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個VC投資人向我表達了時下的忙碌,忙著見人,忙著看專案,忙著投資,一個字“忙”……
“今年和去年不一樣。”投資人驚喜地發現,大家的心態悄悄地在變好,投資熱情漸漸回來了。
我也發現,在投資人摩拳擦掌的當前,一批基金已經悄悄打了一場翻身仗。
“2024年大力搞退出,2025春節前到款一個億,直接把機構盤活了。“一國資負責人王炎向我喜出望外談到,“主基金裡一個先進製造專案回報達到了40多倍,不僅直接讓整隻基金回本,還讓團隊又‘財富自由’了一批,甚至連外行看熱鬧的公司行政小姐姐跟投都‘賺翻了’。”
“投資簡直就是玄學。”機構行政小姐姐得知訊息後,在王炎面前表示感嘆。業績分紅後,不僅團隊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LP們的錢包也鼓起來了。王炎稱,新一輪基金馬上也募資到位了,老LP出資意願很強。
這一積極景象,也與當下正熱的AI與機器人點燃“國運級”賽道暗合。DeepSeek、宇樹等初創企業的崛起,吸引全球資本湧入,中國憑藉龐大的資料資源與政策支援,已成AI投資焦點,覆蓋醫療、金融、製造等多領域。這些跡象,LP們也都看在眼裡。
一邊是投資機構子彈上膛,另一方面是賽道火熱。VC們在經過去年的休整後,已經按捺不住熱情,有的正在招聘大量人手。
春江水暖鴨先知。活躍起來的還有FA。最近,不止一位FA告訴我,“去年躺平,今年可能要跑斷腿了。”由於專案數量與機構出手頻率雙升,為FA提供了充足的舞臺。“現在每天加班梳理機構名單,匹配資源。”一位FA稱。
開局向好,VC行業一掃前幾年的低迷,從募資、投資到生態,無一不顯露生機。
過去幾年,“募資難”一直是VC行業的集體焦慮,但2025年一些積極的訊號也開始顯現。
除了上述國資,不少機構都向我表達了今年的募資進展順暢,很快新一輪基金即將關賬宣發。甚至他們大膽為2025年定調,稱是“募資大年”。
就我瞭解,一家低調的VC機構因2024年DPI表現不俗,LP紛紛主動追加出資,其合夥人直言:“募資進展超預期,新基金即將關賬,規模是上一期的兩倍。”
也有不少基金已經完成了宣發。比如,原光速中國合夥人韓彥創立的心資本,首期人民幣探索基金募資10億元,聚焦人工智慧、機器人等硬科技領域;元禾璞華產業併購基金首關規模超12億元,目標直指20億元,劍指積體電路產業鏈。
總結下來,當前不少機構的募資情緒高漲並非沒有來由,核心原因主要是兩方面。
從“全員募資”轉向“全員退出”,這是2024年中國創投行業的真實寫照。一些機構積極“退出”成績不錯,為LP帶來了真金白銀,使得LP信心重建,自然有錢在新一年再度出資。
一組資料是,2024年共發生3696筆退出案例,其中被投企業IPO案例數為1333筆,佔比36.1%。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境外被投企業IPO案例數為達到867筆,同比上升12.0%,中企境外市場IPO逐步回暖。
退出方式上,併購退出激增。據統計,全年併購退出案例4934起,雖同比下降27.3%,但在IPO通道收窄背景下,併購佔退出案例總量的比例提升至13.4%。半導體、新能源領域成為併購整合主戰場。
回購退出機制也被啟用。統計上,2024年有638個專案透過回購退出,其中生物醫藥、電子資訊領域佔比38%。融資輪次靠後的專案回購成功率較低,但天使輪專案平均回購週期縮短至3.6年,部分早期基金藉此實現DPI回正。
主導退出的賽道主要是硬科技。半導體、新能源、醫療健康三大領域貢獻72%的IPO退出案例。例如達夢資料科創板上市,為深創投等機構帶來超15倍回報。
募資高漲的第二個因素是政府引導基金、險資等長線資本對科技的加大投入。
“現在經常會見一些地方政府引導基金,對方通常帶著專案和錢一塊來找我們合作。” 一家財政部直屬單位負責人描述了當前機構現狀。與不少機構接觸中我也發現,與政府引導基金合作的狀態確實是當下大多數機構的常態。
2023年,自《科技強國建設綱要》將AI、量子計算等列為“國運賽道”後,直接促使2024-2025年政府引導基金對硬科技的投入佔比從32%飆升至67%。這種轉變進一步解決了“投早投小”需要長錢的難題。
比如,2025年1月,廈門先進一號基金領投中科原動力B1輪,背後是國家引導基金2025年超萬億的硬科技投入計劃。這種“財政資本+市場化運作”模式,正在重塑VC行業的底層邏輯。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募資圈還曝出一個重磅新聞——規模萬億的“航母級”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即將設立。據央視新聞報道,該母基金的存續期達到20年,主要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從投向來看,將聚焦人工智慧、量子科技、氫能儲能等前沿領域,還有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生物製造、具身智慧、6G等,也在投資領域之內。
該基金規無論是資金體量還是影響力都是空前,無疑將為之後的一級市場帶來源頭活水。
在政策的引導下,險資、AIC等長線資金也正在打破期限錯配嘗試,透過S份額方式投資,助力我國硬科技的成長。比如,2024年12月,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透過S份額形式投資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中國首隻硬科技政府投資母基金),覆蓋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領域。
總之,在政策導向和VC們積極佈局下,2025年有望成為近幾年募資的小高峰。
除了募資端的活躍,今年另一大變化是,投資人看專案也開始變得積極了。
關注機器人賽道的投資人老黃告訴我,他們機構年後開工就開始全員出差,長三角專案看到眼花,甚至合夥人假期組織團隊“分割槽域盯點”。
業內人將華為的動態視為風向標,去年11月華為加入機器人行業意味著行業足夠成熟和開始爆發的標誌,而DeepSeek和宇樹的爆紅更是讓同行重燃熱情。據悉,老黃團隊已經看好了兩家四足機器人廠商標的公司:標的公司A頗為低調,但營收已經接近10億了,屬於行業頭部了。標的B屬於杭州六小龍之一,價效比也很高。
另一家雙幣基金也選擇在2025年加大AI投資力度。
該基金負責人表示,雖然他們在2024年便已經開始持續關注AI,但一直沒有太大動作。直到DeepSeek面世,再加上二級市場回暖,他們判斷中國市場將迎來一波巨大的機會。
而據接近這家雙幣基金的人士透露,2025年至今該機構已經投資了多家AI公司,尤其是AI應用層面。“基金負責人也在看AI方向,同時還在招AI方向的投資人。”
過去兩年,股權投資市場節奏放緩,大多數機構只看不投,退出成了一級市場的主旋律。因此VC/PE的招聘需求大多集中在投後管理崗位,不少投資人甚至主動申請轉崗到投後。到了2024年方向就更聚焦了,機構開始點名要求有“併購經驗”的候選人,不惜丟擲月薪10萬的橄欖枝,目的也很明確,就是搞定併購退出。
不過進入2025,市場上關於“投前”的呼宣告顯又高了起來。獵頭Cole告訴我,國資、CVC、老牌雙幣基金今年都釋放了大量投資相關崗位,一家過去兩年非常低調的美元基金,也在積極招投資經理,而且HC不止一個。Cole表示,基於對市場的預期,他們的獵頭團隊也正準備擴容。
其實隨便翻一下朋友圈,也能感受到機構的招聘熱情。僅過去半個月,IDG資本、達晨、越秀基金、倚峰資本、線性資本、鐘鼎資本等都發布了相關資訊,其中“投前”的崗位佔據了很大比例。就在3月16日,騰訊和阿里戰投也雙雙釋出招聘需求,尋找投資方向人才。
據Cole觀察,目前大多數機構都將招聘方向集中在AI、機器人、低空經濟、智慧製造、新材料等賽道。特別是AI方向的崗位,幾乎佔到了70%。
據她介紹,目前兩類人才在市場上最為吃香:一種是擁有產業背景,懂技術、溝通好,且對投資感興趣並有所瞭解的;另一種是在過往機構有投過AI且專案質地不錯的。
“更誇張的是,有的機構還要求候選人必須擁有AI產品經理證書。”不過,Cole坦言,能滿足上述要求的候選人幾乎是“萬里挑一”。
獵頭艾唯與Cole感受類似,而且提到機構給AI人才開出的薪酬極具吸引力:VP級別的月薪通常能給到5-8萬元,如果候選人優秀且談得好,百萬年薪並不難。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之前市場上流傳的一則訊息:一機構招聘AI投資人,開出的月薪base就高達20萬元,而且這還不包括獎金和Carry等更為可觀的部分。
從募資進入小高峰、到投資人專案看到眼花,再到機構大舉招人,這些現象無一不在釋放一個積極訊號:2025年,一級市場正迎來久違的春意。
關於回暖背後的原因,上文已經提到了一些,比如政策和引導基金的推動,併購、S基金退出機制的啟用,以及DeepSeek和宇樹科技的橫空出世等。
此外,進入2025年,二級市場轉暖的訊號也更加明顯。Wind資料顯示,截至3月13日,年內港股市場共有12家公司完成IPO,同比增長71.43%,特別是以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為代表的“科技十姐妹”持續上漲,無疑給一級市場的退出、募資、投資都帶來了曙光。
當然除了上述利好,一位投資人朋友也道出了VC/PE積極出手背後的另一關鍵“真相”:如今市場上許多基金都是在2022年左右募集的。按照基金投資週期通常是“5+2”(即5年投資期+2年退出期)來計算,基金已經進入最後的投資衝刺階段。但是前幾年的情況大家都知道,2022-2023普遍處於觀望狀態,2024年更是鮮少出手。
“這種情況下,LP都在催促加快進度,任務壓力驟增,大家不得不‘活躍’起來。”上述投資人表示。
忙起來固然是好事,但是給到機構的壓力也不小。從投資人的反饋來看,目前很多機構都將關注度集中在AI賽道,之前看消費的、新能源的、新材料的,都在跨界去看人工智慧專案。
一家投資機構的負責人直言,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創投行業逐漸形成新的業態,AI已經成為明確的投資主題,2025年在該方面會提高出手頻率。
賽道集中,意味著內卷加劇,這時候就更加考驗投資人的資源稟賦和對產業的理解。
有FA表示,對於市場公認的好專案,機構的出資額已經不是核心競爭力,關鍵在於他能為企業帶來多少賦能。有些機構為了彰顯誠意,在投資談判之前就開始為企業介紹資源。
儘管行業呈現復甦態勢,但從業者普遍保持著清醒認知:這輪迴暖或將加速行業洗牌。當資金、人才、專案加速向頭部機構聚集,中小基金的生存空間正被急劇壓縮。
“現在市場回暖正遭遇結構性洗牌,如今的創業者更理性,驅動他們的是技術抱負而非IPO幻想。”投資人王炎表示。
在王炎看來,那些能構建技術研判體系、打通產業落地場景、建立差異化賦能能力的機構,或將在這輪復甦週期中實現躍遷;而更多機構則需要警惕,一些機構表面的繁榮可能掩蓋著深層的危機。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八妹的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及評論哦~
—end—
金八傳媒往期獲得獎項
極揚文化,是一家新媒體、新消費為主業的新三板掛牌公司(股票程式碼:873375),旗下金八媒體矩陣包括金融八卦女、新10億商業參考等,超過1100萬用戶選擇關注我們的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