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亮劍,中國硬核反制美“對等關稅”

全文2197,圖片6張,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文章首發於“有理兒有面”(youli-youmian),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
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後臺留言。

來而不往非禮也。今天,中國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出手反制。  
這事要先從4月2日說起,特朗普當天簽署對等關稅行政令,對中國一口氣加徵34%關稅,累計稅率高達54%,接近其所說的60%,將中美經貿關係推向緊張邊緣。
從特朗普的一連串舉動和宣告中,可以看出,在他眼裡,關稅大棒堪比萬能,可以收割全球韭菜、可以讓盟友更死心塌地跟隨美國、可以推動美國製造業重建輝煌,甚至還能夠讓美國穩坐全球霸主寶座。

這種行為完全無視國際貿易規則,是在公然損害中國的合法權益,屬於典型的單邊霸凌行徑。
當天,中國商務部就迅速回應將採取堅決反制措施。

一直以來,美國動不動就揮舞 “關稅大棒”,企圖在貿易領域壓制中國,逼迫中國在貿易談判中讓步,以滿足其不合理的利益訴求。
但中國從來不會在霸凌和威脅面前低頭。

今天,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商務部、海關總署接連發布多項對美反制措施。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自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34%關稅。

中方此次加徵關稅不僅覆蓋美國全部進口商品,且精準劃定時間節點:對4月10日前啟運的貨物保留豁免視窗,既體現規則的剛性,又為市場留出調整空間
海關總署決定暫停1家美國涉事企業高粱輸華資質,3家美國涉事企業禽肉骨粉輸華資質,並暫停2家美國涉事企業禽肉產品輸華。

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決定對釤、釓、鋱、鏑、鎦、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
商務部公佈對原產於美國、印度的進口相關醫用CT球管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同時,決定將高點航空技術公司等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並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起訴美方徵收“對等關稅”的無理行為。
此次快速有力的反制措施,既是對美方變本加厲的正面回擊,也彰顯中國“後發制人、精準施策”的戰略智慧——既避免傷及無辜,又直擊美國農業、製造業等核心利益領域。
可以說,面對美方挑釁在先,中國打出的組合拳“快、準、狠”。
這種近乎光速的應對節奏,不僅展現了中國在國際貿易爭端中的高效決策機制,更釋放出明確訊號:中國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被動的角色。
中方反制的堅決程度絲毫不亞於其反應速度,商務部發言人的措辭強硬,直指美方做法罔顧多邊貿易談判達成的利益平衡結果
連美國媒體也不禁感慨,中國這種行動效率讓華盛頓決策圈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而美國自導自演的關稅硬漢秀背後,是其難以掩飾的戰略焦慮,特朗普這場“對等關稅”目的無非兩個:一是逼迫全球製造業迴流美國;二是預計能透過全面關稅獲得數千億美元的收入。
不過引人深思的是,美國財長貝森特在關稅政策宣佈後的異常舉動,他雖然向全球喊話冷靜,先別急著報復,但又公開表示我沒有參與談判,這種近乎切割的表態在美國政府內部實屬罕見。
貝森特的言辭也透露出一個重要訊號:就連美國內部精英圈都對這場關稅戰的後果持有嚴重分歧,財長急於與特朗普保持距離,就像一個看到船要沉了的水手,已經悄悄準備好了自己的救生圈。
因為,特朗普企圖用關稅鎖死各國的此番操作無異於自掘墳墓。
對此,經濟學家的計算給出了答案: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導致美國民眾每年多支付6000億美元,相當於每個美國家庭平均多負擔4500美元的隱形稅負,這種代價恐怕遠超華盛頓的預期。
同時,特朗普的對等關稅也讓自己的盟友喘不過氣,韓國的關稅將為25%,歐盟國家的關稅將增至20%,印度的關稅為26%,日本的關稅為24%。

而面對美國毫無底線的貿易霸凌,中國的反擊,不僅是在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更是在維護全球公平的貿易秩序。因為特朗普表示“未來有可能進行調整”,這可以理解為他正在利用關稅作為一個幌子,以吸引其他國家到華盛頓與他談判,到時又會遭受美國連續不斷的敲詐勒索,而不是適可而止的對待。
現在,中國的連環反制,已讓美股三大期指跌勢不止,道指期貨跌超3%,納斯達克100指數期貨跌超5%,標普500指數期貨均跌超4%。其中,納斯達克100指數期貨從歷史高點下跌20%。
那些在國會山裡高喊“對等”的政客們,或許該去義烏小商品市場補補課——中國製造的聖誕樹在前幾年頂著25%關稅,依然塞滿美國家庭的客廳。
中國的反擊,恰恰給世界演了一齣“現代貿易自衛指南”。我們不搞長臂管轄,不玩暗箱操作,所有反制措施白紙黑字攤在陽光下:你要戰,我便戰,但戰書一定比你寫得工整,賬本一定比你算得明白。
當34%的關稅像手術刀般精準切斷美國企業的利潤動脈,當稀土管制讓F-35戰機生產線開始“缺糧斷炊”,這套組合拳打的不僅是貿易戰的攻防,更是在重構全球化時代的博弈規則——沒有誰永遠是莊家,但誰掀桌子,就得準備好賠光籌碼。
說到底,這場較量早已超越關稅數字的糾纏,成為兩種思維模式的終極對決:一方抱著冷戰思維在全球化泳池裡狗刨,另一方則在新發展格局中建造諾亞方舟。
當美國還在糾結“中國為什麼不怕制裁”時,14億人的市場已給出了答案——從C919替代波音,到比亞迪碾壓特斯拉,再到中芯國際突破晶片封鎖,這些“備胎轉正”的逆襲故事,每一集都在重寫“卡脖子”的釋義:原來被卡住脖子的,從來都是那些固守霸權幻覺的“教師爺”。
中國正在用行動帶動一種新時代國際貿易的趨勢,那就是世介面對美國單邊霸凌,最好的應對就是以牙還牙,奉陪到底!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