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粗心最底層邏輯,我一次講透,並告訴你為啥那些方法不管用!(稀缺文)

來了來了,又一個大難題我用腦科學攻克了!
今天我要講講“數學粗心“的問題。
不同於市面上你見到的任何一篇人云亦云講“粗心”的文章,這篇文章紮紮實實的以腦科學為基礎,真正從我們人類的大腦構造去找原因,可以說,這篇文章的底層邏輯才最為紮實、最值得信服。
因為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腦科學幾乎決定了語數外所有的學習方式和所有的問題解決方法。
當我從長長的腦科學文獻中埋頭出來時,長嘆一聲:
果然基於腦科學的法子才最管用啊!
所以究竟怎麼解決孩子數學粗心的問題?不需要吼,不需要罵,更不是你以為的”讓孩子反覆刷題“,多練就好,而是有科學上意想不到的方法啊!
這些方法抓住了腦科學的精髓,才真正管用啊!
美中不足的就是這篇文章因為太負責任,會涉及到很多腦科學、腦區域的名詞。但是如果你是真正為孩子負責任的父母,而不是一看到孩子粗心就想發洩怒氣吼孩子一頓的父母,那我推薦你認認真真看完整篇文章,才能真正從粗心上幫助孩子。
你可以轉發,當然也可以收藏,為了看得更仔細乃至做筆記,打印出來看也是可以的!
好了,我們開始吧!
小小一道數學題,大腦很忙碌!
如果你在娃小學和初中的幾年裡,從未抱怨過孩子粗心,把明明會做的數學計算題算錯,那你一定是學霸的父母!
99%的孩子在粗心和做對之間反覆橫跳,比如,
明明是13看成了3;
明明是➗,卻少看了上下兩點,看成了➖,;
明明題目要求黑色方塊的數量,孩子卻數成了灰色方塊的數量;
總之,一問就是“我會”,一做就是“不小心又錯”,一問原因就是“我粗心了!”
絕大多數孩子在小學期間,一張數學卷子明明能拿95分以上,因為不會做的題其實很少,但是就是因為粗心,遲遲上不了90分!
很多父母不明白,不就是一道簡單的四則運算?不就是一道計算圓周長的題?怎麼可能會粗心呢?自己用腳趾頭想想都有答案了!
但是大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忘記了其實自己小時候有多蠢。
這些看似簡單的解題過程,其實孩子的整個大腦都在高速運轉,各個“部門”都在齊上陣!
(大腦:我很勤奮的好嗎?

首先,得看懂題目理解題意。
僅僅是這一步,就需要用大腦的視覺皮層接收資訊,用語義網路(也就是大腦的顳葉部分)解析題意。
第二步,理解題意以後,就得用數學公式計算了。
那,大腦怎麼調用出之前學過的公式呢?答案是大腦的海馬體。海馬體會呼叫記憶庫,把學過的定理提取出來。
第三步,數學公式有了,接下來具體數字咋算?
在大腦中,這可是頂葉(特別是頂間溝)的主場,頂葉是專門管數字運算的。
第四步,算出來的答案還得用筆寫下來,這時候大腦的動作皮層(額葉的中央前回) 就開工了,再配合視覺皮層工作。
你看,簡簡單單一道數學題,就足足用到大腦的4步!
這還沒完!
大腦這些“部門”光是各管各的還不夠,還必須有個核心指揮部進行排程,這個核心指揮部就是大名鼎鼎的“工作記憶”。

“工作記憶”是大腦的臨時管理傳輸器。它不僅負責前面說的大腦各部分的資訊傳輸、整合,還得全程監控孩子的做題過程,一旦發現錯誤,立刻拉響“警報”,進行糾正。
所以,孩子做數學粗心,並不是父母以為的“知識沒掌握”、或者是“態度不端正、不想好好學”——
而是孩子的工作記憶沒撐住場子,或者說,沒當好監工職責,導致某個環節“掉鏈子”啦!
工作記憶到底是什麼呢?它可以理解成大腦的“臨時工作臺”,專門用來短時間存放和處理資訊。
舉個簡單例子,咱們做飯時,需要一邊炒著左邊灶頭的菜,一邊想著調整右邊灶頭煲湯的火候;
或者去菜市場不寫清單,單靠腦子記住今天要買雞蛋、黃瓜、麵粉……
這種一邊記住資訊、一邊即時處理的能力,就是工作記憶在發揮作用。
那,咱們剛才分析了,就寫那麼簡單一道數學題,都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四個步驟才能做到,對吧?
所以,孩子大腦的工作記憶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好這四步,即存放、更新、排程各種資訊,才能保證計算準確。
但如果工作記憶的容量太小,或者任務太多導致超載,中間的資訊就容易傳錯了,表現出來的就是“因為粗心把這道題做錯了”。
說實話,看論文時,我自己分析到這一步,不禁愧疚羞慚起來,曾經我不懂腦科學的時候,也因為毛豆粗心而重重的吼過孩子,現在終於理解他了!
比如,我之前因為一道題吼過他,那套題的題目明明說了是三角形面積,結果他,最後一步卻忘了除 2!
“為什麼沒有除以2?”我到現在都清清楚楚記得我當時的吼聲和他呆掉的神情

現在我理解他了,是因為他的工作記憶沒撐住,最開始眼睛是看到了“求三角形面積”這個關鍵資訊的,卻被工作記憶臨時給擠掉,忘到九霄雲外了。
還有,毛豆很小的時候,讓他做一道“14+9”的題,他在計算時大腦只記住個位相加,卻忘記了進位,氣得我吼他“不剛講過進位嗎?”
這並不說明毛豆學習態度不好,只能說明他的工作記憶不趕趟,沒及時更新進位資訊。
很多家長一聽“工作記憶”不夠用,就覺得是孩子記憶力不好。
其實這是大大的誤解。工作記憶其實是一種短期記憶,真正起關鍵作用的是大腦的前額葉。解題時,大腦要短時間內高速處理、存放、整合、監控資訊,這恰恰是前額葉的主場。
所以,粗心歸根到底,是前額葉的協調和處理和監控能力沒跟上。

針對粗心的最有效的辦法!

瞭解了粗心的底層邏輯,下面的這些辦法你必須要仔細看了!
這些是重點中的重點,強烈建議你打印出來看!
首先,可千萬別追求孩子寫作業/考試的速度!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在什麼時候最容易粗心?

是在遊刃有餘的狀態下嗎?不是!
而經常是在“今天作業很多”/“我得趕緊把作業完成”/考試,尤其是重要考試中,對吧?
家長們要注意,在高壓和緊張狀態下,孩子可能把“趕緊做完作業/趕緊寫完這張卷子卷子”當成第一目標,過分關注時間滴滴答答的流逝。
但問題是欲速不達啊!!!
咱們前面講過孩子的工作記憶記憶體很小的,稍微緊張/高壓下,結果就是工作記憶超載!
工作記憶一旦超載,前額葉的資源就會被過度消耗,影響資訊的監控傳遞,題目的細節就很容易被忽視了。
會想起,毛豆那些粗心的表現“忘記除以2了”、“忘記寫單位了”都出現在這個時候。
而且和80後、90後父母那時候的正常進度不同,現在小學數學本來就有課本難度提升、老師講的偏快等問題,也就1%的牛娃可以勝任!
所有的普娃都會經常發生工作記憶超載問題。毛豆也不例外。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粗心的問題如此常見!
所以,咱們靜下心來,正視現狀,理解普娃在當前的不易。
在孩子平時練習時,千萬別盯著速度!速度不是第一位的,質量才是。
在平時學習和練習的時候就注重打好基礎,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去解一道題。
等到解題質量上去了,粗心錯誤變少了,再要求熟能生巧,速度自然會跟上。
這是第一個方法。
第二個方法,是筆要動起來——
如果孩子經常忽略題目的某一條件(比如題目是讓算白色方塊的數量,但是孩子去算成灰色方塊了),可以要求孩子手不要懶!!!
筆動起來幫助大腦,筆把重點畫圈、劃關鍵數字,讓資訊更直觀!
因為畫圈圈,可以作為醒目的視覺刺激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就算大腦在解題後面的過程中一時漏掉,工作記憶也可以迅速把資訊找回,進行傳輸。
第三個辦法,是手要動起來!
孩子總說“我沒看到題目要求XX”/“我看太快漏掉了這個條件”等,那可能是大腦在讀取資訊時“走神”了!
可以讓孩子伸出胖胖的小手指,跟著題目讀,不要懶,防止跳行、漏看關鍵字。這不僅僅是個小習慣,而是提高大腦專注力黑科技!
因為手指的觸覺反饋會啟用頂葉(體感皮層)和枕葉(視覺皮層),提升視覺專注度,幫助大腦形成精細讀取題目資訊的習慣,減少“沒看到”“看太快”的低階錯誤!
第四個辦法,減少數學粗心,提前準備錯題本!
強烈推薦孩子準備一個錯題本!把常犯的粗心錯誤的原因列一個清單(比如在錯題本上列出沒有進位的錯題,提醒自己“要記得進位”等),在每天寫數學作業或考前,快速瀏覽一遍。
“記錄粗心題目”的錯題本是一個特別好的方法,他有兩個好處:
首先,大腦前額葉會自動對這些粗心習慣提高警惕,在考試過程中及時糾正,避免掉進同樣的坑;
其次,在一遍遍溫習這些錯題時,這些錯題就會儲存在海馬體中變為長時記憶。
這樣孩子在寫題目時,就能很輕鬆的避免再犯同樣的粗心錯誤!
大了就好了!
為什麼粗心經常出現在小學或者初中期間,你很少聽人說過高中數學考不好的原因是“粗心”?
一個原因是,高中數學的難度陡然增加,不會就是真不會,再不能以“粗心”為藉口了

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孩子大腦的前額葉其實會隨著成長逐漸發育,慢慢變強的!粗心這個問題 ,其實只存在於孩子學習的早期,後期就越來越少了。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在孩子還被粗心困擾的時候,你務必反覆看這篇文章,好好幫他成長哈!
希望腦科學的底層邏輯幫助每一個孩子不再受粗心的自我責備!(不要老罵孩子粗心的,孩子也很努力也很自責,只是不懂腦科學

——和你一樣也曾經因為粗心罵過孩子的媽媽

最近好物推薦:
另外,很多媽媽問其餘的春裝:褲子和其他的上衣即將上架,不會太久,大概本週或者下週一啦,期待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