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見明星,看似光鮮的“藝術工作者”,到底能掙多少錢

大家好!

今天是大J職介所,別忘了二條是講給孩子們聽的職業故事喲~
文|大J職介所
圖|受訪者提供+網圖
老楊是一位職業音樂人,再準確一點說,是一位頂尖錄音師,也是一位音樂製作人。
周杰倫的《青花瓷》錄音師是老楊……
鳳凰傳奇不少風靡大江南北的歌曲,老楊也參加了製作……
久石讓和漢斯·季默到中國來錄專輯,錄音師也是老楊……
老楊參與制作的
部分作品
專門採訪老楊,一是因為“音樂”是人人都喜歡的東西,也是很多父母願意花錢和時間讓孩子去學習嘗試的東西;
二就是“音樂製作”這類文化產業,在很多人眼中很神秘又很掙錢,天天能見明星,似乎是“把愛好變成金錢”,還能名利雙收的領域,相信不少父母和孩子都很好奇。
老楊說,他20年職業生涯裡確實有過相當高光的時刻,大概是07年前後,那幾年,他坐在耗資9000多萬搭建的,全亞洲最好的綠洲錄音棚裡,晝夜不息,玩命地給這些行業頂尖的歌手、作曲家們錄音;
十幾年前的老楊和他的錄音棚▽
那時的樂壇,群星璀璨,神仙打架;華語樂壇稱得上天王天后的人物,專輯裡幾乎都有過老楊的名字。
一個天賦好,悟性高,又勤奮不懈,無限熱愛音樂的青年人,就這樣被如波濤一般湧來的好作品們,喂成了頂尖錄音師,讓他有牢不可破的根基,推著他成為一個優秀的音樂製作人。
現在的老楊▽
01  
吃音樂這口飯,需要聰明
我問老楊,音樂製作人到底是幹啥的。
老楊說,就等於是總導演吧。例如張藝謀是奧運會開幕式的總導演,那他要幹什麼呢?當然就是什麼都要幹,什麼都要管;大到總預算,團隊,主題,小到演員的服裝細節。
總之,奧運會開幕式的總導演,要從0開始構思,並且最終向全世界的觀眾呈現出完整的奧運會開幕式。
同理,音樂製作人,要從0開始構思,最終向聽眾呈現完整的音樂作品。
電影電視劇的總導演,音樂作品的製作人,這些都是文化藝術產業中的高階崗位,對藝術作品全權負責。
不是每個學音樂的孩子,都能吃音樂這口飯,更別說成為音樂製作人。
那這是拼天賦麼?我問。
老楊說:“我猜你說的天賦,大概就是天生對音樂元素很敏感,比如什麼天生耳朵很準,聽一個音能聽出來音高,天生節奏感很好,天生聽到旋律就能唱得很準,嗓音很好聽,手指頭適合彈琴這些對吧……”
“音樂天賦當然是必要的,但真正要專業搞音樂,還得很聰明。”
聰明?搞音樂又不是搞數學,為啥要很聰明。
老楊說,音樂的本質是什麼呢?
一方面是數學和物理的。
聲音是振動,是波,不同波長不同頻率對應不同音高。
旋律,節奏,音程,和聲背後都是數學關係;而發聲,錄音,混響的實現又都要搞清楚了物理原理。
咱們人的智商(IQ),主要體現在邏輯思維、分析能力、記憶力和創造力等方面。
在音樂學習中,要理解和掌握,音階、和絃、節奏、調式等複雜的內容。
這些知識需要用邏輯思維和抽象能力才能理解和運用,我光說到這些專業名詞,沒有接觸過音樂的人就感到複雜了吧,要是去上過一兩節樂理課,馬上就能體會到一點也不簡單,不比做數學題輕鬆。
截圖來自《音樂理論基礎》
學音樂還需要記憶大量的樂譜表演細節,音樂創作需要將已有的音樂元素重新組合,形成新的作品。這種創新能力不僅依賴於靈感,還需要邏輯思維和結構設計能力。

交響樂總譜片段

另一方面就是人文了,音樂源自祭祀和宗教,往大了說,音樂要去表達人類最崇高神聖的終極價值;往小了說,音樂要表達人類最微妙最複雜的情感情緒。
咱們說的情商(EQ),主要體現在情緒管理、同理心、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
音樂講究的就是情感表達和共鳴,不管演奏什麼,總要能夠與觀眾建立情感聯絡;當然還要與樂隊的夥伴,和各個工種的同事密切配合,這種協作能力需要具備良好的傾聽能力和團隊精神。
“所以你看,所謂的音樂天賦,其實只是起點。”
圖源:網路
02  
老楊的從藝之路
老楊小時候說話很晚,兩三歲才開口叫爸爸媽媽,但還不到兩歲,就能跟著每天新聞聯播的片頭片尾音樂哼得特准。這種音樂天賦是蓋不住的,父母當然發現了。
父母立馬帶他去少年宮開始學小提琴,學了7年,每天晚上要在枯燥和痛苦中拉琴2個小時,老楊用生不如死來形容那些回憶:看,有天賦,也一樣痛苦。
7年以後,很有天賦的老楊在小提琴演奏上毫無起色,選擇了放棄。
但在老楊8歲二年級的某一天,老師來班裡問,誰唱歌好聽?全班同學指向老楊。
他從此被選入學校的百人合唱團,不到一個月就成領唱,這位老師成了真正帶他走上音樂之路的人,老楊很快就拿遍了當地所有歌唱比賽的大獎。既然明明有天賦,為什麼拉琴和唱歌結局如此不同呢?
和拉小提琴不一樣,歌唱讓老楊無比快樂。
天賦和苦練都是必要的,但這兩者都擰不過“熱愛和快樂”。
老楊的小學,初中,高中,學習和生活重心都是唱歌。
從遼寧的小城市坐著火車來北京上專業課,就是老楊的高中記憶。
所有人,包括中國最高音樂學府的教授和老楊自己,都認定了,他會成為一個專業歌唱者。
但在高考這道命運的大門口,老楊卻一腳踏空了,他居然到18歲還沒有變聲。
變聲是個關口,尤其是男性,童聲的音色和條件,可能在變聲以後完全改變,對於頂尖的專業院校,一年就那幾個名額,絕不會冒著極大風險選一個沒有變聲的孩子。
老楊覺得天塌了,18歲的他,“一輩子”都在唱歌,他沒有一秒鐘想過,不唱歌要做什麼。
人生經驗遠遠比他豐富的老師們,把老楊介紹到了中國傳媒大學的音樂編導專業。
03  
真不能談什麼價效比
老楊大學畢業正式入行成為一名專業錄音師,是在飯桌上拜師,跟著張雨生《大海》的混音師,業內著名的小伍老師開始學習。
他一開始是坐在錄音棚裡,師父背後,看著師父幹,他說這個過程不是要學技術,技術是死的,錄音裝置怎麼用,怎麼操作,這些技術花上幾萬塊錢找個培訓班就能學會。但是看師父怎麼理解音樂,體會他怎麼去處理音樂,這是隻有人能影響人的,只有靈魂可以影響靈魂的。
跟著師父當“學徒”,幹活沒有工資,還要自己出錢給師父買水買飯,但老楊說真的特別值,真想培養一個音樂製作人才,是特別費心思的,光是能讓你坐在耗資1000萬的錄音棚裡,起點就非常高了。
讓你幹活,不是為了壓榨你那點勞動力,在這個過程中,把一輩子積累起來,最要命的東西都教給你了。非要算,師父還是虧的,因為市場份額就那麼大,把本事教給了徒弟,也就是把生意把客戶都給了徒弟。
5年以後,老楊就把師父的技術和藝術都吃透了。可是,他們口中的音樂製作的本事,到底是什麼呢?
音樂不單是寫歌的人寫出來的,也不單是唱歌的人唱出來的。音樂有很大一部分是製作出來的,這是身為外行的我們大多數人,完全不知道的。
寫歌的人(作曲家)會創作出一個旋律,例如,哆哆嗦嗦啦啦嗦,對,《小星星》,但只有這一句可不是音樂作品。
這首小星星開頭的旋律
接下來編曲上場,編曲要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選擇各種各樣的技術手段把它展示出來。
例如,選哪些樂器?要幾個聲部?什麼時候用和聲?等等等等。古典音樂時期,貝多芬寫交響樂,就會給整個交響樂團寫“總譜”,這也就是編曲。
▽類似這樣的小星星變奏
然後錄音師要上場,研究怎麼能把編曲創作出來的各種聲音錄到最好聽,後面還有混音等各種製作過程。
國內的現狀是,詞曲作者和歌手,是擁有版權的,周杰倫和鳳凰傳奇賣出的每一張唱片,在KTV的每一次被點歌,都會賺到版權費。但製作者們,例如錄音師,雖然也是這個音樂作品重要的創作者之一,但卻不能分享版稅。
所以,老楊幹了20多年音樂,也並沒有掙到大錢:他說有人能掙大錢,例如郎朗啊,鳳凰傳奇啊;但掙不到大錢,甚至還要待崗待業,或者只能餬口的人,是絕大多數。
從教育投資的產出比來看,音樂真不算啥好行當。
從小一堂專業課多少錢?不停換樂器多少錢?父母和孩子每天砸在練琴練唱上的時間精力摺合多少錢?

圖源:《俗女養成記》
要把一個孩子從幼兒園養到大學畢業得花多少錢,而把一個孩子從上第一堂專業課培養到音樂學院畢業,更加不敢算了。
而收益,是真不對等啊。
如今的音樂市場,比零幾年時差不少,老楊在綠洲錄音棚那時全北京就沒幾個錄音棚;現在有200多個;那時音樂市場非常繁榮,老楊就坐在棚裡源源不斷的活找上來,光“小時費”一個月就能到3萬。現在是錄音棚空著,沒有活,錄音師到處求人來錄歌,還要想物業費怎麼交。
現在,一個新人剛剛入行來當錄音師,老楊的公司大概能給開七八千的薪水,入行十年,技術水平紮紮實實的老手,一個月穩定三四萬。
乍一聽不算少,但回頭看看當年學琴的投入;再想想網際網路企業那動輒幾百萬的年薪,一對比,就少得可憐了。
老楊一直說,他自己是幸運的,當年18歲沒變聲,沒能成為某個文工團的歌唱演員,否則今天未必有飯吃;入行做錄音師,遇到了市場繁榮,海量的好作品不僅讓他掙到了自己開公司的第一桶金,更把他的技術和對音樂的領悟力,百鍊成鋼。
錄音師老楊成長為製作人老楊,自己開了公司,當了老闆的老楊當然也要學做生意;
在藝術生產行業,賺錢的公司永遠都有,有大量訂單就好比“口水歌”,預算其實很低,但是要求也低,市場廣闊,且幹一單公司能掙80%;
而老楊在藝術效果的追求上,是不惜代價的,只要不虧本,就一直做到自己滿意,所以業內也都知道,不是認真的“大作品”就不用找老楊了。
而下一步,老楊的職業計劃是,自己的公司不幹了,要去幹更大的事情;在國內的音樂版權分配機制上,撕開一道口子。
目前創作出一首新歌,放到網路平臺上發表,平臺要分走80%以上的版稅,剩下一點點給了詞曲作者和演唱者,可能還要不定期再拿走一些費用,說,用來給歌曲做宣傳。
相比之下,美國的音樂版權劃分中,平臺只佔5%,最大的收益屬於詞曲創作者和演唱者,並且製作人員也是有製作版稅的,製作版稅佔15%~20%;
簡單對比就知道,後一種分配機制明顯更加能夠鼓勵創作,激勵更多的音樂人創造出更好的作品。
老楊說,他已經開始走第一步了,而能走到哪一步,那就要走下去才知道。
圖源:網路
04  
到底怎麼去工作,才能讓自己快樂
老楊很妙,他一直說學音樂的門檻是高的,而職業音樂人,尤其是音樂製作人員,是個價效比很低的行當。
但他不僅幹了20多年,而且乾得很快樂。
直到今天,他每一次走進錄音棚去處理音樂作品,都能感受到快樂。20幾年的職場生涯,當然也有很多讓他想要罵孃的時刻(他還真就罵過不少),但和音樂在一起的日子,他又每分每秒都很快樂。
他不內耗,他知道自己要的,自己喜歡的,自己追求的音樂是什麼樣子的。他知道他非要做這樣的音樂掙得不多,但他樂意。
圖源:網路
我跟老楊說,你這種狀態得讓多少人羨慕啊,甚至覺得你挺可氣了;
你有天賦,也聰明,還是腳踏實地,還有好運氣,堅持自我還能創出一片天,工作讓你快樂,你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可普通人的工作不是這樣的啊。
比如,就在一個半死不活的公司,每天做著狗屁不是的ppt,工作根本沒有價值,自己也不喜歡,那怎麼可能快樂起來呢
老楊說,你以為做音樂就不用面對這種情況麼?做音樂不也一樣會遇到奇葩客戶,外行領導和專門給你找茬的可惡同事麼?
哪個行業都有這些,哪個行業都有大量你自己覺得毫無價值,讓你看不上的活兒,甚至你還只是這些垃圾活裡的一個螺絲釘。
螺絲釘也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老楊說,只要到你手上的東西,你盡最大的本事,用你自己能給的最高標準做好,其它都不去管。
如果連這個都沒有做到,有什麼資格抱怨;而每一次,每一個活都做到了,你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會越來越大,你要說了算,你要有價值,都是從眼前開始的。

圖源:網路
我問老楊說,現在AI大行其道,AI都能作曲了,以後這個行當更不好乾了,你還會讓你的孩子學音樂麼?作為專業人士,如果朋友來問你,到底要不要花錢花時間讓自己孩子學音樂,你又怎麼回答。
老楊說他家兒子也彈鋼琴,9級了,但大機率不會搞專業,但兒子在彈琴的這些年裡,變得更有愛,更有耐心了,更有責任心了。
變得有愛不是因為學鋼琴,是因為在學鋼琴的過程當中,父母和家人的陪伴,媽媽爸爸陪著他彈琴的過程,增加了交流和陪伴。
圖源:網路
如果家長並不想陪伴,自己也不喜歡音樂,只是想花錢把孩子打發給老師和培訓班,那就不要做這件事了。
在學音樂的過程中,每完成一個曲子都必須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最開始是被迫的,家長和老師強制要求,這周必須把這首曲子彈下來。
這個過程一次次重複,想想看,5年10年下來,要彈幾百上千首曲子,一次又一次,在完成曲子的過程中迴圈。
長時間培養下來,他就知道,這件事我必須要做成,我一定可以做成;潛移默化裡培養出一種世界觀,就是要下功夫,要有責任感,要有始有終。
總體說來,音樂對孩子的教育本身是有極大益處的。
前提是,你必須要付出足夠的時間、精力、金錢、心血,如果做不到這種付出,那自然也就得不到最大的回報。
正在團
👉好好洗頭如整容,好的洗護吹乾就變美!
大J叨叨叨
另外還要嘮叨一句,今天的二條(發文的第二篇),是講給孩子們的職業故事,有錄音放給孩子們聽。別忘了喲~
如果你想看更多職業介紹,可以點選文章開頭#大J職介所,如果你也想分享自己的職業,歡迎點選文章末尾“閱讀原文”和我們聯絡。
願意參與我們採訪的各行業朋友 
可以點選【閱讀原文】👇🏻填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