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琴竟有這麼多訣竅——養娃公號大咖琴童養成講座來啦

你家孩子練琴會幾分鐘就中斷下,開小差,上廁所麼?
你家孩子練琴會練N遍還是總在某幾處出錯,停滯不前嗎?
你家孩子會無法進入到樂曲中,彈/拉/吹什麼都一個感覺,甚至沒感覺嗎?
你在陪練時孩子會倍感壓力,覺得最好你不在場麼?
孩子會覺得你不專業,沒權利評價ta彈/拉/吹得好壞嗎?
陪練時會和孩子爭執,甚至end with tears麼?
如果你有這些疑問,那麼你真該聽聽由倫敦青少年市政廳音樂與戲劇學院的青少部總監Rosie Whitfield帶來的音樂講座!
主講Rosie Whitfield是去年Sutton Festival和2025年3月Richmond Festival器樂組評審,也是歷年City男女校中學音獎評審之一,不論是剛剛開啟音樂之路,還是有意參加比賽、樂團、音獎、音樂學院青少部的琴童和家長都可以在最短時間獲得受益匪淺的乾貨資訊哦。
疫情前養娃公號曾邀請過Rosie的同事、Guildhall青少部絃樂主管William Bruce教授進行過一場關於練琴的英文線下講座,當時近百華人家庭參加,好評如潮。

你以為莫扎特是音樂天才,是觸不可及的天賦,不需要持久的練習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雖然是英國的資深音樂教授,卻非常肯定對於樂器學習應該付出的練習時間。他讓現場的30位左右的琴童舉手,發現練習時間少於半小時的僅有兩個,這兩個也是年齡最小的孩子之一。很多在中高階段的琴童練習時間都在一兩小時。
但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有效地練琴呢?就是反反覆覆彈、拉、吹嗎?當然不是!
關於熱身放鬆肌肉、關於練琴的姿態、關於時間安排和分割、關於技巧與感情,兩個小時的講座,布魯斯教授一一例舉,現場的大人和孩子都參與其中,詮釋了許多從未想過的造成練琴低效的原因,以及那些成就高效練琴的關鍵!
你知道麼?音樂家和運動員有很多共同點
比如需要熱身,讓你的肌肉放鬆
比如瞭解人體肌理,控制手指的並不是手,而是手臂的肌肉
比如他們需要在分割時間,集中精力練習
勤奮刻苦才會帶來幸運
日積月累才能有成就的一天
怎麼判斷孩子的音樂老師是一個好老師?
要會和孩子溝通,就像有問題要隨時問
怎麼傳遞樂曲的情感?
就像你朗誦加上了動作就自然會讓語氣更有表現力
精華總結如下:
  • 找到一天中合適的時間,適當分段
  • 先粗後細
  • 隨彈隨練
  • 像做體育運動一樣,先熱身、練習曲、音階、短時間研習曲目和長時間研習曲目(如考級曲)
  • 透過正確的姿勢和技巧的建立保證練琴的高效
  • 當曲子練好後在親朋好友面前當眾表演
  • 找到孩子自己內在的激勵因素
  • 參加音樂表演或比賽,因為像運動員一樣,音樂家也喜歡互相切磋學習
有沒有感到It's all about establishing good habit! 細節決定成敗!文字的總結永遠比不上親身去感受一次教授大咖的示範講解以及更具針對性的問答。
如果當年您錯過了該講座或是當時孩子尚小還沒接觸樂器,都不要緊!
如果想助力孩子的樂器和音樂學習,歡迎報名參加2025年1月26日‮日周‬下午2-3.30於Wimbledon SW19 4AA舉辦的線下講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