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失戀更痛苦的是失去了自我…”這4種人,更容易被失戀改變人格——

最近我見了一個老朋友,她的變化很大。
大學的時候,她是一個挺單純的姑娘,就是那種成績又好人又甜美的小女生。那時候我們在圖書館門前聊起和愛情有關的話題,總是充滿了很多美好又浪漫的幻想。
時隔七年,再見到她的時候,她的身上早已褪去了那層青澀,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有些凌厲的張揚。我問她現在談戀愛了嗎,她笑著說:“那要看你怎麼定義戀愛了。有平時會陪著我的男生,也有偶爾約會的朋友,你說他們誰才算我的男朋友呢?”
聽到這個話,我有些震驚。後來有了更深入的聊天后才知道,這些年她經歷了不少感情上的創傷,對愛情早已失去了信念,覺得沒什麼感情能長久,也沒什麼人真的可靠。
親密關係的挫折真的會對人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我也忍不住想,這種影響真的會大到改變一個人的人格嗎?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親密關係的挫折不只是陣痛,
而是的確會影響人格
Paul Costa 等人曾對 2274 名被試者進行了持續 9 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發現,在 9 年間僅有兩個轉折性事件,與這些人的人格的改變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相關:失業和親密關係挫折[1]
這並不讓人意外,很多人在感情受挫後都會“性情大變”。我曾親眼見過一個特別開朗的女孩,因為經歷了一段類似被 PUA 的關係,整個人都變得陰鬱、自閉。
具體來說,親密關係挫折對人們的影響主要從這三方面體現出來:
1. 讓人不再認可自己,甚至不再清楚自己是誰。
通常來說,人在遭受親密關係的挫折後,自我認知的變化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自我認知模糊化經歷過親密關係斷裂的人,其自我概念可能會變得模糊。
Erica 在研究中發現,人們分手後,在一些自我概念的評分項上(如“一般而言,我知道自己是誰”),分數會明顯低於分手前[2]
第二種是自我認知的負面化。親密關係的挫折會使人覺得自己不容易被愛、甚至覺得自己有某些缺陷。
一方面,曾遭受過伴侶打壓、虐待以及精神暴力的人,會對自己的產生懷疑。另一方面,對於一些遭遇過過伴侶背叛(如出軌)的人而言,ta 們很可能覺得是自己做錯了事,或是因為自己不夠有吸引力,才導致了這個結果。
圖片來源:十二夜
2. 對親密關係的看法和應對方式更消極
Mathias 等人在 12 年間對 526 名男女的性格特徵進行了測量。研究發現,離婚男女在外向性(包括社交能力、自我開放度等)方面的得分有所下降,他們在親密關係的依賴度和信任感方面,得分也明顯降低[3]
這是因為,經歷了感情挫折的人,可能更傾向於認為感情是一件不穩定的、不長久的事。
曾經親密關係的挫折降低了 ta 們對感情的期待和信念,並驅使 ta 們轉變自己應對親密關係的方式,以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
3. 甚至世界觀、性格和人格特質也會改變
遭遇不健康的親密關係後,人們容易採取一種泛化的負面角度來看待世界。比如,如果一個人被渣男/渣女傷害,ta 可能就會開始覺得人人都是玩弄感情的騙子,甚至泛化到“世界上沒有一個好人”的程度。
這是因為,重大挫折會衝擊人們原有的世界觀,促使人們啟用一種防禦模式:透過扭轉自己的世界觀,將挫折合理化。
比如,當人們開始認為「人性本惡」「世界本就是殘酷的」的時候,ta 作為宏大世界中的渺小個體,就不再是唯一的受害者。由此,ta 便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痛苦。
有的人還會因為親密關係的挫折改變自己的性格。Ta 們開始從之前的伴侶身上學習操控、漠視、不負責等處理感情的方式,然後以同樣的手段作用在他人身上,作為發洩情緒、轉移痛苦的方式。
但在這個過程中,ta 們也從充滿希望的樂觀者,變成了悲觀者。
圖片來源:廊橋遺夢
親密關係挫折給你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研究發現,失戀後人們要經歷哀傷的五個階段(Five Stages of Grief)才能從創傷中走出來。你正處於哪個階段?
👇立測關係挫折給你帶來了哪些影響👇

感情挫折是否會改變人格
取決於這 4 種因素
但是,有的人在經歷了親密關係的挫折後,不僅不會因此改變人格,還能實現自我提升。
在遭受親密關係的挫折後,一個人的人格是否會發生轉變主要與這四個因素有關:
1. 親密關係挫折的型別和程度
相較於爭吵、劈腿等常見的情感問題,某些觸及了社會底線的挫折型別(如出軌、家暴),對個體造成的傷害更為嚴重。
其次,親密度更高的關係(影響要素包含時間長短、承諾程度、依戀型別等),一旦出現問題,對人造成的影響也更大[4]
2. 一個人本身的自尊水平
低自尊的人容易因為親密關係挫折,回想起更久遠的創傷經歷。低自尊會驅使 ta 們不斷用失敗的經歷去“驗證”自己不值得更好的人、也不能期待更好的關係,累積的情感挫折會不斷加深 ta 們的負面信念[5]
而那些被家人或過去戀人尊重的、自尊發展健康的人,在面對感情的挫折時,更傾向於把它僅看作「一段經歷」而已,不會過分執著於挫折本身,也不會因為挫折動搖自我[6]
圖片來源:十二夜
3. 自我和人格的靈活程度
Lauren 和 Carol 在研究中發現,大部分人都會因為對方拒絕自己,產生「我不夠好」的想法。但那些認為自己很難改變的人,往往會體會到更深的痛苦[7]
相反,認為人格是可變化的人,會更主動的尋求改變,同時,也擅於接納改變後的自己。如此,ta  們就不會陷入「我永遠都是一個不被人喜歡的人「這種負面認知中。
4. 自我關懷程度
自我關懷是一種對自己的「無條件積極關注」,指的是一個人能夠將同情心擴充套件到自我身上,以應對不足、失敗或普遍性的痛苦[8]
自我關懷程度較低的人,傾向於把感情的挫折都歸結於自己的不足。Ta 們總覺得是自己做的不好才導致的分手。即便是 ta 們主動想要結束一段親密關係,也會不斷地內疚和自責。
懂得自我關懷的人,能夠更客觀地看待一段關係中兩個人分別應承擔的責任和過失,儘快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去往新的人生階段。
圖片來源:美食、祈禱和戀愛
走出挫折不是件易事
你需要 5 種支援
在生活中,一些來自外界的支援和自我的主動調節,其實都能起到一定的保護性作用。
親密關係的挫折並沒有那麼可怕,我們為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份走出挫折的「健康配方」:
20%朋友+15%興趣愛好+10%工作
+20%家庭+35%自我
下面,我們來逐一看看其中的具體細節:
1. 20%朋友:具有深入連線的朋友和豐富的社交關係
真正理解你的朋友,不僅會在你受挫後給予持續關心,還會針對你的這段親密關係提出合理的建議,並糾正你錯誤的自省。
另一方面,不斷更新的社交關係也很重要。它能讓你的生活變得充實,幫助你有效轉移痛苦。同時,你曾因「關係」產生的自我否定,也可以在「新關係」裡,因為別人的肯定得到恢復。
為此,我們做了一個嘗試,透過搭建互助社群,來幫助所有想離開錯誤關係、徹底走出失戀的人構建一個溫暖、包容的支援系統。
2. 15%興趣愛好:富有創造力的興趣愛好
很多人在感情受挫後,面臨的一個挑戰是自我的喪失。這時候,富有創造力的興趣(如寫作、繪畫、音樂)可以幫助我們找回自我。
當一個人在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時,會投入全部的感情、想象、創造力,這裡麵包含了真實的「我」。所以在這個過程裡,我們能更清楚的看到自我的形象,從而對抗那些因親密關係挫折導致的迷茫。
圖片來源:美食,祈禱和戀愛
3. 10%工作:擁有成就感和個人價值的工作
有時候,投入工作也是一種有效的保護機制。
親密關係挫折的打擊,會讓一個人暫時陷入懷疑和不自信中。但是,如果 ta 的工作能夠帶給 ta 成就感,讓 ta 獲得社會認可,那麼 ta 就能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將因親密關係走低的自尊,逐漸拉回到原有的水平線上。
4. 20%家庭:帶來歸屬感和陪伴的家庭關係
親密關係的受挫是一種人際關係的受挫,而家庭關係是我們所有人際關係中,最為穩定的一種。當我們經歷關係動盪、自我迷茫的時候,與家人的相處可以有效的幫我們找到陪伴和歸屬,讓我們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重新休整和調整自我。
5. 35%自我:具有主動意識的自我改變
走出親密關係的創傷,除了生活中各種保護性因素,最重要的還是意識的自主調節。
嘗試調整歸因模式,用「多可能性」取代「向內歸因」。比如,你可以把「Ta 甩了我都是因為我不好」這種想法改為「 Ta甩了我可能是因為我不好,也可能不是」。
練習積極的敘事也很重要。比如透過書寫練習,或是在與朋友聊天中,注意自己是如何講述和解釋自己的感情經歷的,然後有意識地轉變。
圖片來源: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
其實,親密關係始終只是所有社會身份和關係中的一種,不論是一段好的或是糟糕的關係,其實都不能完全決定你的生活、情緒走向和人生價值。
希望這份應對親密關係挫折的「健康配方」,能夠幫助你走出創傷、走向親密,或是走向孤獨的榮光。相信那時候的你,一定也擁有了更為成熟堅定的勇氣。
以上。
今日互動
結束一段關係後,
你是如何進行自我調整的?
References:

[1]Costa, P. T., Herbst, J. H., McCrae, R. R., & Siegler, I. C. (2000). Personality atmidlife: Stabilility, intrinsic maturation and response to life events. Assessment, 7(4), 365-378.
[2]Slotter, E. B., Gardner, W. L., & Finkel, E. J. (2010). Who am I without you? The influence of romantic breakup on the self-concept.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6(2), 147-160.
[3]Allemand, M., Hill, P. L., & Lehmann, R. (2015). Divorce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cross middle adulthoo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2(1), 122-137.
[4]Lancer, D. (2020). Recovery from Rejection and Breakups. Psych Central.
[5]Murray, S. L., Rose, P., Bellavia, G. M., Holmes, J. G., & Kusche, A. G. (2002). When rejection stings: How self-esteem constrains relationship enhancement process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3(3), 556.
[6]Neuman, F. (2013). The Effects of A Bad Previous Relationship. Psychology Today.
[7]Howe, L. C., & Dweck, C. S. (2016). Changes in self-definition impede recovery from rejec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2(1), 54-71.
[8]Neff, K. D. (2003).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cale to measure self-compassion. Self and Identity, 2(3), 223-250.
本文關鍵詞:親密關係挫折、失戀、分手
歡迎大家在 KY 賬號內搜尋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沒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圖片源自網路,侵權請聯絡
搜尋文章丨心理測試丨招聘丨轉載丨合作 請戳選單欄
作者 / 47
合作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編輯 / KY主創們
我們同時提供專業的心理服務,
包括:即時諮詢、心理教練、心理諮詢等,
歡迎使用 知我心理小程式 或 知我心理APP
點點 在看,在挫折後遇見更加成熟的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