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寧格勒公投!72%的投票者支援脫俄,成立波羅的海共和國!

*請點選上方藍字拂思無邪關注我*
讀友們好,今天的烏俄原創在此:烏克蘭獨立日,不可思議之事發生了……
俄加里寧格勒民眾要求獨立!改回原名“柯尼斯堡”,成立“波羅的海共和國”!

最近,由於烏克蘭對俄羅斯庫爾斯克進行反攻,俄羅斯本土戰火爆發。俄羅斯軍隊從加里寧格勒撤走。加里寧格勒俄羅斯人的不滿情緒爆發。上萬民眾走上街頭遊行示威。要求獨立。
為了緩解戰爭的窘迫局面,俄羅斯開始從加里寧格勒調兵。但這場戰爭已經嚴重激化了俄羅斯內部的矛盾,在加里寧格勒的軍隊減少後,出於對俄羅斯統治的不滿。這裡的民眾上街遊行要求獨立!

根據部分新聞訊息,這裡曾經舉行過網路公投,結果顯示72%的投票者支援脫離俄羅斯。他們拿出了德意志帝國的國旗,來表達對克里姆林宮的不滿。加里寧格勒州是俄羅斯境內的一個飛地,其地理位置獨特,四面環海,與歐洲大陸相隔僅數公里。然而,由於歷史原因,加里寧格勒州與俄羅斯本土之間的聯絡並不是很緊密,而與鄰國波蘭、立陶宛、白俄羅斯和拉脫維亞的聯絡卻很密切。
街頭上,示威者高舉著德意志帝國的旗幟,呼籲恢復“柯尼斯堡”這個古老的德國名稱,提出要建立一個“波羅的海共和國”。更讓人吃驚的是,這些示威活動似乎並沒有受到當地軍警的阻撓。這是否意味著連執法部門也對莫斯科的統治心存疑慮?抗議者的理由也頗為充分,他們認為,克里姆林宮的政策長期以來一直在強行切斷加里寧格勒與歐美國家的聯絡。

在他們看來,加里寧格勒不應該繼續成為俄羅斯“帝國主義”野心的犧牲品。這種觀點在當地年輕人中尤其普遍,他們渴望與歐洲接軌,追求更好的生活和發展機會。這也導致了加里寧格勒州的經濟和文化發展長期以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這片土地原本是德國的一部分,二戰後被蘇聯強行佔領,改名換姓成了如今的樣子。面積雖然1.5萬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00萬,但戰略地位卻舉足輕重。

加里寧格勒這個地方,就像被波蘭和立陶宛夾在中間的一個島國。它原本是德國的一部分,二戰後被蘇聯接手,就成了現在的加里寧格勒州。

歷史上,這個地方叫柯尼斯堡,與德國有著緊密的文化和歷史聯絡。現在,隨著俄烏戰爭的激烈進行,鋼鐵洪流烏克蘭軍隊攻擊俄羅斯本土。俄羅斯從加里寧格勒調走了部分軍隊,使得這個飛地似乎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
加里寧格勒對於俄羅斯來說,不僅是連線歐洲的重要通道,更是戰略要地。萬一這個飛地真的脫離控制,後果很嚴重。這個問題涉及到歷史、政治和地緣戰略等多重因素,地緣政治將發生多米諾骨牌反應。各方都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希望能找到一個和平、穩定的解決方案。加里寧格勒居民的離俄傾向考慮。

柯尼斯城堡
加里寧格勒的民眾要求脫離俄羅斯。原因有幾個方面。首先,這個地方的歷史與德國有著密切的聯絡,很多人感覺自己更接近於德國文化而非俄羅斯文化。其次,近年來俄羅斯的經濟狀況不太好,尤其是受到西方制裁後,許多地區的生活都變得艱難,盧布貶值。物價飛漲。供應短缺。工廠倒閉。商業凋零。加里寧格勒也不例外。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脫離俄羅斯,或許能找到更好的出路。還有些人可能認為,與德國建立某種關係(比如結盟或合併)加入歐盟。肯定比留在俄羅斯要好。德國的經濟狀況遠遠好於俄羅斯。這些想法反映了當地居民對現狀的不滿和對未來可能性的探索。加里寧格勒獨立議題:風險與爭議。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支援這個主意。畢竟這樣做可是充滿風險的,萬一搞砸了,可能會惹上大麻煩。要知道,克里姆林宮肯定會出手應對的,普京總統那可是出了名的強硬。總的來說,大家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各不相同,既有幽默調侃的一面,也不乏深入思考的聲音。

蘇德瓜分波蘭
加里寧格勒最初名為柯尼斯堡,是德國的一部分,1945年被蘇聯奪去,改名叫加里寧格勒。那是波羅的海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俄羅斯波羅的海海軍艦隊的所在地,位置非常重要。相鄰的立陶宛對加里寧格勒早已垂涎三尺,如果要按俄羅斯“特別軍事行動”的思維邏輯,德國完全有理由聯手立陶宛,對這塊飛地採取一場“特別軍事行動”。
因為兩國都屬北約組織,所以,按照當地人的公投意願,入德入立,都是樂見其成的,三贏的局面。(來源:井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