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突發ModelYL,搶六座市場!但馬斯克的離開才是真的利好

抓住風口
本期要點:什麼才是特斯拉的真正重大利好?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上週三,特斯拉官方微博突然釋出“Model Y L,金秋見”,並附上了官方宣傳圖。
同一天,工信部的資訊表明Model Y L車長約4.976米(軸距3.04米),佈局為六座,可選七座,定位大空間豪華純電SUV,預計售價約40萬元人民幣。
工信部申報資料還透露了特斯拉Model 3 Plus的資訊:電機功率225千瓦,並首次採用LG新能源的三元鋰電池,續航據稱可達800公里以上,預計2025年9月開始交付。
此外,近期有關代號“Model Q”的特斯拉小型SUV的訊息也得到了確認。7月初,有記者在特斯拉的加州弗裡蒙特工廠,多次拍到偽裝測試車,尺寸明顯小於Model Y,上市時間還沒得到確認。
據說Model Q將在中國首發,若成功落地,將覆蓋中國的主要購車人群,即預算在20萬元以下的消費者。
如果加上特斯拉robotaxi擴張計劃和Grok-4上車的訊息,特斯拉可謂動作頻繁,股價也不斷上漲。
因此,最近幾天,又有不少朋友問我,對特斯拉的判斷變了嗎?與其一一回答,不如在今天的文章中一次性說清楚,並分享一些企業分析的框架和方法。
先說結論,特斯拉的新車型以及背後體現的戰略靈活性確實將帶來了不小積極影響,但我要強調的是,這些都屬於“戰術級訊號”,真正決定特斯拉未來走向的“戰略級訊號”,是馬斯克權力和角色的變化。

小利好
首先,特斯拉釋出新車型無疑是個好訊息。
特斯拉公佈的資料顯示,2025年,他們的全球交付量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同比下降,第二季度更是同比下跌13.5%。要避免這種銷量下滑,特斯拉就要在下半年交付超過100萬輛汽車。這意味著,僅靠現有產品線難以支撐如此龐大的增長目標,有必要透過新產品開啟新的市場空間。
所以,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連發Model Y L和Model 3 Plus兩款車型,以扭轉銷量的頹勢。
例如,Model Y L所瞄準的中國六座及以上SUV市場確實誘人。2025年上半年,相關車型已達到120多萬輛,同比增長18%。粗略估計,銷售額也在三千億人民幣以上。這麼個巨大且仍在增長的藍海市場,長期以來被理想等本土品牌佔據,特斯拉卻一直缺乏一款大空間純電SUV參與競爭。
Model Y L無疑填補了產品空白,主動適應本地需求,推出更符合中國家庭結構、用車習慣和政策導向的產品。這也讓中國車企如臨大敵,試圖透過差異化避免與之直接競爭。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轉發特斯拉的微博,但同時強調關注20-30萬價位的六座純電SUV使用者,暗示Model Y L定價高於理想。蔚來的創始人李斌則強調充換電技術在普及純電大SUV中的作用,呼應蔚來旗下新六座車型樂道L90的銷售策略。
此外,還有不少分析師注意到一個細節,Model YL和Model 3 Plus都採用了LG的電池,而不是中國本土的電池巨頭寧德時代或比亞迪。也就是說,特斯拉在推出“中國特供車”的同時,還在考慮全球擴充套件的可能性。一旦這兩款車型在中國市場獲得成功,還能儘快推廣至同樣喜歡大型SUV的北美市場。
所以特斯拉釋出新車型,怎麼看都應該是利好啊。

大利好
然而,我想指出的是,當你缺乏一個系統的分析框架時,容易過分關注近期的訊息,卻弱化了一些重大因素的持續影響。
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特斯拉這樣的重要公司,一直被公眾和媒體用放大鏡觀察。面對海量的資訊,很多人必然會感到無所適從。
今天車型降價,明天釋出新車,後天馬斯克又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什麼過激言論,股價也就隨之像有狂躁症一樣劇烈波動。
所以,我想強調的是,一定要放棄試圖追蹤所有資訊,避免迷失在資訊的海洋裡。而是要懂得“抓大放小”,事先識別出對企業格局有重大影響、尤其是有重大轉折的市場訊號,並持續監控。
炒個冷飯,在2018年時,特斯拉深陷Model 3的量產危機,一度瀕臨破產。市場上充斥著各種新聞,包括了華爾街的做空報告、負面新聞報道、馬斯克本人的推文等等。但當時,我明確指出,真正重要的訊號只有一個,就是Model 3能否實現規模化量產。
而且,要注意,衡量量產成功的客觀指標,就是新車的交付週期,而不是馬斯克的承諾或分析師的預期。在2018年聖誕節前後,我發現北美市場的Model 3高配置版本的交付週期突然從幾個月縮短到了一週,表明生產瓶頸已被突破,特斯拉已經跨過了生死線。
基於這一點,我們判斷特斯拉將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時過境遷,關鍵因素當然也發生了變化。
目前來看,雖然Model YL和Model 3 Plus以及Model Q是好訊息,但我判斷,馬斯克的離開,才會是具有決定性的重大利好,因為它移除了特斯拉最大的不確定性。否則,即使特斯拉短期內業績良好,也可能因為不可預見的“黑天鵝”事件遭受重創。這方面,我此前的文章已經做了深入分析,在此不再贅述。
最近特斯拉的動作很多,特別是特斯拉中國區展現出了較高的決策自主性,是不是表明特斯拉正在“去馬斯克化”?
至少現在看,馬斯克還是CEO並擁有一票否決的絕對權力,任何的靈活都是暫時的。
當然,如果馬斯克能夠告別政治等高風險領域的活動,迴歸為純粹的企業家,對於特斯拉來說也是重大利好。只不過,我覺得,如今的馬斯克已經很難做到這一點了。
最後,總結一下,我認為,必須建立一個“抓大放小”的分析框架,將注意力從日常的喧囂轉移到那些能夠塑造企業未來的根本因素上,才能準確判斷一個企業的未來走向,而不被短期波動所左右。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本週四,我還將對A股企業進行深入剖析,如果你感興趣,歡迎加入,與我一起,先人一步,領先一路!
最後再做個廣告,我們的前哨AI少年營已推出,從9月開始至12月結束,為期4個月。孩子們將親手開發AI動畫、遊戲和小程式,從使用者變身創造者,成為AI時代的超級個體。課程具體介紹請見下方海報。
再提醒一下,為了保證少年營的質量,本次招募名額有限,歡迎掃碼報名!一起開啟 AI 的升級之路吧!
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們明天見。

↓長按圖片掃碼報名先人一步,領先一路
最後,鑑於公眾號推送機制的改變,你未來刷到要聞評論的機會可能沒那麼多了,建議你加入粉絲群,第一時間得到我的獨家前沿分析,而且我們還會每天在粉絲群裡釋出獨家資料,快快掃碼加入吧!

推薦閱讀:
↓¥399,掌握王煜全AI產業預測精華(iOS使用者請在電腦端開啟)
此外,我們還為您準備了一個獨家思維導圖,掃描加群即可領取
“馬斯克與特朗普關係決裂始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