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礦山有了智慧!

給大家看點兒真正的“核心技術”。大半年前不都是在吹美國的“人工智慧”嗎?我那時候就說,咱們的人工智慧都用在礦山、能源、水利、冶煉、工業製造,AI大模型加上數字孿生技術……核心其實是感測器、工業通訊和自動化控制,真正把演算法和算力落到生產上。這叫“算力不養廢物”。苦於當時沒有見到實際案例,說服力不足,今天在丹東見到了,“東方測控”公司,就是做這個的,他們的產品,叫做“智慧礦山”,你能想象,一座巨大的礦山,從探測、勘測、分析、到挖掘、採礦、篩選、運輸、加工,都能智慧化、自動化解決嗎?挖掘的機械、採礦的重卡都是自動行車、無人操作的……這些不是PPT,這些是已經在全世界各地建成個各種專案,整個亞非拉美,遍佈他們的智慧礦山解決方案。
東方測控圍繞“智慧感知、智慧裝備、智慧控制和智慧管理”四大核心技術,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為智慧礦山和智慧工廠的各個環節提供深度技術支撐。其中,中子活化線上多元素分析儀、X熒光礦漿線上多元素分析儀以及超聲波礦漿粒度線上分析儀等多款高階分析儀器,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更是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他們還充分運用了5G技術,開發了礦車無人駕駛、皮帶智慧巡檢等國內領先的創新應用。在監控中心,3D視覺化技術使得管控系統能夠即時顯示動態資料和深入分析,使得礦車能在封閉露天礦區24小時不間斷作業;智慧巡檢機器人等技術則實現了裝置的預測性維護和全生命週期管理。其露天礦北斗車輛智慧排程系統在國內50餘個大中型露天礦山得到成功應用,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並已拓展至俄羅斯、義大利、沙特等國際市場。中國的人工智慧,正在開採全世界的礦產資源。國內的AI大模型,大部分是和“物理世界”息息相關的,比如氣象、海洋、農業、地球、機械、航空、航天、土木、地質等,解決的是現實領域的問題。國內的“行業大模型”,已經應用到了礦山、氣象、藥物、分子、電力、海浪、金融等行業,在礦山場景下,可以在採掘場景上透過5G+AI的全景拼圖技術使井下場景傳輸至地面,在地面進行採掘機器控制;可以在主運輸皮帶式進行異物檢測,識別精準度達到98%;可以對井下作業規範進行監測,違規動作進行預警。在鐵路巡檢上,可以幫助檢測員進行影像質量的自動評估、小樣本的故障定位與識別等。在電力、通訊、工業基礎建設方面我們碾壓美國,按照現在的趨勢,他們永遠也追不上我們,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因為我們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而他們早就去工業化了,我們的AI有著廣泛的資料來源、無限的應用空間、強大的電力和基建支援。你可以看看現在中國的AI在做什麼?中國的AI做得都是工業、氣象、水利、航天航空等有關國計民生的事情。中國“黑燈工廠”的數量和質量都是碾壓全世界的,每一個黑燈工廠都是一個數字孿生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典範,美國吹牛逼搞什麼“數字地球”,結果他們的破爛鐵路至今都不能“數字化”。“數字孿生”應用到工業生產製造上,就是模擬模擬,你得用最貼近生產的真實資料,才能模擬出真實的結果。比如算原子彈的威力,你就得模擬一切的初始環境,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人工智慧未來的發展核心在於——“算力用來幹什麼”?我們的算力用於工業生產、智慧製造、水利系統、大氣監測、無人交通運輸、甚至是軍工科研的領域;美國的算力,主要用於文學藝術創作、賽博極樂、遠端養殖通稿文案(比如chatGPT和sora)……所以,勝負早已定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