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南方,比西伯利亞還窮!

近半年,烏克蘭無人機頻繁襲擊俄羅斯多座城市的煉油廠。其中,毗鄰俄烏邊境的俄南方城市羅斯托夫和伏爾加格勒首當其衝,位於羅斯托夫的新沙赫京斯克煉油廠被襲擊後發生火災,導致一度關閉,而這座煉油廠一直為俄軍提供著燃油。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俄南方既要支援前線,又免不了炮彈落入,使本就不太富裕的南方雪上加霜。
2000年,普京簽署法令,將89個聯邦主體劃分為八個聯邦管區。其中,位於伏爾加格勒以南、大高加索山脈以北,黑海與裡海之間的南部聯邦管區和北高加索聯邦管區,便是俄羅斯傳統意義上的南方地區。2022年,俄南方地區(南部聯邦區+北高加索聯邦區)以第三多的人口,創造了全俄排名倒數第二的經濟總量和倒數第一的人均GDP,可謂貧窮寫在了臉上。
按理來說,對於高緯度地區國家,越往南應該越發達,但俄羅斯卻一反常態,氣候溫和的南方卻比人們印象中的苦寒之地西伯利亞和遠東,還要落後!這是為什麼?
非俄傳統地區
沙俄擴張始於莫斯科公國,但這種擴張並非“無頭蒼蠅”,他們首選西方和東方作為主要方向。1426年,莫斯科公國還只是一個領土僅在莫斯科周邊的小國。到1533年,俄國已經擴張到領土西至第聶伯河,東至鄂畢河,北臨北冰洋的國家。但這時候,俄國還未涉足南方地區。
1589年,俄國遠征南方,在伏爾加河拐彎處築城,起名察裡津(伏爾加格勒),作為俄國南部邊界堡壘,抵禦南方遊牧民族侵襲。在此之前,俄軍已經跨過烏拉爾山脈,在鄂畢城、秋明和託博爾斯克建立據點和城市。
此後,俄國才以察裡津為據點,逐步攻破阿斯特拉罕和羅斯托夫等俄南城市。到19世紀到20世紀初,黑海沿岸和高加索地區的廣大土地,才被俄軍收入囊中,而這時候距離苦寒之地遠東地區及堪察加半島成為俄國領土,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所以,要論接受“沙皇教化”的時間,南俄還不如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長久
經過百年的擴張,19世紀末,俄國疆域遼闊,總面積達2288萬平方公里。為了更好統治,沙皇在全國設立了81個省、20個區及1個自治區,其中歐洲部分有59個省和一個區,這個區就是頓河區,其他省由省長管理,而頓河區比較特殊,由俄國戰爭部長管理
由於南俄地區在被征服前長期未經王化,加之此地遠離俄國核心地區,沙皇統治往往鞭長莫及,因此俄國對南俄的統治更多是名義上的而非實際的。這導致南俄常常成為逃犯的天堂。比如,著名的哥薩克騎兵起初就是一群為擺脫沙皇壓迫,逃亡南俄的農奴和貧民。他們來到頓河和伏爾加河下游的草原上,發現這裡水草豐茂,於是佔山為王,逐漸發展出自己的武裝力量,與沙俄朝廷分庭抗禮。
這種俄國版“梁山好漢”的故事,也印證了南俄地區並非俄羅斯傳統地區,即便在被征服後,也基本上是羈縻統治。難怪蘇聯小說《靜靜的頓河》裡的人物稱該地為“南蠻”,多含鄙視之意。
工業化“窪地
如果說農耕時代的南俄被邊緣化不值一提,那麼工業化的浪潮下被忽視便是南俄落後真正的開始
蘇聯成立後,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指引下,1928-1933年,1500多個現代化技術裝備的大型工廠在廣袤的蘇聯大地拔地而起。短短五年,這個新的聯盟就由落後的農業國改頭換面成為歐洲第一大工業國。
一五計劃後,蘇聯逐漸形成六大工業區:莫斯科工業區、列寧格勒工業區、頓巴斯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和貝加爾工業區,其中莫斯科工業區以電子製造、機械和化工為主,是蘇聯最大的工業基地,列寧格勒工業區有著先進的造船業,其餘工業區依靠各自資源優勢,是蘇聯鋼鐵、冶金和軍工支柱。
回顧蘇聯幾乎遍地開花的工業區,唯獨南方缺席,唯一能提及的只有斯大林格勒(伏爾加格勒)拖拉機廠和巴庫油田,而巴庫油田也在蘇聯解體後歸於他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除頓巴斯工業區以外的其他五大工業區,在之後的發展中也沒有再形成新的工業區
從另一個側面也能體現出南方地區在蘇聯時期沒有什麼存在感,人口是經濟發展強弱的標誌。1989年蘇聯人口普查顯示,蘇聯人口超百萬的城市有20座,分佈在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烏茲別克、哈薩克、喬治亞和亞塞拜然七個加盟共和國,其中有一半是俄羅斯城市,但名單上沒有一座如伏爾加格勒或頓河畔羅斯托夫的南方地區的城市在內,即使是像鄂木斯克這樣籍籍無名的城市也赫然在列。
而且整個蘇聯時期,從1935年莫斯科地鐵開通,到1991年聯盟解體前最後一座城市斯維爾德洛夫斯克(葉卡捷琳堡)開通地鐵,蘇聯共有13座城市修建了地鐵,但這13座城市裡也依然沒有今天南方地區的城市
工業不被重視,但好在南俄憑藉緯度優勢在農業上可以佔據重要一席。不管是蘇聯時期還是如今的俄羅斯,南俄都是“大糧倉”。2023年,南部聯邦區糧食產量約3910萬噸,佔全俄糧食產量的40%。
但這種優勢常常不能穩定發揮,不同於俄羅斯大部分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南俄地區為溫帶草原氣候(北高加索為高原山地氣候),降水量在200mm上下,又因緯度較所以夏季溫度達達20-25℃,冬季黑海沿岸沒有跌破0℃,導致該地較為乾旱,多廣袤無垠的草原,東部一些地區甚至還有沙漠。雖然有黑土帶加持,但產量受降水和氣溫影響一直不穩定。2024年受南俄異常高溫影響,俄農業部預計南方糧食產量將下降38%。
當年穗宗赫魯曉夫在農業上冒進,片面追求產量,曾經取消當地的休耕制度,戈爾巴喬夫大學畢業後回到老家南俄地區的斯塔夫羅波爾工作,才建議勃列日涅夫恢復了當地的休耕制度,南俄土地才得以喘息,說明戈爾巴喬夫心裡明白,這裡土地並不十分優渥。
缺少穩定的環境
有一種很普遍的結論,認為俄國的擴張是因為其深處亞歐腹地,沒有出海口且平原面積廣闊沒有山脈阻擋外來入侵,無險可守。
為了打通南下出海口,17至19世紀前後長達241年的時間裡,俄國與奧斯曼帝國為了爭奪高加索、克里米亞和黑海,進行了十二次戰爭。第五次俄土戰爭後,俄國才獲得了第聶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間的地區和刻赤海峽,打通了黑海出海口,克里米亞汗國隨後併入俄國。
俄國虎口奪食,舉國之力將南方納入版圖,但管理南方並非一件易事。在此之前,南方地區經過欽察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和克里米亞汗國的統治,其在民族、宗教和文化上與俄國完全不同。南俄並非東正教大一統,北高加索地區多信仰伊斯蘭教,東部一些地區信仰喇嘛教。從民族來說,也不是單一的俄羅斯族,而是包括印古什、車臣、烏克蘭、韃靼族等多民族混居,很多民族看似臣服,實則存有異心。正如1818年俄軍遠征高加索地區的軍事長官耶爾馬洛夫在給沙皇的奏摺中說:“如果還有一個車臣人活著,這裡就不可能有安定,因為車臣人所表現的反抗精神和渴望獲得自由的強烈願望,在整個俄羅斯帝國版圖中超過任何臣服的民眾。”
蘇聯時期,憑藉著強大的中央政權壓制,南方地區較為安寧,蘇聯解體後,南方民族矛盾再現。從1992年俄羅斯介入喬治亞阿布哈茲到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其間歷經兩次車臣戰爭、達吉斯坦戰爭、俄格戰爭及克里米亞危機等多次戰爭衝突,南俄深陷內憂外患之中。
不僅是戰爭,自蘇聯解體以來,南俄便成為俄羅斯遭遇恐怖襲擊最密集的地區。從1995年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醫院被車臣武裝分子劫持,造成130人死亡開始,到2024年達吉斯坦共和國恐怖襲擊,死亡21人。三十年間,十幾起爆炸、槍擊此起彼伏,這些恐怖襲擊要麼發生在南俄城市,要麼發生在其他地區但多與南俄車臣、北奧塞梯、達吉斯坦等極端分子有關。尤其在2010年後的多起爆炸案中,甚至是北高加索武裝分子勾結境外“伊斯蘭國(ISIS)”所為。
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經濟發展就缺乏土壤。而南俄恰如俄國南下擴張的觸手,不論是俄土戰爭,還是蘇聯解體後大大小小頻繁的戰爭以及各種恐怖襲擊,它的基因裡似乎就是一個火藥桶。
由此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俄羅斯大城市和工業重鎮主要分佈在聖彼得堡-莫斯科以及西伯利亞鐵路沿線,並非巧合,這些地區深處腹地,遠離戰爭,資源豐富且安全感十足。而南俄遠離中原,民族宗教複雜,獨立勢力此消彼長,戰爭與恐怖襲擊頻繁,連穩定都沒有,更奢談經濟發展。
參考資料:俄羅斯各聯邦區經濟資料. 俄羅斯聯邦統計局;19世紀的歷次俄土戰爭. 陳傳金;俄國向東方的擴張. 倫森;俄羅斯經濟現代化:背景、佈局與困境. 關雪凌 劉可佳;車臣戰爭的歷史透視. 王國傑 崔創
圖片來源:wiki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緣谷立場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給個關注唄˘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