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大戲,拜登終於對日本人出手!

1月3日,在離開白宮的最後時間裡,拜登簽署總統令,否決了日本製鐵對美國鋼鐵公司的收購案!理由是:事關美國國家安全,“必須阻止外國擁有關鍵美國公司”。
日本媒體稱這是拜登給出的“致命一擊”。
1月4日,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武藤容治釋出宣告回應,“對於美方以國家安全為由作出這樣的判斷,感到難以理解、十分遺憾。”
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日本產業界已對今後日美間的投資關係表達擔憂,並強烈要求美方對此作出解釋

要解釋是吧?

白宮發言人皮埃爾昨天明明白白地告訴日本:出於總統對國家安全的考慮,美國鋼鐵企業必須繼續由美國人擁有和經營! 
日本給美國鋼鐵(US Steel)開出這麼優厚的價格(現金、每股55美元,總金額約149億美元,大約溢價四成),沒想到竟會落了這麼個下場。
拜登這一記耳光全世界都聽到了。
如果美國真在乎這個盟友,拜登完全可以在私下勸退日本,給日本留個面子。

拜登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日本心懷鬼胎,美國也看破了日本的手腳。

這戲很精彩,先簡單梳理下時間軸:

2023年12月18日,日本製鐵宣佈以149億美元價格收購US Steel
2024年1月下旬,特朗普在競選集會上表態,如果他成為總統,將立即阻止這項收購。
2月28日,日本製鐵公司稱已與全美鋼鐵工會達成保密協定(NDA),但遭到對方否認。
3月15日,日本製鐵宣佈追加14億美元。
4月12日,US Steel股東進行表決,以99%支援率批准交易。
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隨即宣稱,該交易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CFIUS成立於1975年,由財政部領導,是外資收購美企的把關人。它駁回了日本人的第一次申請。
5月3日,由於拜登也表示反對收購,日方宣佈將交易完成時間從第二季度推遲到年底。
5月6日,歐盟批准這項收購案(日鐵在斯洛伐克等地有鋼廠)
6月,日鐵第二次向CFIUS提交收購申請。
8月,CFIUS仍稱該交易可能會損害美國交通、建築和農業的鋼鐵供應,再次拒絕接受申請。
9月17日,CFIUS同意日鐵重新提交修改後的申請,但決定日期要推遲到美國總統大選之後。
11月,路透社透露,日本新首相石破茂致信拜登,以美日同盟的未來關係為由勸說白宮。
12月2日,特朗普在網上發文宣稱,堅決反對收購案。
日本製鐵以引入技術、保護就業等理由,宣佈再投入27億美元以上。CFIUS仍然認為收購案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
12月11日,拜登表示要阻止收購。
2024年12月31日,日方作出重大讓步,提議將企業產能決定權交給美國政府。
也就是說,在日鐵收購成功後,如果涉及裁減工人、關閉車間、關閉分廠、裁撤生產線等決策,都必須先經過美國政府的批准。

如此掏心掏肺,日本認為拜登至少不會在任內行使否決權,把“判決”時間推遲到今年3月,這樣日本就還有機會。

但拜登並不吃這一套,他手起刀落,就不勞煩特朗普動手了,美國產業工人掌聲一片,爽!特朗普就沒得爽了。
時間軸只是表面上的經過。 

在這件事情上,心懷鬼胎的是日本,而不是美國。

日本打錯算盤

曾幾何時,鋼鐵業是美國的驕傲,一戰之後,美國鋼鐵產量一度達到了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二。

有了鋼鐵,美國就有了骨架。
二戰期間,US Steel產量達到了3700萬噸,佔了美國總產量近一半。為盟軍在歐洲戰場、太平洋戰場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被稱為 “勝利之鋼”。
戰後,歐洲重建、亞洲重建、美國國內重大基建專案、還有後來的汽車行業蓬勃發展……都需要鋼鐵。到了1970年,美國鋼鐵年產量攀升至2.16億噸,年均增長超 3%。

但在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後,美國鋼鐵產量就開始走下坡路。

1980年,里根上臺,推行新自由主義,大量生產性資本也轉投到了華爾街,變成了投機性資本。
賓夕法尼亞州、俄亥俄州等地一批傳統中小型鋼鐵廠,陸續停產。
里根第一任期結束,美國鋼鐵產量斷崖式跌至6766萬噸。
90年代,美國工業基地漸漸衰落,一些鋼鐵城、汽車城陸續消失,這些地方後來被稱為“鐵鏽帶”。
在這期間,日本的低價鋼材在美國大發其財。
里根對日本鋼材實施了超過100%傾銷稅率,以保護美國鋼廠。
但這無助於美國鋼廠恢復活力,只會令它們依賴於美國關稅保護,不思進取。

到了新世紀,隨著東大的鋼鐵產量突飛猛進,生產技術不斷提高,美國連特種鋼的優勢也不復存在。

鋼鐵是剛需,出於利潤和成本考慮,美國企業必定要去進口更便宜的鋼材。

美國鋼鐵企業則無法解決生產成本、人工成本、環保成本全面上升的問題。

它們實際上是依靠政府暗中補貼才得以繼續生產。如果不是因為鋼鐵是戰略性的產業,US Steel早就可以關門了。
日本人則像禿鷹一樣,等著US Steel死去,再來吃腐肉。
如果日本真有孝心,它就應當向美國開放鋼鐵市場,關掉自己的鋼廠,採購美國鋼鐵。

美國也希望日本等盟友這麼做,但日本卻是想著“趁你病要你命”。

2009年次貸危機之後,政府補貼已不足以拯救鋼廠,唯一齣路就是被外資收購,但自豪的美國鋼鐵工人不想為外國人打工。

2016年,全美鋼鐵工人聯合會在特朗普身上看到了希望,希望他能保護鋼鐵產業,特朗普也答應了他們。

2017年,美國製造業聯盟發起“一人一信致總統”運動,呼籲特朗普履行承諾。

2018年,特朗普動用301條款,對中歐發起了鋼鋁產品反傾銷調查。

日本人興奮地搓了搓手,只要稍用力,給個好價,它就能吃下這塊肥肉。
US Steel股東們來,國家安全他們無關,金主接盤就OK。
日本人的如意算盤:
日本製鐵的粗鋼產量在全球企業排名第四,但在產量、技術、盈利規模等方面跟第一名寶武鋼鐵有較大差距。
日鐵戰略目標是 “年產1億噸” ,這樣它就能成為全球第二,有機會追上第一名。
日鐵的策略是以國內生產為基礎(4700萬噸)再加海外收購鋼廠的產量(1900萬噸),但距離目標尚有3400萬噸缺口。
US Steel產能為2240萬噸,把它吃下,日鐵就離1億噸目標很近了。
US Steel是擁有高爐工藝鋼、汽車板、電工鋼的大型企業,還擁有先進的能夠生產優質鋼材的工廠,以及北美自供鐵礦。
日鐵還可以避開美國的高關稅保護政策,直接在美國生產,輕輕鬆鬆獲得市場優勢。
最重要的是US Steel想要存活,也只能賣給日本。因為東大–日本最大的收購對手,不可能得到美國政府的批准。
日本的算盤精不精?它以為自己是美國盟友,大孝子,當美國到了別無選擇的時候,只能將US Steel賣給它。

為了掩蓋自己的算計,日本政府就躲在幕後,把收購案包裝成純粹的商業交易。

但日本又聰明過頭了。日鐵總裁橋本英二等高層為了達成收購案,在不斷地強調“美日聯手就能抗衡主導鋼鐵市場的東大”。
2024年1月,橋本英二在記者會說,“我看不出這會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什麼負面影響”。

說得多麼漂亮,既能溢價收購,優待美國;又能加強美國國國家安全,對抗美國的對手。

然而,既然日本將此事包裝成純粹的商業交易,但又說是為了對抗東大,這不恰恰證明日本有政治目的?

以為美國傻嗎?

接下來,特朗普、拜登、還有哈里斯全都公開表態,反對收購案。美國兩黨取得了罕見的一致。
日本還不死心,去年4月,岸田文雄訪問美國,他想在政治層面說服美國
拜登則請來了一位頗為令人意外的客人——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主席大衛·麥考爾(David McCall)
麥考爾就是日鐵收購US. Steel最激烈的反對者。

這訊號還不夠明顯嗎?拜登不說破,但給他來了這麼一手。

岸田就慌了,他在聯合記者會上,將“作為同盟國的美國”說成了“作為同盟國的中國”。

日本到底把誰當同盟國?這是金蓮在跟大郎親熱時,喊出了武二郎的名字嗎?
更蠢的是,為了說服美國相信日本,日鐵在去年7月請出了蓬佩奧來當政治掮客,事成之後,必有重酬,先給他點活動經費。
蓬佩奧正蹲在白宮門口趴活呢,見大生意上門,趕緊起來接活。

只要錢到位,肥蓬什麼姿勢都會。

蓬佩奧活動了兩個月,稱自己能改變CFIUS的決定。
所以,才有了9月17日CFIUS同意日鐵重新提交申請的這一齣(上面的時間軸)
但蓬佩奧是美國兩黨都不喜歡的人物,過氣網紅不如狗。
他能有什麼用?蓬佩奧收錢走人,重酬也不要了。
不過,他倒是沒有騙日本人。就說CFIUS有沒有改主意吧,畢竟它同意讓日本人再申請一次。
日本也該死心了,鋼鐵廠對美國來說是什麼?不僅事關國家安全,還是國家榮譽。

真以為美國把日本當貼心小內褲嗎?想多了。

對了,收購案被拜登否決後,日方還得向美方支付5.56億美元的賠償金(約35億人民幣)
什麼叫地獄級笑話,這就叫地獄級笑話。
日媒還在那裡“盟友,盟友”,你不就是條狗嗎?
主人還沒來割你的肉,你倒是打起主人的主意了,不賞你一記響亮的耳光行嗎?
日本這次是機關算盡,結果卻是輸了裡子,也輸了面子。
收購失敗事小,日本失去了主人的信任才是最傷心的,也是最恐懼的。

網上還有人覺得日本委屈,什麼委屈,它就是活該。

因為沒有一個大國會信任日本,這是日本的本性所決定的,它再狡猾也沒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