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去你的“老子貴呀”,陳凱歌早該沒戲拍了才對!|毒藥頭條

點選上方"毒藥"關注我們
憑藉《校園民謠》一炮而紅的高曉松,如今被譽為“音樂、影視、寫作三棲才子”。
影片脫口秀《曉說》自2012年3月起在優酷播出,每週一集,到2014年6月高曉松被愛奇藝挖角,總播放量突破5億次,並且輸出到高鐵、民航和衛視等播出,創下多項紀錄,還轉化成了四本暢銷書。
“美國是電影工業,中國是電影手工業。照這標準,陳凱歌早應該沒戲拍了才對。”某期《曉說》表示,中國電影發展很猛,但體制存在重大缺陷,應向電影教父好萊塢學習。

曉說:院線、製片和經紀是天敵

好萊塢的經紀、製片跟院線原來都在一家,後來分開了。
中國現在正往一起聚集,正在重走好萊塢已經吃過虧的老路,就是經紀要在我這個公司,我要籤演員,我要籤導演,製片也在我這個公司,負責製作,也負責投一部分錢再去融資。
大的電影公司還開始建院線,但實際上這三樣東西是天敵。
舉個簡單例子:汪聰簽到優酷來當藝人;我要給優酷做個電影;我們都是一個公司的,她就想片酬越高越好,尤其她的經紀人,說汪聰500萬元片酬;老闆給我預算只有這麼多,我說汪聰五毛錢,自己公司藝人嘛,要什麼錢啊。她說自己公司的戲還不多給點兒。但製片方有成本的,越低越好。這倆就打起來了,上老闆那兒,老闆一拍腦門,我挺喜歡汪聰的,給她500萬元;製片人說我這個預算做不了,老闆再拍腦門,多批你預算。

主持人、演員汪聰

——完了,這不是生意,這已經變成人情了。
院線跟製片公司這個問題是一模一樣的。就是院線也是我們公司的,自家公司拍一爛戲,你說你放不放吧,你放,兩個人看,可是院線經理在老闆那兒是有指標的,每天都得出產多少票房。連續三天上座率低於多少,就開始扣獎金了,連續一個禮拜上座率低於這個,直接就開除你了。然後你拿了合約來,說我是簽了這個來工作的,你非讓放爛戲,我能怎麼辦?
——《王的盛宴》是星美拍的,星美自己也有院線,但星美院線也得放《泰囧》,雖然那是光線拍的,可《泰囧》上座率高啊,影院可以賺錢的。

院線、製片和經紀,是一定要分開的。這在好萊塢已經清楚地分成了十大經紀公司,它們牽扯著所有的導演、編劇、演員,開發專案,然後去拿給製片公司,做就好了。 

曉說:拍電影絕對不能拍腦門

一個電影怎樣才能開機呢?光拍腦門決策是不行的。
以華納為例子。它有8個VP(副總裁),其中7個,每人手裡都有幾部戲的預算,但不能決定劇本,所有劇本都在第8個VP那兒過,但他手裡又沒錢,不能說這個劇本好就拍了,他下面又有幾級,分管不同的事情。

1
第一個人就數頁數。有一個影視編劇軟體,叫Finaldraft,用它寫出來的劇本,就是一頁一分鐘,最後寫完,就是110到130分鐘,特別神奇,符合一個商業片的時長要求。這個人一看130頁之內,沒太長,沒太短,然後就數男女一號分別到不到75場,因為好萊塢一線公司的作品全是明星制,大明星一看我不到75場戲,不演這戲,我來給你當配角來啦?男女一號的戲都過75場,就交給下一個人查型別,在這兒就刷掉了一大半劇本。
2
第二個人是查型別的,他手裡有3年的資料,就是六大型別,大型別還分了亞型別,比如恐怖片裡還分了心理恐怖和科幻恐怖,喜劇裡還分了Sitcom(情景喜劇)和PhysicalComedy(動作喜劇),這些型別在這3年內的票房資料是往上走呢,還是往下走呢?平均是多少?他來分析這個。他認為這個型別不錯,後再往下走。
3
再往下走,就是數事的人。數events(事件),必須要有40到60件事,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events有嚴格規定,一個event要從positive(正面)開始,然後到negative(消極的)結束,或者一個event從negative開始,絕望得不行,突然曙光來了,從positive結束,這又叫一件事。如果一個電影才20件事,每件事都冗長,這不行;或者事太多,什麼都沒說清楚也不行。
4
然後再往下,一級一級審,全都弄完了以後,再交到第8個VP手裡,第8個VP一看是這個型別的,說你是這個的VP吧,你手裡有幾部預算吧,交給你,你來做吧。你有權拒絕,可以看完劇本說我不拍,我不想拍,但是你拒絕了,你也不能自己去找劇本,你還得從第8個VP那兒接劇本,反正這一年你得把這幾個預算的戲拍了,你最終還得拿他給你的劇本。

曉說:“老子貴呀”是中國特色

接下來就開始選導演,導演是要經過考評的。考評這個導演過去3年的總票房和單塊銀幕單週票房。
有的導演就想拍藝術片,過去3年,總票房雖然不行,但單塊銀幕單週票房過萬美金,依然是牛逼的導演。有的公司打分,比如迪士尼;華納就是塗顏色,藍色是一線的,紅色就不行了。你10年前拍過一個票房10億美金的戲,我不管,我只管最近3年的總票房好不好,單塊銀幕能否過萬——第一輪鋪上去5000塊銀幕,第一週5000萬票房,這就叫單塊銀幕單週過萬。
李安的《色·戒》只上了260塊銀幕,但是他單週單塊銀幕過萬了,所以他還是一線好導演。

演員也是,只看你最近3年的票房表現。所以好萊塢的演員片酬變化都特別大。現在片酬最高的是演《暮光之城》、《哈利·波特》、《變形金剛》的那幾個小孩。那些大明星,雖然名聲大,但是最近3年的票房表現可跟這幾位小孩不能比。

而在咱們國家,卻是越老越值錢,甭管有沒有票房,都是一副“老子貴呀”的姿態。

曉說:預收入必達五成才亮綠燈

最後還有一個綠燈委員會。綠燈委員會里有院線的經理們,有遊戲開發的部門負責人(遊戲也是一大筆收入啊),一起亮起綠燈,專案才會正式確立。
最終亮這個綠燈,還有一個硬性的標準,就是三項預收入要超過預算的50%。
以一部預算1億美金的電影為例。
1
首先要去預售這個戲,有演員和導演就可以去做Presell(預售)。這個Presell必須佔到預算的30%——一個戲的預算是倒過來推算的,就是用預售數字乘以3,決定電影能不能拍。譬如,預售方看到這部電影的劇本、導演、演員,說我給你3000萬美金預售款,其實他心裡想的是這部電影大概能賣1億美金,那你這部電影的預算就不能超過1億美金,否則就很有可能虧本。這是第一項,預售要達標。
2
你拿到這3000萬美金預售款和預售合同,馬上到銀行去貸款。把合同抵押給銀行,銀行會貸給你預售款的60%或1800萬美金。於是這部電影的預算就有了4800萬美金。這是第二項。
3
第三項是TaxCredit(抵稅額)。就是你去某市拍攝,這個市說,你來我這兒拍,我給你退稅,低的8%,高的30%。以最低的8%算,加上前兩項,就50%多了。基本收入已達五成,可以開機了。

曉說:讓保險公司為投資人護航

剩下的那5000萬預算怎麼來呢?讓大家投!
一種叫挑戲投,就是你說我只投馮小剛的,不投高曉松的。1億美金預算的電影,投1000萬美金佔10%,投2000萬美金佔20%。

一種叫BlindMoney(盲投),同樣一部電影,如果閉眼投,投1000萬美金佔20%,投2000萬美金佔40%,因為你是佔需要投的5000萬美金的比例,而不是佔總投資1億美金的比例。這也是作為你不挑食的褒獎。據說,美林證券曾有報告,說盲投好萊塢的戲,基本上連投20部是能持平的,比挑20部投要賺得多,你去瞎挑,以為自己懂,毀就毀自以為是上了。
挑戲投的,有兩種投法,一種叫頭上投,一種叫尾上投。頭上投,就是自己開發戲。自己買一個劇本,請一個導演,找一個的編劇,請經紀公司的演員,都弄好了,然後我付了前半部分的錢,這種錢叫PayorPlay。在中國最缺失的就是這個環節。PayorPlay,不是我把錢給你,而是把錢給到保險公司。為什麼呢?誠信匱乏。比如,你是投資人,我是製片人,我跟你說葛優演,你投不投吧?你跟我說,好,拿葛優合同來。我跟葛優說,你演這個戲。葛優說,好,拿錢來。中間什麼也沒有,怎麼辦呢?我說你先給錢。第二天葛優病了,改高曉松演了,那差大了,錢你也給了。中國大量的電影投資人都是這樣被綁架的。

而在美國,一家保險公司就能解決這個問題。而且連保三級。第一級就是保PayorPlay,你把錢放到保險公司賬上,這邊葛優經紀人接到通知說,錢已經在保險公司賬上了,那我看劇本,我看完劇本,說同意演,錢從保險公司直接打過去,你就沒有那個擔心了。 
說白了,PayorPlay就是我出錢你演,這兩件事都在保險公司完成,他說不演,他看完劇本,那隻給他看劇本這幾個小時的錢,當然也很貴,但是再貴也不是把你錢騙走了。
保險公司還保下一級,就是超支。超支兩三倍是經常的。但在美國,超支由保險公司付,所以審你預算很嚴。而且你必須去買保險。所有工會的人第一條總協議就是,沒保險的戲我不來。保險收你同期銀行利率的兩倍。一個1億美金的戲,好幾百萬美金給保險公司,但是你避免了1億美金的戲超支超了2億美金的風險,因為超支了,有保險公司付,且不稀釋投資人的股份。
保險公司拿什麼抵押呢?拿原始製片人以及原來劇本的版權做抵押——所有主流公司的大戲,每部戲都單獨註冊一個11年度公司,因為11年以後,這個電影基本上已經殘餘價值很少了,大家直接寄支票就完了。但是這11年裡,這個公司自己是有版權資產的,拿它去抵押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永遠不能說把這個電影停了不拍了。再超支,也得付,也要拍。

曉說:超級大片一定要學會忍

目前,我們的公司都不夠大,而且影視劇是分開在不同的公司拍,但是現在開始集中了,大電影公司也拍很多電視劇。
美國是因為電影製作都集中在那幾個大的公司裡,所以它們自己能協調成良性競爭——暑期不上電視劇,全是大電影;在暑期電影之後到聖誕電影之前,大電影都不上,讓給電視劇。
好萊塢不像我們,我們是你不行我上,檔期意識不強,它就是大片忍著,等到電視劇放完再上。
這樣的放映機制也讓美國人養成一種習慣,暑期挺熱的,就開車出去看電影,一到秋季沒大電影了,都是小電影,就在家看美劇,看了十二三週之後,聖誕與元旦檔又來了,大電影又開始上了。此後,又迎來春季的電視劇檔,大電影再次潛伏。始終強弱交錯,不形成強烈衝撞。

美劇《權力的遊戲》第六季搶在暑期之前播放

中國電影發展勢頭不錯,可我們的體制跟不上,再往前走的時候,會出現大問題。我們必須好好地向好萊塢學習。
簡單來說,美國是電影工業,中國是電影手工業。
照這標準,陳凱歌早應該沒戲拍了才對。一部《霸王別姬》吃了這麼多年還餘威猶存,可見我們中國的投資人和觀眾比好萊塢有人情味多了。這點兒我們不能跟好萊塢學。

唉,真的好奇怪啊,我喜歡的尼古拉斯·凱奇,這幾年完全自暴自棄惡性迴圈成爛片王了。好萊塢沒有一個“拯救墮落演員工會”嗎?想辦法救救他啊。

特別提示:主要內容來自《曉說》,毒藥君做了部分刪改。
– END –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毒藥君微訊號:duyaosir
近  期  熱  門
直接點選即可檢視
回覆以下關鍵詞檢視更多精彩
推薦 周爆 |  影評 | 訪談 
 娛樂 | 書評 | 專欄|精選
毒藥App是建立在社群基礎上的內容平臺,每天提供高質量影評書評,同時打造兼具專業性與年輕化的寫作群體。

點選閱讀原文,下載毒藥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