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難吃?澳洲人不吃水果了!果農訴苦:行行好多吃點吧

是因為懶?因為貴?還是因為不好吃?
家常常抱怨澳洲的水果 “難吃”,
事實上,澳洲人在水果方面,的確也是吃得越來越少了。
而這也讓澳洲許多果農的日子開始變得越來越難過…
19年前移居澳洲後,Amarinder Bajwa一開始在墨爾本從事交通運輸業,事業穩定。
但四年前,他毅然放棄原本的生活,追隨內心的渴望,
在維州的Goulburn Valley開啟了當農民的新人生。
Bajwa說:
我當時對Shepparton一無所知,只是來探望一個剛買下農場的朋友,
但我很快愛上了這裡的天氣,滿眼綠意的景象讓我想起了家鄉…
Bajwa在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長大,他與哥哥一起在Shepparton East買下了一片果園。
然而,務農生活遠比他想象的艱難。
他曾在一場冰雹中損失了近七成的果實,
2022年果園又遭遇洪水,如今則面臨乾旱挑戰。
即便如此,Bajwa並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他說:
唯一的遺憾就是這個決定下得太晚了,早十年該多好。
種地讓我有歸屬感,它能把人和社群聯絡起來,
而在大城市生活,連隔壁鄰居都不認識。
我們在這裡獲得的社群支援遠超預期…
不過,樂觀的心態並無法改變他作為果農所需面對的艱難處境。
代表果農的澳洲蘋果與梨協會表示:
該行業正處在十字路口,過去四年大多數果農都處於虧損狀態。
APAL產業、政府關係與政策事務負責人Jeremy Griffith指出:
未來五年內可能會出現更多果園合併。
Griffith說:
現在果農所需投入成本大幅上漲,但超市並沒有相應提高採購價格,
果農可以忍受一兩年虧損,但沒法長期堅持。
他表示:
未來五年的重點是提升消費者對新鮮水果的需求。
儘管中國等出口市場正逐漸開放,但澳洲人自身多吃水果才是關鍵。
可是現實情況卻是:
如今澳洲人在水果方面,吃得是越來越少了。
比如對於蘋果的消費已經多年不漲,而梨的消費更是呈持續下降的趨勢。
Griffith說:
過去幾年,我們看到大約15%的梨園被清除。
另一方面,更大的挑戰還在於 “後繼無人”。
Griffith坦言:
很多果農的孩子不願接班,因為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在如此辛苦的工作下還無法盈利,確實令人沮喪…
這是個極其艱難的行業,我還沒遇到過一個果農不是每週工作七天的…
而讓Bajwa堅持下去的,是他那份樂觀精神。
用他的話說:
凡事都有兩面,但只要往積極的方向看,就會有動力去做好每一件事。
為了避免收入完全依賴年終豐收,Bajwa開始多元化種植,
比如一年四季種植的小西藍花便是其中之一。
Bajwa表示:
這已經是第三年了,目前發展得很不錯,接下來還計劃擴種蘋果和杏子。
我們正逐步淘汰老品種,改種外觀更好、口感更優、產量更高的新種類。
做生意不只是為了賺錢,有些行業雖然賺錢更多,
但這份工作給了我理想的生活平衡…
來源:各大澳媒
 閒話澳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