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瘦長腿的男生,可能不是基因好,而是得了這種病!

圖片: 黃仔 | 撰稿: 阿月 | 責編: 阿月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Hello大家早上好!我是阿月。
當你走在大街上,迎面走來一個白白淨淨、高高瘦瘦的長腿小哥哥,你會不會被他吸引,忍不住多看兩眼?
阿月我不僅會自己看,還會拉上閨蜜一起看……
然而這種滿足了很多姑娘心中「白馬王子」形象的男生,卻很容易和一種「影響男性發育」的染色體異常疾病聯絡在一起——XXY克氏綜合徵。
克氏綜合徵是啥?對男性健康有什麼影響?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
XXY是什麼?
或許大家生物課上都學過,染色體是存在於細胞核中的線狀結構,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是遺傳資訊的載體。人類正常體細胞有23對(46條)染色體,其中22對為常染色體(編號1-22),1對為性染色體,性染色體決定胎兒的性別是男性還是女性。一對X和Y染色體 (XY) 決定胎兒性別為男性,一對X和X染色體 (XX) 決定胎兒性別為女性。
當男孩多了一條X染色體,變成XXY時,就會引起克氏綜合徵(47,XXY),又稱先天性曲細精管發育不全綜合徵。這種病的發病機率大概為1%~2%,佔整個出生男孩中1/1000。
▲圖片來源:Google
不過,克氏綜合徵不是遺傳的,而是發生在患者父母一方的生殖細胞(卵或精子)形成過程中。在細胞分裂過程中,一種稱為非分離的錯誤阻礙了X染色體在形成過程中在生殖細胞之間的正常分佈。通常,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每個卵細胞獲得一條X染色體,每個精子細胞獲得一條X染色體或一條Y染色體。然而,由於非分離,卵細胞或精子細胞也可能最終獲得額外的X染色體副本。
如果一個帶有額外X染色體(XX)的卵細胞與一個帶有一條Y染色體的精子細胞受精,則所生的孩子將患有克氏綜合徵。同樣,如果一個同時帶有X染色體和Y染色體 (XY)的精子細胞與一個帶有一條X染色體的卵細胞受精,則所生的孩子也將患有克氏綜合徵。
克氏綜合徵的症狀也各不相同。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特徵非常輕微,以至於直到青春期或成年時才被診斷出來。研究人員認為,高達65%的克氏綜合徵患者從未被診斷出來
神奇的是,這種染色體異常的情況不僅發生在人類身上,小動物們也會受到此類影響,比如,貓中的三花按照染色體表達鐵定是母的,如果出現了公三花,那它就是XXY(克氏綜合徵)。
▲圖片來源:soogif
多一條X染色的男性會怎麼樣?
嬰兒和兒童時期,那些克氏綜合徵患者可能有較低的肌肉張力和力量。他們可能比其他嬰兒更晚學會站立、爬行。他們的肌肉控制和協調能力也可能比其他同齡兒童差,可能在19個月的時候才開始學會行走……
並且,大多數患兒的智力可能有輕度受損。一部分人存在言語和閱讀障礙及計劃困難。還有一部分人表現為缺乏洞察力、判斷力差、從以往的錯誤中吸取教訓的能力受損。據估計,10%的克氏綜合徵患者患有自閉症。
一項科學研究評估了39名患有性染色體異常的青少年的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研究表明,患有XXY的男性往往安靜、害羞、不愛發號施令;與同齡兒童相比,他們自信心較弱,活躍度較低,但更樂於助人和聽話。他們可能在學校和體育活動中遇到困難,這也意味著他們可能更難與其他孩子融入。
到了青春期,由於多了一條X染色體,他們的睪酮水平低於普通男孩,這讓他們不容易長出肌肉、骨密度較低、面部和身體毛髮量稀少、運動發育也可能會出現延遲。胸部會像女孩一樣發育,變得飽滿(男性女乳症),因此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會比普通男性高一些。
▲圖片來源:fertilitywise
除此之外,生殖系統也受到很大影響,克氏綜合徵患者通常生殖器比普通男孩要小,睪丸小而硬,產生的睪酮量也會減少(原發性睪丸功能不全)。因此可能使患有這種疾病的人難以生育, 但多達一半的克氏綜合徵患者可能能夠使用輔助生殖技術生育孩子。
Ps.睪酮是指導男性在出生前和青春期性發育的激素。一小部分受影響的個體出生時可能會導致睪丸未下降(隱睪症)。
成年後,克氏綜合徵患者的個體身高比平均身高高出2~3英寸(5.08cm~7.62cm),甚至高於家庭預期的身高。其他特徵可能包括彎曲的小指(第五根手指呈鉤狀)、扁平足(蹠骨)以及不太常見的前臂某些骨骼的異常融合(放射性鼻竇綜合徵)。
患有克氏綜合徵的男性比其他男性更容易患糖尿病、慢性肺病、靜脈曲張、甲狀腺功能減退和乳腺癌
一些患者有3條、4條甚至5條X染色體與Y染色體配伍。X染色體的數目越多,精神遲滯、智力障礙以及生理缺陷越嚴重。每增加一條染色體,智商(IQ)就會下降15到16分,語言能力受影響最大。
如何治療?
很多醫生認為克氏綜合徵是一種先天性疾病,遺傳變異是不可逆的,因此尚無預防辦法可用,及時關注孩子的生長發育是極為重要的。
行為療法的使用可以減輕任何語言障礙、學習困難和社會化問題。職業療法對兒童尤其是有運動障礙的兒童是有用的。
患有克氏綜合徵的男性從青春期開始可能需要補充睪酮,睪酮製劑可以以注射器、貼片或凝膠的形式提供。使用激素可增加肌肉體積、骨密度,減少骨折的發生,促進男性化外觀的發育。激素替代療法可能有助於減輕某些行為和發育問題。
但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導致成年後無法自然生育,可以嘗試輔助生殖技術。
患有克氏綜合徵的男性產生的精子很少或沒有,他們可能會採取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 (ICSI)的方法,用針將提取的精子直接注射到卵子中。但只有當男效能夠產生一定數量的精子時,這種方法才是可行的。
由於代謝綜合徵風險增加,患者定期檢測血糖、血脂和甲狀腺功能;骨密度掃描建議每2~3年進行一次
這裡要提醒各位,當家裡的男孩過了青春期,yin莖和睪丸發育仍比同齡人小很多時,建議儘早帶孩子到生殖男科門診就診,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平時也需多關注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在出生後檢查染色體。早期明確診斷,早期干預和治療。
▲圖片來源:Google
如果女性多一條x染色體會怎樣?
正常女性的染色體核型為46XX,其中包括44條常規染色體核型,2條X染色體。
但如果父母不小心多給了一個女孩一條X染色體,那她的染色體就會變成XXX,這就是超雌綜合徵
超雌綜合徵(superfemale syndrome)是一種性染色體三體綜合徵,是由於生殖細胞在減數分裂過程中配子不分離,或受孕後細胞分裂中合子不分離所致,1959年時首次由Jacobs報道。它是女性最常見的性染色體非整倍體疾病,在女性中發生率約為0.1%。
超雌綜合徵患者的臨床表型差異很大,一般包括生長發育遲緩、神經精神障礙、生育力下降、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感性增加等。
  • 生長發育遲緩
超雌女孩一般沒有顯著的外貌異常,但可能會出現某些特徵,比如頭圍較小、斜足、內眥贅皮、肌張力下降,少數患兒出現眼距過寬、胸椎後凸、短頸、脊柱側凸等,也有患者會表現為身材高大(在崇尚高個子審美的社會,這也成了超雌女孩是美女的佐證)。
  • 神經精神障礙
該疾病會增加患者神經精神發育遲緩,基於語言的學習障礙、認知障礙、執行功能障礙及行為和心理障礙的發生風險。
比如焦慮症、注意力缺陷障礙和抑鬱症風險增高,還可能出現自卑、敏感、精神分裂症和癲癇發作等多種精神心理障礙。同時社交能力也會更差,不易識別悲傷、恐懼和厭惡等情緒,更容易表現出退縮、思維能力差等症狀。
  • 生育力下降
超雌女孩成年後,可能會檢查出卵巢或子宮發育不良,部分患者更容易發生卵巢早衰、排卵障礙、受孕胚胎質量差等問題。當然也有人能夠成功懷孕生下健康後代,但比起正常女性,不良妊娠的機率更高。
  • 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感性增加
超雌女孩X染色體的多體性,可能透過基因劑量效應,導致具有免疫功能基因過度表達,從而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感性。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超雌綜合徵患者的患病率,是正常女性的2.5倍;罹患乾燥綜合徵的風險增加至2.9倍。
過去人們對克氏綜合徵存在諸多偏見,認為患者必然智力低下或喪失社會功能。事實上,透過新生兒染色體篩查(部分國家已納入常規檢查)和早期干預,多數患者能順利完成學業、從事職業工作。荷蘭一項追蹤研究顯示,接受規範治療的XXY男性中,83%擁有穩定伴侶關係,65%透過輔助生殖技術成為父親。
另外,雖說克氏綜合徵會有一些生理表現,但並不代表四肢修長、長相白淨的男生一定是克氏綜合徵,還是要理性看待問題。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先到這裡,歡迎點點  和 在看 哦!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參考文獻
[1] Wikipedia.Klinefelter syndrome[EB/OL].(2025-04-11)[2025-04-23].https://en.wikipedia.org/wiki/Klinefelter_syndrome
[2] Bender BG, Harmon RJ, Linden MG, Robinson A (August 1995). "Psychosocial adaptation of 39 adolescents with sex chromosome abnormalities". Pediatrics. 96 (2 Pt 1): 302–308.
[3] Nieschlag E, Ferlin A, Gravholt CH, Gromoll J, Kohler B, Lejeune H, Rogol AD, Wistuba J. The Klinefelter syndrome: current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challenges. Andrology. 2016 May;4(3):545-9. doi: 10.1111/andr.12208. No abstract available.
[4] Kidshealth.Klinefelter Syndrome[EB/OL].(2025-04-11)[2025-04-23].https://kidshealth.org/en/parents/klinefelter-syndrome.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