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儘管美國前總統拜登下達叫停收購的命令,但日本製鐵沒有放棄。突破口是喜歡推翻拜登政策的特朗普上臺。在日美關稅談判的幕後,日本製鐵打出了最後一張牌——投資約110億美元……


來源|日經中文網(ID:rijingzhongwenwang)
封面來源|Unsplash

110億美元打動特朗普
日本製鐵和美國圍繞收購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的攻防戰事實上已經結束。儘管此前僵持不下,但日本製鐵沒有讓步。美國是否需要日本製鐵來重振製造業?日本製鐵的會長兼執行長(CEO)橋本英二透過軟硬兼施的博弈,將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交易引向了“逆轉勝利”。
“特朗普是否接受(日本製鐵的提議),這就是一切”。在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重新審查收購計劃的截止日期臨近的5月下旬,橋本懷著堅定的決心這樣表示。
1月,美國前總統拜登下達叫停收購的命令之後,日本製鐵對拜登和美國政府提起訴訟。在記者會上,橋本就競爭對手美國鋼鐵巨頭的遊說表示,“拜登做出回應,進行了政治干預。我們無法接受,將採取一切手段”。
帶來逆轉突破口的是美國政權換屆。
特朗普喜歡推翻拜登的政策,具有靈活性。日本製鐵踏實地採取了遊說和私底下交涉等行動。多次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會面,也接觸了對收購計劃表示理解的議員。

特朗普喜歡以關稅為契機、重振美國製造業的故事。4月9日,隨著金融市場出現美國股票、債券、貨幣同時下跌的“三殺”,特朗普把剛剛啟動的對等關稅的大部分暫停90天。為了擺脫困境,美國與日本等國正式展開關稅談判,隨後圍繞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的博弈也明顯取得進展。
在舉行第3輪日美關稅談判的5月23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將批准美國鋼鐵公司與日本製鐵的有計劃合作。在5月30日的第4輪談判後的演講中,特朗普反覆發出歡迎日本製鐵成為合作伙伴的發言。
在關稅談判的幕後,日本製鐵打出了最後一張牌。那就是在2028年底前向美國鋼鐵公司投資約110億美元的方案。這種投資方案通常情況下不會公開,但此次特意公開。有分析認為,特朗普“肯定想要獲得外資的投資”。
日本製鐵的不能讓步的底線是把美國鋼鐵公司變為全資子公司。雖然可以利用汽車用高強度鋼板等高階鋼的技術推進重建,但如果有其他公司出資,存在技術外流的隱憂。
橋本具有痛苦的記憶。那就是圍繞在巴西合資建設的烏斯米納斯鋼鐵公司(Usiminas)經營權的長達3年半的法庭大戰。日本製鐵吸取了當初協議中條件過於寬鬆的教訓,在美國鋼鐵公司的問題上寸步不讓。表示“如果(特朗普)做出錯誤的判斷,那就到此為止”,做好了撤退的準備。

美國鋼鐵公司的重建離不開鉅額投資(位於美國東部賓夕法尼亞州的工廠)
對於仍然堅持(美國鋼鐵公司要)“由美國管理”的特朗普來說,黃金股似乎是最後的推動力。即使只有1股黃金股,也擁有能否決董事的聘任、解聘和股東大會決議等的強大許可權。如果擁有美國鋼鐵公司的黃金股,美國政府在日本製鐵完成收購後也能保持一定的影響力。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6月14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黃金股的否決權事項是禁止搬遷總部和變更公司名稱。這與日本製鐵和美國政府簽訂的國家安全保障協定有很多重疊的部分。據分析,美國方面為了向國內顯示對美國鋼鐵公司的掌握,故意提出相關要求。
6月13日。特朗普以總統令修改了收購禁令,並與日本製鐵簽訂了協定。雨過天晴,美國鋼鐵公司變為日本製鐵全資子公司的道路正式開啟。

特朗普擔心軍工輸中國
“這不僅僅是尊嚴和驕傲問題。更重要的是,這是國家安全保障的問題”。5月30日,在美國東部賓夕法尼亞州的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工廠,美國總統特朗普演講時這樣說道。
日本製鐵在與美國政府談判的最後階段,把對美國鋼鐵的收購金額之外的投資金額提高到了100億美元。這無疑讓對收購持反對態度的特朗普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是全部原因。
1月就任總統的特朗普面臨的現實狀況是,當前美國的鋼鐵行業無力抗衡中國的軍需生產能力。
“370艘 VS 296艘”。這是美國聯邦調查局等機構在2024~2025年間分析的中國與美國海軍艦艇數量的比較。美國方面的分析也顯示,包括潛艇和航母在內的艦艇數量,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軍國家。

在美國海軍橫須賀基地停泊的宙斯盾艦
為了應對中國,美國海軍設定了到2054年包括水下無人機等在內,把艦艇數量增加到515艘的目標。但這需要船舶生產能力,而美國目前的生產能力脆弱,船隻交付時間經常推遲1~3年。
作為造船的基礎,中國的鋼鐵生產是美國的13倍。美國能夠承擔防衛用途的高爐企業只有美國鋼鐵的競爭對手——克利夫蘭-克里夫斯公司(Cleveland-Cliffs)。
“難道說艦船和坦克用的鋼材要從中國買嗎?”特朗普最近多次發表類似言論。他對支撐安全保障的鋼鐵行業越來越焦慮。
對於日本製鐵收購美國鋼鐵公司一事,與拜登前政府的收購中止命令所重視的“美國企業被日本收購的風險”相比,特朗普政府認為“美國產業失去對抗中國能力的風險”更為嚴重。
對於重建低迷的美國鋼鐵公司,沒有替代日本製鐵的有吸引力的方案。原本對收購美國鋼鐵公司感興趣的克利夫蘭-克里夫斯公司對重新提案表現出了積極態度,但該公司的收購將加劇美國國內市場的壟斷,縮小軍事和防衛的採購選擇。
美國的鋼鐵行業有著高爐公司衰退的歷史。制鐵主要分為高爐生產和電爐生產兩種方法。一般而言,電爐適合低價生產普通用途的鐵。而高爐是從鐵礦石開始進行一貫制生產,在生產汽車和船舶用的高階鋼板等方面具有優勢。
以1901年成立的美國鋼鐵公司為首,美國曾有著眾多高爐公司。工廠位於美國副總統萬斯的故鄉俄亥俄州、曾由川崎制鐵(現JFE控股)救助的阿姆科公司(ARMCO)也是其中之一。

但如今只剩下克利夫蘭-克里夫斯公司和美國鋼鐵公司。而且,這兩家公司都持續虧損。雖然專注於利潤率高的汽車用鋼材領域,但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實力也落後於日本企業等。
最大原因是美國政府過度的國內產業保護政策。從1970年代開始日本企業崛起,從2000年代開始中國企業迅猛發展,但美國曆屆政府透過高關稅政策保護國內產業。這被許多人認為剝奪了美國企業提升技術能力的機會。
特朗普的產業政策是透過高關稅實現“美國第一”,這與使美國鋼鐵行業衰退的保護政策並無二致。
但這次特朗普選擇了透過日本製鐵的鉅額投資來複興美國鋼鐵公司。透過與日本製鐵簽訂“國家安全協議”以及美國政府掌握擁有否決權的“黃金股”,美國鋼鐵的經營也將受到約束。
這可以說是一種既履行了保護美國中西部等“鏽帶”就業的承諾,又透過外資加強產業基礎的“新框架”。
美國政府取得黃金股的例子過去幾乎沒有。此次可謂破格安排的框架,有可能成為今後在涉及國家安保的領域中,美國引導外資企業進行鉅額投資的一種模板。

文章轉載自日經中文網
關注檢視更多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