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轟出開年第一炮,日系車再遭殃?

時隔4年,繼“漢”之後,比亞迪王朝系列終於推出了全新IP——夏。
無論是吉利/長城還是上汽/長安,無論是問界/小米還是蔚小理……各家都在鉚足了勁兒,步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在一輪又一輪的重壓之下,燃油車究竟還能挺多久呢?
作者 | 社長
來源 | 電動車公社ID:EVgongshe
金錯刀(ijincuodao)授權轉載
時隔4年,繼“漢”之後,比亞迪王朝系列終於推出了全新IP——夏。
不得不說,比亞迪的營銷能力真是越來越出眾了,尤其是“夏”的這個朝代選取,特別有深意。
夏朝是炎帝黃帝之後,中國歷史上首個有文字記載的王朝,是從原始社會邁向國家形態的重要里程碑,“華夏”二字也因此而來。
這次夏的釋出會專門挑在了水立方舉辦,我也到了現場。
無論現場的場景佈置,還是形象代言人“硬漢”張涵予,都秉承了王朝系列一貫的中國風。
關於比亞迪夏24.98-30.98萬元的售價,有人認為相比預售價格便宜了4萬元、還支援24期免息,可以說是誠意滿滿;
但也有人認為,比亞迪夏並沒有與同級競品拉開太大的差距,震撼感遠不及去年的“798秦”。
那麼,比亞迪夏要搶誰的市場?前景究竟如何?且聽社長跟大家好好分析一下。
從定位來看,比亞迪夏既是一臺7座側滑門的中大型插混MPV,也是王朝系列中獨一無二的車型。
因為定位接近、造型也很像,很多人會拿它和隔壁的騰勢D9 DM-i進行對比。
話不多說,先把外觀放在一起,大家品一品:
再來看看最核心的動力系統。
比亞迪夏只提供兩驅版,和騰勢D9用的都是比亞迪最新的第五代DM技術,1.5T發動機最高熱效率45.3%,最大功率115kW,電機最大功率200kW。
由於比亞迪夏車身稍短一點(尺寸5145/1970/1805mm、軸距3045mm,騰勢D9 5250/1960/1900mm、軸距3110mm),電池也更輕,所以重量少了約200kg。
正因如此,比亞迪夏的加速和油耗其實是比騰勢D9要好一丟丟的,NEDC虧電油耗只有5.3~5.4L/100km。
純電續航上,頂配比亞迪夏相較騰勢D9兩驅版電池容量稍小一點,前者36.6度電180km,後者40度電200km。
但低配的夏差得就比較多了,20.39度電,續航只有100km,更像是為“少充電、多用油”的使用者準備的,也能進一步拉低起售價。
從價格來看,比亞迪夏售價在24.98-30.98萬元,而騰勢D9售價在33.98-60.06萬元,二者價格覆蓋區間設計得非常巧妙,完全沒有交集!
但如果像網友們所說的,僅憑造型和賬面資料就認為比亞迪夏是“騰勢D9青春版”,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不夠嚴謹。
作為一臺MPV,最大的優勢必然是舒適的乘坐體驗,這也讓它在商務接待場景下出鏡率極高。
對傳統的商務MPV來說,評判標準就很簡單:一是空間夠不夠大,二是被大家稱為“老闆座”的二排航空座椅,坐起來到底夠不夠爽。
騰勢D9能搶走別克GL8的市場,就和它“冰箱彩電大沙發、舒適精緻像在家”脫不開關係:
但最近這幾年,MPV市場悄然間開始發生了變化,“家用MPV”這個新的物種開始湧現。
包括小鵬X9、理想MEGA、極氪009等等新世代MPV,在釋出時無一不在著重強調其家用屬性。
比亞迪夏,恰恰也是一臺典型的家用MPV。
無論是釋出會外場露營地的場景佈置,還是“移動的家”“家庭影院”等等字眼,還是現場將奧運冠軍楊威一家四口請上臺做首任車主交車儀式……
可以說,比亞迪夏對於家庭使用者的引導,已經表達得相當明確了。
從比亞迪夏與騰勢D9的內飾對比不難發現,前者比後者從設計風格上更偏簡約清新,更符合家庭使用者的審美。
如果說商務MPV更注重第二排的“特權”,那麼偏向家用的MPV,更注重的是每個座位的“平權”。
這一點,從比亞迪夏的許多細節配置設計上都能看得出來。
比如,許多新能源車型都在扶手箱後部配備的車載冰箱,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只有二排乘客才能拉開使用。
但比亞迪夏的不一樣,前排主駕副駕也可以透過扶手箱上方預留的開口,直接拿到車載冰箱裡的飲品,實現了前排和二排乘客的“冰箱平權”。
再比如,比亞迪夏的三排座椅設計就很巧妙,支援前後移動100mm、一鍵摺疊、180°翻轉收納。
這樣在平時車裡人少的時候,能把後備廂空間釋放出來,用來裝些大件的物品,地板也是純憑;人多的時候再支稜起來,最大化利用空間。
當然,它也支援第三排右側座椅僅翻轉90°,這樣一來就相當於變成了個朝向車尾的座椅,露營的時候會特別方便,可以坐在車裡吹著空調釣魚之類的。
再比如,AR投影感應開啟側滑門/尾門功能,在剛購物完手裡拿著大量東西騰不開手的時候,就能派上用場,“踩開”車門。
還有就是,比亞迪夏的三排座椅後面,藏了一個可以自由拆卸安裝的戶外音響。
拆下來之後,可以充當露營用音響,續航能持續9小時。
裝回到車裡會自動充電,還能提升三排的音質表現。
綜上不難看出,比亞迪夏確實是在朝著“每個座位都是C位”的方向在做。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一款主打家用的MPV,比亞迪夏的競爭對手都有哪些呢?
這時,翻開MPV品類的銷量排行榜,就一目瞭然了。
以最近半年為基準,MPV市場賣得最好的車型是指導價30-41萬元的豐田賽那,其次是其姊妹車型格瑞維亞,半年售出近10萬輛,用賣爆了來形容都不為過。
而且這兩臺車都是HEV、只能上藍牌,也和最近2年受新能源衝擊、銷量大幅下滑的日系燃油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看似反常的逆勢增長,恰恰預示著家用MPV成了“香餑餑”。其背後的主要推動力,就是二孩、三孩家庭的小朋友越來越大,無形中增加了許多使用者需求。
在這些多孩使用者選車的過程中,大部分的6/7座SUV乃至本田奧德賽、傳祺M6等等受限於空間,第一個被pass;
別克GL8、嵐圖夢想家這些車型又比較商務,這才讓空間利用率更高、油耗更低、質量更穩定的豐田賽那和格瑞維亞脫穎而出。
而比亞迪夏的主要競爭對手,恰恰是這兩臺家用MPV。而且比亞迪夏的打法,瞄準的全是對手的“七寸”!

除了塑膠感強之外,賽那的前排天窗遮陽簾要手動開啟,前機蓋不捨得上液壓撐杆、要手動支撐,第三排放倒也必須車主親自下車,動手摺疊才行。

怪不得不少人說,在省成本這方面,豐田真是一點都不掩飾。
再比如想要內飾豪華一點、多些真皮,想要第二排的電動調節和加熱通風,想要大屏和8155晶片,基本要去到指導價35萬以上,才能滿足。
說白了,還是傳統車企“刀法精準”的那套:想要舒服可以,得加錢!
反觀比亞迪夏,則是依然延續了之前“798秦”的打法,在價格上對同級燃油車競品儘可能地形成碾壓之勢。
而且,還保證了更高規格的用料和配置!
比亞迪夏的內飾用了大量軟質包裹,頂配的前排和二排更是上了Nappa真皮;
除了A/B柱抗拉強度1500MPa的熱成型鋼之外,還標配了膝部氣囊、後排氣簾等共10個安全氣囊。
此外,比亞迪夏雖說沒采用騰勢D9上那套空懸——雲輦-A,但也全系標配了智慧阻尼車身控制系統雲輦-C,支援前視攝像頭預瞄路面,主動控制減振器阻尼。
而且或許是考慮到家庭使用者對智駕的需求,比亞迪夏還全系標配了“天神之眼”5R(雷達)12V(攝像頭)的智駕系統,可實現高速/快速路領航輔助駕駛。
再加上180km版本的純電續航基本能滿足一整天中高強度用車,虧電油耗又只要6.5L/100km。綜合下來,用車成本幾乎是同級別中最低的。
這麼一對比,不難發現比亞迪夏很可能會和“798秦”一樣變成開年王炸,也很可能會在日系燃油車的腹地,再次搶走不少市場份額。
我問了一位比亞迪王朝店的銷售,哪怕現在店裡只有一臺頂配的展車、試駕車都還沒有、新車也要年後才能交付,都已經訂出去了20多臺。
可見再不加速轉型的話,日系車是真的危險了。
最近幾年,比亞迪確實乘著一輪又一輪價格戰的東風,銷量突飛猛進,也逐漸成長為斷崖式領先的中國品牌。
在這個過程中,比亞迪也確實受到了不少友商們諸如“偷工減料”的暗諷。
但這次上市的比亞迪夏,明顯能感受到比亞迪正在從單純的拼技術、拼價格,轉向拼配置、拼質量、拼品質。
這麼做的,不只有比亞迪一家。
無論是吉利/長城還是上汽/長安,無論是問界/小米還是蔚小理……各家都在鉚足了勁兒,步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在一輪又一輪的重壓之下,燃油車究竟還能挺多久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