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一朝春醒,萬物清明

2025.04.04 星期五
三月初七
乙巳年【蛇年】
庚辰月 癸卯日
清明
清明,因節令期間“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而得名。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變化的節氣,這個時節陽光明媚、草木萌動、百花盛開,自然界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2025年4月4日20時49分,
迎清明節氣。
“萬物生長此時,
皆清淨明潔,故謂之清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稱:
清明,叄月節。
按《國語》曰,時有八風,
歷獨指清明風,為叄月節。
此風屬巽故也。
萬物齊乎巽,
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中國人每年孜孜不倦地祭拜祖先,
真的會得到庇佑嗎?”
事實上,我們都不求庇佑,
只求與故人,歲歲銘記。
清  明
物  候
                 Fresh    Green                
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鴽;三候虹始見。
桐始華丨桐,是指白桐花。意為清明來到,白桐花開,清芬怡人。
田鼠化鴽丨鴽,屬鵪鶉類。田鼠因烈陽之氣漸盛而躲回洞穴,喜愛陽氣的鳥兒則開始出來活動。田鼠為至陰之物,鳥為至陽之物。此語意指陰氣潛藏而陽氣漸盛。
虹始見丨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說明清明時節多雨,故而彩虹出現。
(組圖:誰最中國)
清  明
習 俗
                 Fresh    Green                
改火:新耕作期開始
改火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遠古時期大火星崇拜的一種演化。大火星(即心宿二)之於先民的重要性,是今人難以理解的。簡單說,中國農民曾將大火星看做標誌農耕開始的星辰,其名稱暗示春耕前的放火燒荒。後來,當蒼龍七宿代替了大火星崇拜之後,就出現了《說文解字》中對“龍”字“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的解釋,寒食禁火也就被解釋成害怕火盛而傷龍以致失雨的行為。
寒食:反映食物匱乏
寒食節被認為與火燒介子推有關,山西的寒食曾長達一個月。雖然這不是寒食節的真正起源,但民間就認它。法國人類學家克勞德·列維-斯特勞斯認為,冷食習俗無疑是冬春之際食物匱乏的反映。古代寒食節主要吃什麼呢?晉陸翽《鄴中記》最早談到寒食中的特殊食物:“寒食之日作醴酪,煮粳米及麥為酪,搗杏紅煮作粥。”直到唐宋時期,人們仍在食用這種涼大麥粥。宋代吃楊桐飯,後來在江南很風行。佛教認為這種飯是目連奉母之食,添加了神聖氣息。此外,還有用青艾、嫩蔞蒿、藜藿等作飯食的。唐宋以後,清明節逐漸代替了寒食節,成為全國性節日。
祭祖:盡孝不必悲慼
清明節的核心是祭祖掃墓,郊野踏青則是副產品。在寧波,舊時清明上墳,要帶的食品為青餈、麻餈,富家還會僱吹鼓手吹打。上墳時要清除雜草,鏟新土壓墳頂,插上掛有紙球的筱竹梢,以示後代子孫已盡孝祭祖,同時亦寓意祖宗保佑全家平安、興旺發達。祭祀完畢,分麻餈或麻餅給當地農家,以期照顧墳墓。因按人領取,人人爭先恐後,俗稱“搶麻餈”。不過,清明節並非一定要悲痛地度過。據《嘉定縣誌》:“清明前後十餘日,士女拈香,闐塞塘路,樓船野舫,充滿溪河。附近村坊各以船載楮帛,鳴金、張幟,交納廟內,堆積如山,名曰‘解錢糧’。又有買賣趕趁貨物、戲劇及開場賭卜,鄉城畢集。”參看一下《清明上河圖》,就可以想見那種熱鬧的場面了。
踏青:逍遙遊頭插柳
約從唐代開始,人們在清明掃墓的同時,也伴之以踏青遊樂。因此,清明節也被人們稱作踏青節。深一步說,清明節出遊踏青,與古代上巳節男女在郊外自由交往的習俗有關。面對大好春光,人們掃墓之後,“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帝京景物略》)談談戀愛也好,隨便走走也好,反正這個季節適合戶外活動,並不代表對祖先的不尊重。此外,郊遊時採回花草插於門上、頭上,在過去的清明節非常普遍,尤以插戴柳枝為多。歲時雜記》記宋代風俗:“家家折柳插門上,唯江淮間尤盛,無一家不插者。”
清  明
養  生
                 Fresh    Green   
清淡飲食,注意少吃發物。這時候是哮喘等慢性疾病好發的季節,如果這時節再吃發物,很可能誘發這些疾病的發生。宜食物有粳米、花生、赤小豆、糯米、蚌肉、螺螄、雞蛋、韭菜、萵筍、蘋果、橘、梨、桃、櫻桃等。

外出踏青,注意動作幅度。清明節還有踏青、放風箏、盪鞦韆等放鬆身心的習俗。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踏青等活動與傳統意義的鍛鍊有區別,除了長期堅持鍛鍊的人,這個季節並不主張人們大幅度地“動起來”。

掃墓憑弔,注意心理保健。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祀節日,許多人難免睹物思人,悲痛萬分。因此,清明節期間,心理保健十分重要,尤其是本身就有心理隱患和疾病的人,不要過度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不能自拔。
清  明
詩  詞
                 Fresh    Green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鵲踏枝·六曲闌干偎碧樹
【唐·馮延巳】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清明風起,春光明媚。
梨花風起,思念隨風化雨。

“春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

今年,
你回鄉掃墓了嗎?和你同行的是誰?
你,又在思念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