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德國留學,其實跟到東北差不多的

都說留學是去看世界
結果你一落地德國
進了超市、走進食堂、開啟鍋蓋……
腦子裡頭先冒出來的不是“啊,異國風情”
而是:“這不我姥姥家嘛!”
7000公里的距離
擋不住一鍋酸菜燉大骨的氣味穿越
你以為是留學德國
其實是拎包入住歐洲版“鐵嶺分舵”


東北人有句老話:“大雪封門,燉菜出鍋。”
而酸菜呢,是東北冬天的“頭牌”。

酸菜白肉血腸那一大鍋往那一架
全家人圍在炕頭上“咔咔”一頓造
那個熱乎勁兒,別提多舒坦了
結果一去德國
發現人家飯桌上也有!

一坨雪白的酸菜(他們管它叫Sauerkraut)
咬一口,心裡咯噔一下:
“唉呀媽呀?竄越了?”
更離譜的是——人家還有酸菜汁!
瓶裝的!擰開就喝的那種!
要不說德國人這口味
屬實跟咱東北人有緣分
德國前總理默克爾
在2016年曾訪問中國
結束了北京的行程後去到了東北瀋陽
當地就安排了豐富的東北菜來招待她

其中就有酸菜燉白肉
默克爾看見時眼睛都亮了
更是一下子連吃兩份

走之前還向廚師學習了製作方法
打算回家後做給家人吃

你去德國轉一圈就知道了
他們那香腸,不是隨便擱著吃的
是擺得明明白白的民族驕傲

白的、紅的、黑的、咖哩味的、煙燻的、流血的……
整得跟東北過年曬陽臺似的
品類都得按斤論

而咱東北這邊,誰家沒掛過兩根紅腸?
大腸、小腸、松仁肚、蒜香腸……
一樣不差!

德國人還特地出了一道菜
叫“Tote Oma”(直譯是“死奶奶”,聽著有點嚇人哈)

Tote Oma

其實吧,說白了
就是血腸燉土豆配酸菜

一鍋端上桌,東北老鐵直接熱淚盈眶
“姥姥在世那會兒就醬嬸燉的!”
酸菜、血腸也是殺豬菜必不可少的主菜
在東北只要殺豬菜一端上來
地氣就接上了,在座的各位都是自己人
那問題來了,德國有殺豬菜嗎?
還真有,那就是德國菜譜上的“Schlachteplatte”
Schlacht,德語意思是“屠宰”;
Platte,意思是“大盤子”。
合起來,字面翻譯就是——“殺豬大拼盤”
聽著是不是有點眼熟?
沒錯!這不就是咱東北過年必備的硬菜嘛!

網上有位知名博主@德國陶淵明
在家整了一頓地道殺豬菜,
結果請來德國鄰居一起吃,
人家一邊搛著血腸一邊感嘆
“哇!這就是我們德國菜!”

東北老鐵聽完直接笑出聲:
“這鍋你們德國背,我們祖祖輩輩都吃這味兒。”
你以為這只是口味撞車?
不——這可是文化基因的對齊!
德國可是全世界出了名的“豬肉重症愛好者”
據說人均一年要消滅66公斤豬肉

德國人上來一塊豬肘子
脆皮的、焦香的
端得跟戰斧似的
一看這架勢
你要不是貴客,哪能吃上?
東北人不整虛的
肘子從來都是硬菜裡的“定海神針”

醬的、紅燒的、虎皮的,燉得爛糊糊
蘸點蒜泥,夾一口粉條——
“入口柔,一線喉”

德國人請客上肘子
東北人請客上肘子
一個說的是“Willkommen”
一個說的是“整點硬菜”
但意思都差不多:你來對了!

你問東北人啥是情感聯結器?
不是微信朋友圈,是餃子。
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好玩不如……包餃子
在中國無論走到哪兒
你不一定都能吃得到鍋包肉
但一定都能找到東北餃子館

德國也有自己的餃子
叫Maultaschen
個大皮厚,一口咬下去能頂咱仨餃子
但你別說,吃法還真挺熟:
煮著吃、炸著吃、切片炒著吃……
德國人也講究個“糊弄中帶點認真”
而餃子這事吧
說到底還是圖一口團圓
不管你是在長春,還是在萊比錫
一口熱乎餃子下肚
“唉媽呀,心都踏實了。”

德國人一日三餐沒土豆是真不行
燉土豆、烤土豆、炸土豆、搗土豆、揉成團再炸一遍的……
花樣整得比東北大姨家飯桌都多

德國土豆餅

但你要說燉土豆這方面的技巧
咱東北人還是略勝一籌:
一鍋端上來
得有五花肉、幹豆腐、粉條、白菜
再一大把土豆
“咕嘟咕嘟”燉一小時,鍋蓋一揭

“這小味兒,撓撓的,我能多吃兩碗米飯。”
德國人講究土豆的“技術引數”
東北人講的是“土豆感情厚度”
但你說香不香?
真香!

德國人對啤酒的熱愛
簡直是刻進DNA裡了

從清晨喝到夜晚
從白啤喝到黑啤
啥節日都能整兩杯

咱東北人也不含糊
燒烤攤一坐,“整兩瓶老雪啊哥!”
德國黑啤對上哈爾濱啤酒
一碰杯,跨越萬里的友誼達成
有人說,中德人民是靠香腸締結的友誼
我說不對,是靠“酒桌文化”締結的靈魂共振!
【這塊太適合來個廣告了,廣告位長期招租哈】

去德國留學的跟我哥們說
說實話,剛來德國時還有點怕:
怕語言不通,怕飲食不適,怕一個人扛不住……
結果沒想到——
酸菜、肘子、香腸、啤酒,全都安排上了!
澡堂子有,炕沒了但取暖強

話雖然聽不太懂
但表情管理都寫在臉上
你說你在德國
實際是住進了“歐洲版的瀋陽、長春、哈勒斌”。
你以為你出國留學
實際是“曲線回老家”


所以啊,選留學國家的時候
除了看專業、政策、費用之外,
也可以悄悄問一句:
“那邊……有豬肉燉粉條嗎?”
德國留學,其實沒你想得那麼“洋氣難懂”
它可能沒那麼花裡胡哨,但實打實靠譜
免學費、高質量教育、居然還能吃得像家鄉?
當然還有那恐怖的畢業率


關注「留學生日報」
咱不光給你看專業排名和簽證指南,
還帶你吃明白、住明白、選得明白。
留學嘛
不就是去遠方發現——
原來你老家的味兒,誰也抄不走!

多說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夥伴反饋說經常看不到我們的更新,這裡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我們的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