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繡、杭羅、香雲紗大師入選第六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2025年3月17日,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佈了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根據《華麗志》的統計,名單全部942人中,與紡織、刺繡、印染相關的傳承人共有48人,約佔總數的5%,地域分佈情況如下:
《華麗志》將分幾篇詳細介紹這些傳承人。透過本文,我們首先聚焦三位絲綢和刺繡領域特色鮮明的大師。他們在儲存傳統技藝的同時,也在不斷摸索創新路徑,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入更多人的生活。他們是:
  • 彭世平,蜀繡傳承人,來自四川省成都市——300天繡出的蜀繡版熊貓“福寶”引發熱議,首創異色異形針法。
  • 洪桂貞,杭羅織造技藝傳承人,來自浙江省杭州市——140年家族企業,用“水織法”織出“冰鎮杭羅”。
  • 黃田勝,香雲紗染整技藝傳承人,來自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在剛結束的2025 Intertextile 春夏面輔料展上,釋出“香雲紗 x 宋錦”雙非遺融合產品。
彭世平,蜀繡傳承人,來自四川省成都市
2024年4月,一則蜀繡版“熊貓福寶”引發熱議。這就是彭世平老師耗時300多天,以針代筆“繪”製出的福寶。栩栩如生的畫面讓許多人不禁讚歎:“這真的不是福寶照片嗎?”
彭世平老師8歲開始學習蜀繡,並不斷潛心研發創新工藝。1981年,年僅20歲的彭世平用時8個月繡出世界上第一幅異形異色雙面繡《山茶小鳥與夾竹蝴蝶》,引發了業界轟動——這幅作品讓一張薄如蟬翼的尼龍紗上呈現雙面圖案:一面是小鳥和山茶花,另一面則是蝴蝶戲夾竹桃。
繡制“熊貓”的技法採用了蜀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絲毛針”技法。絲毛針是由彭世平的父親——新中國第一位蜀繡國家工藝美術大師彭永興發明,彌補了之前蜀繡熊貓毛色只光潔不蓬鬆的遺憾,一舉讓熊貓的毛層次分明、鮮活真實起來
目前,彭世平老師在抖音擁有1.7萬粉絲,小紅書擁有近7000名粉絲。根據《紅星新聞》的報道,彭世平工作室正在推進蜀繡相關的文創產品的開發,例如蜀繡的耳環吊墜、蜀繡團扇等產品,開拓蜀繡更大的市場,拓展經濟效益。彭老師表示,做到文化與經濟的共同發展,才能使行業可持續發展
洪桂貞,杭羅織造技藝傳承人,來自浙江省杭州市
杭羅質地輕薄、透氣,有規則的幾何孔眼,在古代常被製作成輕薄涼爽的羅衫。
洪桂貞老師有著將近50年的杭羅紡織經驗。杭羅織造,是洪老師的丈夫邵官興家的祖傳手藝。1886年,邵家以“福興杭羅”為商號,開起杭羅鋪面。在80年代,邵官興與洪桂貞老師透過反覆實踐,在沒有技術指導的情況下復原了杭羅手工織機,於1985年創立了杭州福興絲綢廠
2011年,為開展杭羅非遺保護工作及杭羅服裝貿易業務,洪桂貞老師的女兒邵國飛和女婿張春菁一同創立杭州杭羅文化創意有限公司。2021年,邵官興老師離世後,杭州杭羅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接手了杭羅織造業務,並延用了“福興杭羅”老字號。
“穿上能降溫”是福興杭羅面料的主打特色之一,其秘訣在於“水織法”提升了面料透氣性和乾爽度。
福興杭羅研發了特殊工藝可以讓蠶絲透過25-28天的浸泡後脫膠。脫膠後的蠶絲作為緯線,再與未經脫膠的經線上級織造,就可以織出透氣、乾爽的“冰鎮”杭羅。這一工藝對水質、溫度、時長均有嚴格要求,且需手工操作,難度極高。
黃田勝,香雲紗染整技藝傳承人,來自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
香雲紗,最早起源於宋代,原產於順德倫教,是嶺南地區的一種古老的染色面料,輕薄柔軟,不易起皺,如今也為許多設計師品牌和奢侈品牌所使用
香雲紗獨特的質地,離不開當地的兩種天然元素:薯莨順德倫教的河泥。香雲紗採用植物染料薯莨染色,而順德倫教河道里硫化鐵含量比較適中,讓過河泥後的香雲紗富含鐵離子,表面烏黑髮亮
上圖:薯莨塊莖。斷面新鮮時為紅色,幹後呈紫黑色,直徑大的甚至可達20多釐米。 
黃田勝老師1986年起從事香雲紗染整技藝相關工作至今已39年,1987年至今就職於新民曬莨廠(今倫教成藝曬莨廠),長期擔任多個佛山本地曬莨廠的技術總顧問。黃田勝老師熟練掌握傳統香雲紗染整技藝中的“一練三煮十八曬”,並不斷探索香雲紗的產品創新和推廣路徑。
上圖:黃田勝老師進行灑莨水環節
就在上週剛剛結束的第31屆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夏)博覽會上,黃田勝與宋錦代表企業、來自蘇州的“上久楷”宣佈達成合作,在順德倫教已合股成立“成記香雲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華麗志》也在現場與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交流。
成記香雲紗總部位於順德倫教,是首個以香雲紗面料為企業發展主體的品牌。其面料產品(上圖)將兩種非遺傳統的融合——既採取了宋錦的花型,又使用了香雲紗染整技藝

關於華麗志絲綢文化事業部
2025年3月,華麗志正式成立絲綢文化事業部,聚力推廣中國絲綢文化,讓更多業內高階讀者真正瞭解中國絲綢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潛力,共同探討和促進中國絲綢產業的煥新和現代化程序。
除了持續產出原創優質內容外,華麗志還將發起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文化與產業活動,包括溯源之旅、論壇和工作坊、文化藝術展覽等等。根據第一性原理,走向絲綢的源頭,從文化到商業,從材料到工藝,從歷史到現在,從中國到海外,融會貫通全產業鏈,挖掘絲綢文化和工藝的精華,用全新的視角展開解讀和傳播。
華麗志絲綢文化事業部聯絡郵箱:[email protected]
| 訊息來源:文化和旅遊部;紅星新聞;杭州釋出;順德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順德城市網;
| 圖片來源: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公眾號;福興杭羅小紅書;順德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順德城市網;百度百科
| 責任編輯:LeZhi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更多 絲綢行業相關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