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哪吒》神級配樂:嗩吶一響,魔童登場!

這是“頑石”的第 586 篇文章
上映僅9天,《哪吒2》超越《長津湖》的57.75億票房;
正式登頂中國影史票房冠軍!
登頂中國再看世界,目前世界影史票房冠軍是210.04億的《阿凡達》。
以《哪吒2》目前預測的100億最終票房,期待最終能衝進全球票房前十名。
關於《哪吒2》的劇情分析與隱喻解讀,我想大家都看太多了。
作為一個音樂博主,我發現全網居然找不到一篇正經分析《哪吒2》音樂的。
“國漫崛起”的口號喊了那麼多年;
《大聖歸來》《長安三萬裡》等早已證明我們的電影工業基礎;
但要拿出一部真正能代表中國的動畫片,抱歉還真沒有。
而《哪吒》打從一開始,它想做的就是一部能拿上國際舞臺也毫不露怯的東方神話史詩。
這就註定了它只能成為“六邊形戰士”。

影片來源:《哪吒2》配樂師楊芮

《哪吒》的好,不在於它有多“趕英超美”;
這是真下功夫、花心思挖出了咱老祖宗的好東西。
哪吒的百億票房,更離不開中國民樂的託舉!

嗩吶一響,魔童登場
目前能查到的資料裡,《哪吒2》一共有三位音樂製作人。
《哪吒1》的音樂製作人、香港二胡才子朱芸編;
曾製作過《深海》《大護法》《大理寺日誌》的動漫配樂頂樑柱楊芮;
還有《舌尖上的中國》《流浪地球》配樂大師阿鯤。
光看著陣容就知道《哪吒2》在音樂上沒少花錢,但一個片子的音樂為啥要分三人來搞?
一部能稱為“大片”的電影,必有其經典配樂。
比如一提《指環王》,你就會想到恩雅那精靈般的哼唱。
而仔細分析《哪吒2》的音樂,其實他們三人分別解決了三個問題:
1、哪吒作為絕對的主角,要用什麼樂器展現?
2、反派用什麼音樂?
3、如何用音樂塑造東方神話的氛圍感?
所以負責給哪吒定調的朱芸編,真是亞歷山大。

先介紹下朱芸編,他是香港人、出身音樂世家。
最初入行是給《悟空傳》做配樂,電影劇情雖然一塌糊塗,但自古爛片出神曲,林志炫的那首《空》,就是他作的曲。
當初接到《哪吒1》的配樂任務時,朱芸編就和導演餃子商量過音樂要“土還是洋”?
如果全用老東西,聽著老掉牙,年輕人不買賬;
全用西洋樂器吧,聽著又和東方神話沒啥關係;
最後朱芸編選了個最土又最洋的東西:嗩吶。
嗩吶這玩意很神奇,它在小影片裡是“嗩吶一響、立馬開席”;
但在國際舞臺上,這還真就是能代表中國的樂器。
《哪吒》裡嗩吶吹的原曲,是電影《終結者》的經典bgm。
朱芸編把它改成了民樂版,嗩吶一響,魔童登場。
第一部哪吒剛化人形,還是個搗蛋鬼時,吹的就是喜慶的嗩吶;
後面被刺激魔性大發時,嗩吶退場,整支曲子變成了電吉他的搖滾版:
低沉的電吉他和夕陽管絃樂代表的是哪吒的黑暗。
這嗩吶,代表的是哪吒的魂。
這裡朱芸編做了個巧妙的對比,嗩吶所代表的民樂團,代表的是光明與正義;
而西樂團代表的則是黑暗。
到了《哪吒2》,朱芸編整整用了八隻嗩吶,在倒數十秒時將民樂團和西樂團合併,當嗩吶與西洋交響樂對撞,是最極致的善惡交戰;
什麼是八隻嗩吶的壓迫感?請看影片:
這既是中國民樂的勝利、更是一曲由嗩吶成就的東方神話史詩!
‍‍
反派配樂,必須得帥!
一部好的史詩電影,反派也必須得有專屬出場音效。
比如《殺死比爾》裡那段經典的口哨殺人;
而《哪吒2》最邪的一段音樂,必須是天元鼎煉化妖族時,極具壓迫感的那段“蒙古呼麥”。
這種低沉、平緩而持續的聲音,一種宏大又邪惡之感直衝腦門;
那根本不是救世仙樂,那是金丹在熔爐裡哭嚎的擬聲。
這次阿鯤在《哪吒2》裡專門負責給“反派”寫歌。
但他不是簡單的配樂,而是用音樂寫出了一整個世界觀。
他給申公豹寫的是一首人聲吟唱的輓歌。
申公豹是最悲哀的反派,不甘於出身卻永遠低人一等。在家人慘死後最終看破“一日為妖、終生為妖”的悲劇命運,最終決定為自己活一把。
這是向天庭打手宣戰的戰歌;
影片來源:《哪吒2》配樂師阿鯤
這是龍王敖光破鼎而出、不再逃避,擺開陣勢直接向天庭宣戰的戰鬥音樂;
萬妖殊死一站只為衝破這天元鼎,是全片高燃情節之一。
所有沒有姓名的小妖,不甘於只能被煉成碎渣的命運,高喊著“既然他們要我們的命,那我們就用這條命跟他們拼了”!
“無法用言語表達聽到的感覺,就想跟著衝上去”,而阿鯤從頭到尾,甚至只用了三個音。
影片來源:《哪吒2》配樂師阿鯤
其實聽懂反派的bgm,就能猜出誰才是真正的幕後黑手。
作為“正義一方”出場的無量仙翁,咋可能是聽感如此邪惡的呼麥?
而作為“萬人踩”的妖族,又咋可能一個個都是如此雄壯的交響樂?
音樂不僅能聽出情緒、更能聽出善惡,連反派都有一個完整的音樂世界觀,這就是《哪吒2》的牛逼之處。

神女吟唱,東方神話史詩

嗩吶代表正義、呼麥強調邪惡,這些都是具體的人物塑造。
至此《哪吒2》還缺一個能塑造東方神話世界觀的bgm。
為《哪吒2》整體定調,便是音樂人楊芮的事了。
其實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人聲吟唱,為此翻遍了國外合唱團的影片,甚至已經找來一批童聲錄製了。
但最終的效果,總是距離理想,差那麼一點。
既然是東方神話史詩,為啥不用我們東方的好東西呢?
於是楊芮奔襲千里,找來了一支能唱“侗族大歌”的隊伍。
“侗族大歌”的特點就是能用歌聲模擬自然界的蟲鳴鳥叫,被成為“山鬼借來的嗓子”。
它不弒殺,它帶來生的希望;
它讓每個人迴歸心靈深處的平靜,這才是東方史詩該有的配樂:

影片來源:《哪吒2》配樂師楊芮

作為暌違五年之作,《哪吒2》必須從片頭就讓大家回憶起當年“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燃。
為了這短短10秒鐘的歌曲,團隊做了三重設計。
開篇便是侗族大歌的神女吟唱,這是獨屬於咱的東方神話故事。
當畫面發展到哪吒蓮花爆開的那一瞬間,西方交響樂與民族樂器匯聚成第一次爆發點;
直到《哪吒2》的定版畫面出現,嗩吶聲嘹亮響起;
“我活不活無所謂,我只要你死”,誰聽到這段能忍住不汗毛立起!
這是《哪吒2》真正“新”的地方。
它沒有借《封神榜》的殼子去套一個西方魔幻核心;
它想真正發掘的是東方神話精神。
所以它會用陶土製成的“壎”來表現盤古開天的混沌感;
會用簫來展現“龍王敖光”一代梟雄之下的文人氣質;
會用琵琶來彈出“小爺哪吒”混沌未開的魔丸本性。
可以說《哪吒2》的勝利,背後離不了中國民樂的託舉;
而它的百億票房,又給了中國民樂再一次被看見的機會。
咱從來不缺好東西,缺的是敢為先的人;
所謂“我命由我不由天”,說的不止是《哪吒》,更是中國文脈的命運。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本文已完結
作者:大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