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住宅,MVRDV的一個“盒子”改變臺北街景

怕錯過好文章?快把我們設為星標👆

© MVRDV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MVRDV

跳脫住宅慣例
回應城市與法規的雙重語境
由MVRDV操刀設計、文心建設委託的住宅專案「Out of the Box」,近日在臺北天母地區正式亮相。該專案包含一棟25層住宅塔樓與沿街商業空間改造,選址緊鄰中山北路——連線市中心與北部的重要交通幹道,建築因此擁有極高的可見度。
天母地區以低層住宅為主,這座高層塔樓的到來無疑將在城市天際線上形成顯著地標。面對這一特殊場域,設計團隊提出了超越“功能性住宅”的策略回應。
立面策略

© MVRDV
“盒子”系統賦予建築獨特表情
建築外立面採用整齊有序的大理石網格,嵌入大量向外突出的“盒子”結構。這些盒子作為陽臺、平臺、飄窗、涼廊等多種空間形式存在,既形成視覺層次,也構建了多樣的室外生活場景。
設計靈感源自對臺灣建築規範的深入研究。團隊透過分析不同條例限制,開發出一套“陽臺目錄”,包括標準陽臺、內縮陽臺、雙層高陽臺等形式。其中最大的盒子深達6米,內部空間、半開放結構與完全開放陽臺被整合為一體,功能複合且動態靈活。
戶型設計

© MVRDV 陽臺盒子目錄 陽臺目錄

© MVRDV 標準樓層平面 典型平面圖
在統一中創造差異
雖然整棟塔樓僅由少量基礎戶型構成,但“盒子”的位置與尺寸透過引數化手段逐一計算,不僅考慮日照、視野,還為93戶住戶帶來了獨特的平面佈局。標準化的建造效率與個性化的居住體驗在此找到了平衡。
MVRDV合夥人Winy Maas表示:“這棟建築註定要被看見,也能看出去。我們透過外凸的盒子,讓住戶擁有俯瞰陽明山與城市的視野,同時也讓建築在街道上形成一種獨特的存在感。
城市介入

© MVRDV 
從立面延伸到街區介面
專案不僅限於塔樓本身,還涉及中山北路沿線騎樓商鋪的介面升級。新建築在屋頂線條與材質語言上延續周邊,形成統一的城市介面,也為現有商鋪提供更新後的使用空間。
景觀設計方面,專案在建築底部設定綠地與泳池,與周邊小型公園自然銜接;樓頂還設有公共露臺,為居民提供更豐富的戶外使用場景。
延續在地實踐
MVRDV在臺灣的下一步
「Out of the Box」是MVRDV在臺灣的首個住宅專案,此前該事務所已完成“臺南春天”公共廣場與“臺南市場”等專案;由其為臺電設計的“太陽巖”離岸發電廠運維中心也正在施工中,預計將於2026年建成。
發文編輯| Yiyue Dong
稽核編輯|Yibo
主編 | Sherry L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