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說:“單詞/詞語總是寫錯,記不住正確的,老記住正確的,我都佛繫了”。

還有的說:“別人的娃上完課就會寫生字和生詞,我們總是今天錯這個明天錯那個,漢字的話多一點、少一橫非常常見。”

別說,我還真覺得身邊父母有好多同類問題哈!
如果孩子英文單詞/語文生字,考試總扣分、寫好多遍還是錯、今天少筆畫、明天丟一橫、單詞丟個小子音……
考試被扣一兩分還算是小事,如果花了不少時間在最基礎的生字生詞上,學習效率沒辦法高起來呀



。
那就好好寫一篇!還是老路子,透過腦科學的底層邏輯,找到解決辦法!
這一次,我從腦科學的書籍和文獻中埋頭起來有了答案時,真心想說,我所列舉的這些辦法,越小的娃看到越是有利!
因為,早點建立起學習英文單詞和語文生字的“最對”的路子,太有必要了!
還有多少孩子在傻傻的一遍遍抄寫單詞和漢字啊!浪費時間,真的是浪費時間!
越到高年級,學業就越緊張,應該把時間放在數學難題、語文深層閱讀上,而不是還在花好多時間在基礎的生字生詞上!
所以,今天咱們根據腦科學,一次性把什麼是寫單詞、生字最有效、的底層邏輯說清楚。
今天看過之後,就一定要幫助孩子應用在學習中,越早越好!
這些方法比你的語文/英語老師說的還在點子上,因為各科老師雖然懂具體內容教學,可我們大腦的運作方式才是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的底層邏輯呀!
again, 自誇一句,市面上很少看到這麼全面和科學的文章,我爬了好多腦科學文獻寫出來的呢!如果大家轉發給有需要的孩子,就很感激啦!



英文單詞
咱們先來解決“如何快速寫對英文單詞”這個問題。
有多少孩子,唯一的複習方式就是傻傻的抄寫老師留的單詞作業?背單詞的時候,也是本著“遍數多=記得牢”、“努力出奇跡”的原則,覺得寫5遍一定比3遍好?
傻孩子們,這是浪費了多少時間啊?
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很多英語好的孩子,很少抄寫或者只抄寫一兩遍新單詞,就幾乎不出錯了呢?
那是因為,英語能力強的孩子,已經掌握了寫單詞的真正規律,那就是非常聰明地呼叫了大腦中的“視覺-語音轉化系統”。
只有這個系統,才能讓單詞記得高效!別人寫十遍,你如果利用了這個規律,寫兩三遍就夠了。
我來說說這個系統。
這個系統的核心是:要把一個看似簡單的單詞寫對,其實要依賴大腦中的三個區域共同合作才可以。
第一個區域是韋尼克區,負責語音處理。聽到一個單詞,能迅速分辨出它的發音。

△圖中標綠色的部分就是韋尼克區
第二個是角回,這是視覺和語音的“翻譯官”,把看到的字母和聽到的發音自動匹配。

△圖中標橙色的部分就是角回
第三個是視覺皮層,它負責字母和單詞的識別。

△圖中標紅色的部分
這三個腦區的通力合作,就像搭建了一座橋,把字母和發音無縫連線。
給大家舉個例子——
如果孩子要寫“computer”這個單詞,大腦得分三步走:
那麼,韋尼克區先聽發音 /kəmˈpjuːtər/;
接下來,角回就開始忙了,把視覺符號和發音資訊一一對應“com 對應 /kəm/,pu 對應 /pjuː/,ter 對應 /tər/”;
然後,視覺皮層支配著手寫下這個單詞。
這種多感官的協作,方可以充分啟用視覺-語音轉化系統。
所以,如果孩子在那裡一味悶著頭抄抄抄、默默默,想用努力感動英語老師
,這種事有多傻呢?——



那就是:本來應該三腦區通力合作的事,就只有一個“負責字母和單詞的識別”的視覺皮層在勤懇幹活,負責語音識別的腦區韋尼克區和角回都躺平睡大覺了



。
三個人的活,一個人幹,那能不效率低嗎?



所以,如果孩子英文單詞總寫錯,那一定要讓孩子出聲音寫,具體來說,就是一定——
孩子邊大聲讀出來、邊寫單詞、邊記住!
啟用三個腦區通力合作!
這裡特別提示:還有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儘量早點學“自然拼讀法”。當然,這個大部分學校內是不教的,有些老師會提一嘴,但是不會特別拿出來教。如果家長能自己在家補齊這部分,最好早點學,對孩子聽、寫單詞都很有用。
自然拼讀更方便孩子透過字母和發音之間的對應關係,把聽音、認字、拼讀三者打通,讀著寫,寫著讀,效率更高。
好了,下面我們一句話說明腦科學背單詞的核心:
當單詞不再是死記硬背的字母組合,而是一組有聲音、有節奏的“音符”的時候,效率最高!
所以,一定讓孩子邊大聲讀出單詞來邊寫!寫兩三遍就比啞巴著寫十遍管用哦!




語文生字怎麼學更高效?
接下來咱們說漢字中的生詞——
為啥那麼多孩子寫漢字總是東缺一筆,西多一劃?
其實,這和漢字自身的特點有很大關係。
漢字的第一個特點——
和英語不同,漢字和讀音之間沒有什麼關聯,主要是字形和意義的結合。比如“巖”,這個字,漢語中這種看字形就知道是什麼意思的特別多。

所以大腦在學習漢字用的方法,和英文有本質的不同。
學習漢字時,大腦主要依賴兩個區域:第一個是枕葉的視覺皮層,它負責漢字的輸入和識別。
第二個是顳葉,賦予漢字意義,讓我們看到這個字時就知道表達的意思。
所以,孩子如果一邊大聲讀拼音、邊寫漢字,除了給媽媽造成“我娃很努力”的自我安慰假象,基本沒有什麼卵用




。
漢字和英文不是一國的,懂了啵?
(後面漢字怎麼寫才高效,我會說)
漢字的第二個特點——比英語更難



。
漢字被公認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就因為漢字的學習非常依賴視覺記憶,就連咱們大人如果有一段時間打字打多了、字寫少了,也經常會“提筆忘字”,不是嗎?
不信,很多人寫“尷尬”兩字就和下圖一樣。

所以,孩子在學習初期,出現少一筆、多一筆的現象是非常正常的。
因為孩子剛接觸漢字,書寫的動作和字形的記憶在大腦中還沒有完全建立穩定的連線。
那,怎麼寫漢字效率更高、更不出錯呢?
基本就是以下幾個辦法:
1.利用漢字的“部首”規律,一定要把字分成部首模組來記!
我們大腦是喜歡自動把事物進行分類的。
所以把漢字分成部首相關的各個模組,大腦就會記得更清楚、更系統。
如,“犭”通常和動物有關,“衣字旁”常常和衣物布料有關。
語文課本上的生字排練都是按課文來的,而不是按照部首這種模組來的,所以孩子學起來會感覺有些零散,也是正常的。
所以你要是自己給孩子買識字書,最好要買帶部首、左右、上下結構等按照模組分類的。
一段時間內,按照模組學,學好了再學下一個部首,不要零散學。
2. 多寫,練的時候多聯想!
漢字的弱規律性、複雜性和難度,導致它就是需要透過反覆練習來鞏固的。
漢字學習的時間比英文單詞長,也是有道理的



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學校佈置的抄寫作業,讓孩子每一筆每一劃都認真寫,尤其是總愛寫錯字的孩子。
同時還要讓大腦全程參與其中,不要機械的寫。
可以邊寫邊想,幫助大腦加深對字形的理解和記憶。
這是因為,透過聯想可以啟用顳葉,大腦中的顳葉是理解語義系統的,理解字的深層含義就記得清楚了。
給大家舉個例子——
在寫“侯”和“候”的時候,經常有孩子會寫錯。
我們可以讓孩子寫的時候這麼想——
“侯”常常用作姓氏,也就是形容人,比如“諸侯”,所以是單一的人字旁;
而“候”呢,表示等候,等得久了就需要一把椅子,所以它多了一個豎。
這樣把字義聯絡起來,讓孩子邊想邊寫,或者是邊組詞邊寫,就高效多了!
3. 孩子寫錯的字,一定要建立一個收集本:
父母可以收集孩子平時常寫錯的漢字,寫在卡片上。要點是,一定要保留錯誤的樣子!不能光寫正確的!
然後,把這些錯字和正確的寫法混在一起,和孩子一起玩“找錯誤大比拼”,看誰能最快找到所有的錯誤。
建立錯字收集本的好處是什麼呢?
首先,它激活了前額葉。前額葉就像是大腦工作的監督員,不斷的監測大腦的思維過程,當它發現問題時,就會在大腦中發出警告,提醒相應負責的腦區進行檢查和修正。

透過不斷練習這個“找錯”遊戲,前額葉會對孩子寫過的錯字型別變得越來越敏感,越能識別出字和字之間的細微差異,在聽寫或考試時孩子就更容易注意到這些細節。
其次,這種有趣的遊戲還會讓大腦的海馬體儲存住,用長期記憶記住正確寫法。
孩子就永遠不會再犯這個錯誤啦!
最後再總結一下:
英文最高效的方式是邊大聲讀邊寫!
語文生字最高效的方式是勤練、邊想生字的意思邊寫,而且還要經常收集錯字!
懂了啵?
很高興你看到了這裡


,這說明你是對孩子的學習非常上心的父母,也願意用最科學的方法幫助孩子。
我寫過的腦科學文章來幫助孩子學習的還有很多:
當然,我也推薦了幾件特別好穿良心的童裝,很多媽媽給了最高反饋,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