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強:“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024年12月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將“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25年我們將共同度過第一個非遺春節。
春節作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從來都不是我們陌生的節日,春節的申遺成功讓我們突然意識到,在“非遺”這個龐大的選題下,人人都是春節非遺傳承人,人人都是時間的見證者,也是文化的記錄者。而傳統工藝的堅守,使當下更具歲月的厚重感。這些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以歎為觀止的精湛技藝和持之以恆的耐心,綿延著來自中華大地五千年文化的精神財富。
《時尚芭莎》採訪了八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他們的匠心與堅守,分享屬於他們的春節紀事。
·非遺“守”藝人 張榮強 ·
國家級非遺專案夾江年畫四川省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這句詩出自北宋詩人王安石的《元日》,用來描述正月初一春節時,千家萬戶忙著換上新的桃符,取下舊的桃符。這裡的“桃符”正是年畫最初的形態。
夾江年畫歷史悠久,清朝末年,焉江鄉楊柳村、謝灘村一帶有大小作坊二十多家,其中以“董大興榮”和“董大興發”最為著名。這些作坊一年四季印製年畫,年畫、門神畫不僅在省內各地暢銷,還遠銷海外。據記載,僅“董大興榮”一家,年銷的年畫和門神畫就有幾十萬份。國家級非遺夾江年畫代表性傳承人張榮強就是因此與夾江年畫結緣。
2009年,張榮強在網上看到了一張印有“董大興榮”商號的夾江年畫,畫的是女門神秦良玉。畫中的秦良玉英姿颯爽、正氣凜然、色彩秀麗,透露著一種張榮強從未見過的雅氣。從此,他便對夾江年畫入迷,開始與它日日相伴,直至今日。如今,他與朋友一同成立了夾江縣年畫研究所,旨在將夾江年畫代代相傳、與時俱進。
張榮強介紹道,年畫中的人物最初多以神荼、鬱壘為主。根據《山海經》記載,神荼、鬱壘是東海度朔山的兩位神將。“主閱領百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於是黃帝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兇魅。”到了唐朝,秦瓊與尉遲恭兩位名將也成為了門神形象,用以防止野鬼夜侵。
李子柒:
V領長毛毛衣 MM麥檬
襯衫 私物
竹編髮簪 小寬竹編
在年畫的傳統題材中,男門神較為常見,女門神則較為罕見。然而,夾江年畫卻有著不同之處。夾江年畫的女門神通常描繪的正是秦良玉,這位明末馳名巴蜀的女將,她憑戰功封侯,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單獨載入正史將相列傳的女性。她因保護了一方安寧,特別受川人敬重,因此民間特意將她繪製成門神,用來驅邪。
“有女門神說明了什麼?正說明了我們那時的民間藝人,膽子大、心胸廣,不受那三綱五常的世俗之見的束縛。”張榮強說道。
監製、策劃/王曉白
攝影/陳漫ChenMan
形象/王昊
化妝/羅康
髮型/劉濤
導演/SHG何剛
統籌、編輯/匡安安
製片、協助/沐慈、吉愷、劉子瑜
宣傳/劉子瑜
美術/Feifei_Li
服裝統籌/XIXI、康康
服裝助理/思宇、Dimo、閃閃、miva、大頭、海豔、大楠、Fanny
影片攝像/馬小博、嘟嘟
影片剪輯/Agaii
新媒體編輯/Ding
新媒體設計/Billie
場地鳴謝/青城山宿仙谷酒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