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國家統計局釋出資料,2024年全年出生人口954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死亡人口1093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7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9‰。
資料顯示,2016年到2023年,我國每年出生人口分別為1786萬、1723萬、1523萬、1465萬、1200萬、1062萬、956萬和902萬。而受政策激勵、生肖龍年等因素的影響,2024年出生人口數量實現8年來首次止跌回升,相比2023年資料,2024年我國多出生52萬人。
那麼,這一出生人口結構的變化,會對玩具市場產生哪些影響?或者對玩具企業帶來哪些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首先,對於兒童玩具企業和渠道商來說,如果新生兒數量減少,哄娃用的搖鈴、嬰幼兒健身架、安撫玩具,乃至嬰幼兒的學步車、扭扭車都可能會成為角落裡無人問津的庫存。但2024年出生率稍有回升,使得嬰幼兒人口規模有所增加,同時在近千萬新出生人口打底下,疊加年輕一代父母對嬰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增加,也變相拉動嬰幼兒玩具市場的需求。
其次,這兩年各類新興的、跨界渠道的發展,比如便利店、潮玩集合店、禮品精品店、母嬰品牌連鎖店、兒童樂園,以及抖音、小紅書、跨境電商等,也為玩具企業探索新增長帶來更多可能。
最後,往往新的發展機遇也伴隨著新的挑戰,一方面,當下國內嬰幼兒玩具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又被低價裹挾,無論是企業開發新玩法,還是新品創新都走到了一個瓶頸期。另一方面,玩具市場這兩年颳起的盲盒、潮玩、卡牌、積木、毛絨玩具、IP授權等消費熱潮,讓不少專注嬰幼兒玩具的企業一股腦的紮了進去,有人抓住了偏大童、成人產品的市場紅利,也有人錯過最佳轉型時機,遺憾離場。
從使用者需求來看,相較不斷變化的新出生人口,主攻老年人玩具市場,或者大童群體更被玩具行業視為新的“救世主”。在行業低迷之際,即使強如積木巨頭樂高,也在加強面向14歲以上青少年、年輕群體的盆栽系列、經典影視IP授權等產品線的創新,搶佔更多大童釋放的消費潛力;而布魯可更是在2020年前後轉型,進攻拼搭角色類玩具市場,獲得了新的增長IP奧特曼;商海浮沉多年的奧飛娛樂眼下更為關注玩具與科技的結合,推出融合了搪膠毛絨、IP、AI三大元素的新品AI智趣喜羊羊,爭取搭上AI玩具的這輛快車。
可以看到,整個玩具市場格局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不斷有新銳品牌異軍突起,而新出生人口帶給兒童玩具市場的不確定性未來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