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十娘|華人掌舵美國晶片四巨頭,中美科技較量暗藏玄機

做公眾號裡的《紐約客》
戳藍字一鍵關注渡十娘
轉發也是一種肯定
文字|張名揚‍‍
編輯|渡十娘 
3月18日,英特爾迎來了新任掌門人陳立武,結束了長達三個月的CEO空窗期。
至此,美國晶片四巨頭首次全面由華人掌舵:英偉達的黃仁勳、AMD的蘇姿豐、博通的陳福陽、英特爾的陳立武。
 Part 1 
儘管都是華人,但四人都不來自中國大陸:黃仁勳與蘇姿豐出生於臺南,年少時隨父母移民美國;陳福陽和陳立武均出生於馬來西亞。
這四人有一個共同的背景,均畢業於美國名校,蘇姿豐和陳福陽更是麻省理工學院校友。
隨著華人掌舵美國晶片四巨頭,華人在矽谷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峰。
氣氛都烘托到這了,勢必要談到一個這幾年最受關注的話題:曾經由印裔CEO主導矽谷的權力格局,是否被撼動了幾分?
2014年,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接替鮑爾默執掌微軟,成為首個執掌全球科技巨頭的印裔CEO。
也是在這一年,蘇姿豐接替羅裡·裡德,被任命為AMD總裁兼執行長。但從體量上講,此時的AMD遠遠算不上科技巨頭,市值僅在20億美元左右。
當然,彼時黃仁勳創辦英偉達雖已有二十一年(1993年2月17日),但市值也不過在100億美元左右。
相比當時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的微軟,AMD和英偉達都是望塵莫及。
從這個角度而言,矽谷的印裔CEO在2014年便已開始確立對華人的絕對優勢。
此後,印度人在矽谷更是高歌猛進:
2015年,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成為谷歌CEO,並於2019年同時擔任母公司Alphabet 和谷歌的CEO;
2017年,桑傑·梅赫羅特拉(Sanjay Mehrotra)擔任美光科技CEO;
2020年,阿爾溫德·克里希納(Arvind Krishna)被任命為IBM CEO;
2021年,推特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傑克·多西(Jack Dorsey)將權力移交給帕拉格·阿格拉瓦爾(Parag Agrawal)……
此時,印度CEO佔領矽谷,已經成為了國際媒體的熱門話題,而關於“華人高管為何鬥不過印度人”,卻只是一個只有華人才關心的小眾話題。
而正當印度CEO在矽谷如日中天之時,矽谷的華人開始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大反轉,主角是黃仁勳和蘇姿豐,導火線是人工智慧。
在蘇姿豐的帶領下,從2014年到2024年,AMD的市值最高時上漲超過了150倍,也就是從20億美元到突破3000億美元;營收從2014財年的55億美元躍升為2024財年的258億美元,淨利潤更是從虧損4億美元到盈利16.4億美元;2024年,蘇姿豐被《時代》雜誌及《CEO》雜誌評選為2024最佳CEO。
英偉達和黃仁勳的傳奇故事這兩年更是街知巷聞,成為了AI時代的最大贏家:
2014年,英偉達的市值還僅為100億美元左右;
2020年7月,英偉達市值首次超越英特爾,成為美國市值最高的晶片廠商;
而在2025年1月底的巔峰時刻,英偉達市值一度達到3.66萬億美元,超越微軟和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很顯然,無論是黃仁勳還是蘇姿豐,同期的表現均遠遠超越印裔CEO:印度人當得起“穩健”二字,而這對據說是遠親的華人雙子星則是熠熠生輝,橫掃千軍,創造了AI時代無可比擬的科技與商業奇蹟。
印裔CEO強於管理,華人CEO強於創新。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是“守成”與“創業”的巨大差異。
由此,矽谷的權力結構正在走向重構:華人技術派執掌美國半導體硬科技,印裔CEO把控美國軟體和網際網路巨頭。
▲圖源Pexels
 Part 2 
華人掌舵美國晶片四巨頭,不意遭逢了多故之秋。
幾乎在英特爾官宣陳立武就任CEO的同時,美國開始對全球無差別的揮舞起對等關稅的大棒,本已萎靡不振的美股迭遭重創,進入了新一輪的下跌,納斯達克指數更是一度一度下探至技術性熊市。
美國晶片企業面臨還不僅是一個關稅問題,還是一個出口管制無限升級的問題,所謂的“小院高牆”,正升級為“大院高牆”。
4月15日,美國商務部突然宣佈,將對英偉達的H20、AMD的MI308等特供中國的“簡裝版”AI晶片,實施更嚴格的出口管制。
自以為已摸準特朗普制裁套路的英偉達措手不及,只得表示,若新規實施,預計公司將損失約55億美元營收。而AMD也警告,新規將導致公司產生8億美元的損失。
幾天後,黃仁勳迅速開啟訪華行程,公開強調中國市場對英偉達的重要性,被市場解讀為黃仁勳試圖在當前緊張局勢下安撫中國客戶,尋求繼續供應中國的途徑。
而在此一個月前,蘇姿豐也現身中國,停留了至少一週。
出訪中國時,黃仁勳甚至在一些重要場合沒有穿他招牌式的皮夾克,而是穿上了西裝,足見他的鄭重其事。
多重打擊之下,英偉達的股價一度跌破90美元,而年初曾突破過150美元;AMD則延續了去年的跌勢,一度跌穿80美元,幾乎時去年3月最高點的1/3。
英特爾的現狀之糟糕甚至配不上討論地緣局勢,那是專屬於英偉達和AMD們的高階局。
從2022到2014年,英特爾這三年僅晶片代工業務便虧掉了256億美元,再加上不可思議地完美錯過了人工智慧浪潮,於是英特爾在2024年底陷入了嚴重的財務危機,只得宣佈全球裁員約15%。最終CEO帕特•基辛格引咎退休,陳立武火線上崗,受任於敗軍之際。
內有前兩任CEO留下的爛攤子,外有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戰與晶片管制聯動,陳立武選擇在危急存亡之秋躬身入局,他真的能夠成為英特爾的救世主麼?
▲ 圖源Pixabay
 Part 3 
華人一統美國晶片巨頭,這當然是一個美妙的巧合,但也似有跡可循。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晶片進口國,晶片市場總規模與美國並駕齊驅。2024年,中國進口晶片數量達到了驚人的5492億塊,同比增長14.5%,進口金額高達3856億美元。
對於包括英偉達和AMD在內的美國晶片業而言,中國是無可爭議的海外第一大市場:2024年,AMD在華營收達62.3億美元,佔全球總營收的24.2%;同年,英偉達在華銷售額達到171億美元,佔總營收的13%,據海外媒體報道,僅今年一季度,在AI熱潮的刺激下,英偉達H20晶片在華銷售額就達到了160億美元,採購量約在100萬顆左右。
要知道,這還是美國各種出口管制下的銷售資料。
中國不僅是美國晶片巨頭的最大海外市場,且又是出口管制的主要物件,還正在“被迫”成長為美國晶片業不容忽視的競爭者,再加上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廠臺積電又來自中國臺灣,考慮到這麼些與中國相關的因素,除了華人,還有誰更合適擔綱美國晶片巨頭的CEO呢?
又有誰比華人CEO,更擅長斡旋奔走於中美兩國,同時成為兩國座上賓,處理中美科技競爭這一世紀級的棘手難題呢?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但也就是以上這些原因,海外華人背景比中國出生的高管更適合走上CEO這個敏感的崗位。這也就是為什麼,張一鳴選擇周受資這個新加坡華人擔任TikTok CEO。
除了地緣政治因素,還有人才,尤其是人工智慧方面的人才。
美國保爾森基金會內部智庫MacroPolo釋出的《全球AI人才追蹤報告》顯示,2022年,在美國的機構中,來自美國和中國的AI研究人員分別佔到37%和38%,來自印度的佔7%;而在全球前20%的頂尖AI人才中,更是有近一半(47%)是來自中國。
OpenAI釋出大模型GPT-4o後,GPT-4o關鍵團隊成員被爆出17位團隊成員中,有6人是華人,本科分別來自清華、北大、上交、中科大等;在今年馬斯克旗下AI公司推出最新程式Grok 3時,同馬斯克一同出鏡且坐在C位的也有兩位華人:吳宇懷和Jimmy Ba。
從存量人才的比率而言,晶片、人工智慧乃至整個美國高科技行業的未來趨勢都將是,有著越來越多的華人進入核心崗位或管理層。
這就是所謂的底層邏輯。
當然,也有變數,也還是要回歸到地緣政治邏輯。近年來,美國政府透過推行“中國行動計劃”等手段,大力限制STEM領域的中國留學生和訪問學者獲得簽證。2023至2024年,赴美留學的中國學生人數下降4%。
但所謂的變數也是“灰色”的。我們未來很可能將更多看到,一方面美國科技企業選擇更多華人主導核心產業(包括AI行業中大量啟用中國留學生),一方面繼續加強限制性政策和措施。
競爭與合作並行,“政治打壓”與“企業用人”齊飛,企業歸企業,政府歸政府,這既可以視作美國體系多元化的自我調節能力,折射出其深層次的韌性;也可以看作華人(中國人)精英在中美科技競爭大時代中的隱忍、彈性與堅韌。

做最好的公號  做更好的自己
電影節專題
昨日更新:
   熱文連結:
    2024熱文排行榜:
移民主題:
十夜譚主題:
美國大選主題:
其他:
讀完請點"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圖片 I 網路
整理 I 編輯 I 渡十娘
清單內容來自 |艾川
版權歸原作者 I 如有侵權 I 請聯絡刪除
生活中
總有些東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發現 I 家庭 I 樂趣
想每天與渡十孃親密接觸嗎?
喜歡?粉她!
有話想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