之後,他們改變了計劃的目的地,因為他們發現需求實在是太多了,屬地的隊伍應對不過來,這時最優先的需求還是要去新鋪鎮。
也有的救援隊在當天晚上試圖突進災情最嚴重的石窟河上游的泗水鎮,但遭遇了實在太多的滑坡和塌方,不得不返回縣城。這就凸顯出在第一時間找到救援物件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
天亮之後,6月17號
時間來到6月17號早上7點半,我們的求助平臺裡邊已經收到了更多的求助。其中新鋪鎮有115條求助,這是最多的;我們之前預判可能會出現問題的松源鎮和茶陽鎮也有求助資訊傳出。
另外一邊,及時趕到的救援隊們也根據這些求助資訊和他們接到的指令,有序地分佈到了各個救援點位上,這些救援點位互相之間距離非常遙遠。
天亮以後,越來越多現場的災情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儘管新鋪鎮的水位在上午已經開始下降,到下午的時候,洪水已經從最高水位下降了一米多,但是從各種影片上傳來的畫面還是讓我們很驚心。
原本只有100來米寬的河道,被擴充套件成了幾公里寬的,在兩條山之間的所有的平原都變成了一片汪洋。

▲ 2024年6月17號新鋪鎮,圖片來源:B站up主哈利坡特忙
還有救援隊在來回轉運人員,但絕大部分的人這時都已經脫離了險境。新鋪鎮的救援已經告一段落了。
由於特殊的地形,實際上新鋪鎮是經常遭受這種洪水的災害的。就在2024年5月份,水利部門在大街小巷都新修了很多水位標尺,清晰地標出了每一個受災年份時洪水到達過的水位。
歷史最高水位是在2013年,而這一次的洪峰水位卻達到了85.6米,比歷史水位高一米多。
也就是說,在此之前洪水從來沒有漫過房屋的二樓,當地的居民已經習慣了在洪水來臨之前,就把值錢的家當和需要照料的人員轉移到二樓。
但是這次二樓也被淹了,居民們好不容易把值錢的家當都搬到了二樓,又被洪水衝到了街道里邊,很多家庭的財產徹底清零。

▲ 2024年6月17號新鋪鎮,圖片來源:B站up主哈利坡特忙
但是在不幸當中也有一個萬幸,即使經歷了這麼嚴重的災害,即使這次災害遠遠超出了當地的應對方案和當地居民的經驗,但是人員的傷亡卻比我們想象的要輕微得多。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趕工做出來的緊急求助平臺發揮了另外一個功能,就是在洪水還沒有進家門的時候,我們的緊急求助平臺就已經在當地村民的微信群當中廣為轉發了。
這是事態不同尋常的一個訊號,提示當地的居民,這次的洪水很可能跟過往的洪水都完全不同,所以很多人採取了比日常更加積極的一些逃生避險的手段。這就極大的減少了之後洪水被困人員的數量,如果被困的人員過多,我們趕去的救援隊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把所有的人都及時帶離險境的。
洪水退去,救援隊該去哪兒?
在洪水退去以後,我們的緊急求助平臺裡面又收到了更多的資訊,上游山區的災情也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了。
在下壩鄉和泗水鎮,這兩個地方在地圖上是相連的,僅隔幾個山頭。在這片區域裡邊,幾乎每一條道路上,平均每隔50米就有一處滑坡。

▲ 下壩鄉山體滑坡嚴重。圖片來源:上觀新聞
全平遠縣僅道路上的滑坡就有4600多處,所有的滑坡加在一起可能有三四萬處。這個數字這個密度也是我們之前從來沒有遇到過的。
深圳公益救援隊在完成了新鋪鎮的救援之後,就返回縣城短暫地休整,在休整的間隙,他們的隊長跟我們一起開了一個形勢分析研討會,制定下一步的戰略。
我們根據當時求助資訊的提示和救援隊伍的分佈指出,其他求助比較多的地方都已經有救援隊過去了,但是松源河上游的南磜鎮,它屬於梅縣區松源河的水系,但是行政上卻屬於蕉嶺縣。

▲ 綠色圓圈內是南磜鎮的位置
南磜鎮目前似乎還沒有救援力量覆蓋,那邊的災情我們也不太瞭解,所以這個地方很有可能還有尚未發現的緊急需求。
深圳隊聽從了我們的建議,向南磜鎮的深處進發。他們也是難得的一個具備幾乎所有專業救援技能的綜合救援隊。
他們透過直升機和翻山越嶺的地面突進,突進到南磜鎮的石寨村。在18號的下午,他們在從來沒有救援隊涉足的、與世隔絕的石寨村發現了倖存者。
經過了幾個小時艱苦的救援,這位被埋壓了長達46小時的老年村民,被成功救援了。
這個年齡,在這個天氣當中,埋壓了這麼長時間還能倖存,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但如果救援隊再晚來一段時間,也很難保證她還能繼續堅持下去。
沒有英雄的救援
這個案例極大地鼓舞了一線的救援隊和卓明的後臺志願者。能夠去親手影響到一個生命的生還,是很多救援人員和志願者來從事這項事業的目標。但在這麼多次的災害當中,我們很少明確地知道,某個人的生命是因為我們的工作而得到拯救的。
在救援隊有一個特別的徽章,只頒發給成功挽救了生命的救援隊員。這一次,深圳公益救援隊破例地把他們視為最高榮譽的生命救援徽章頒給了並不是他們正式隊員的卓明,也就是給了我們卓明的志願者。對於我們來講,這當然是一種非常特殊也前所未有的殊榮。

在2024年十一期間,我們組織了很多志願者重遊災區,就專門到了當時石寨村的救援地點。在救援地點,我思考了很多。
這個案例對於我們所有從事這項專業的人來說是尤其重要的,它能夠證明,我們的工作並不是無效的,我們的工作確實對生命有更多的影響。
但是在參與了這麼多的災害響應以後,理性告訴我,這種受助者和救援者彼此知曉的案例只是個例。
對於生命拯救價值更大的,是怎麼能讓更多人得到類似的機會,能讓救援隊的專業的能力能夠更好的匹配。而這一點需要太多太多的前提條件,需要太多太多幕後的看不見的工作,但是這些工作永遠也不可能被被救的人知道。
他們不可能知道我們的姓名,也甚至根本就不會知道我們的存在。但是對於拯救生命來講,這種工作有更大的價值。
我們希望的不是說大家被困了,我們把他救出來,顯現了某種英雄事蹟。更成功的救援是,大家提前就轉移走了,不要被困在那。救援隊每次到災區去都無人可救,每次災害的發生都宛如平常,才是對從事救援事業的人最大的獎賞。
2024年10月,我們在古田開了兩天的年度的會議,去總結這一年的成敗得失,包括從這次的龍巖梅州水災當中我們得到的經驗和教訓,以及說為什麼這一年其他的洪澇災害,我們沒有取得類似的成績。
我們仍然希望堅持在這10年時間裡面我們探索出的、已經被實踐驗證的行之有效的一套方法和工具。我們仍然希望它能夠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利用,哪怕不是由我們。希望有更多人來從事這項事業,從而幫助我們在越來越極端的天氣當中,越來越多沒有見過的災難當中,找到更好的應對辦法。
如果你熱愛旅行超過旅遊,如果你想用知識帶來一些真正的改變,如果你覺得遠方人的苦難也和自己密切相關,歡迎加入卓明。讓我們把世界變得更好一點,也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好一點。
最後,請大家關注、轉發。更多人看見,才能讓更多改變發生。
謝謝大家!
文字版根據試講、現場綜合整理而成。
封面圖來自B站up主哈利坡特忙。
演講PPT丨Doll姚黎黎 卓純 徐詩凌 趙珊 毛竹
策劃丨通通 蟈蟈 CH
剪輯丨大凱
歡迎關注卓明信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