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會談進展超預期,華爾街機構如何看待中國資產

2025.05.12
本文字數:2551,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周艾琳 
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據新華社,5月10日至11日,中美雙方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經貿高層會談。12日,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宣告釋出,雙方關稅大幅下降。
美方承諾取消對中國商品加徵的共計91%的關稅,修改對中國商品加徵的34%的對等關稅,其中24%的關稅暫停加徵90天,保留剩餘10%的關稅。相應地,中方取消對美國商品加徵的共計91%的反制關稅;針對美“對等關稅”的34%反制關稅,相應暫停其中24%的關稅90天,剩餘10%的關稅予以保留。
至此,美國今年對中國加徵的關稅剩下30%,包括4月前徵收的20%芬太尼關稅和10%的“對等關稅”。
當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大幅反彈,港股跳升,恒生指數收盤漲2.98%。
貝萊德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宋宇對第一財經表示:“會談取得的效果大幅超出預期,明確雙方下一步持續溝通有積極意義。美方指定的負責人人選有利於解決雙邊分歧,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表達了不脫鉤的積極表態,體現了更加務實的態度,會影響到市場對全球整體經貿衝突進展的判斷。”
經貿會談進展提振中國股匯市場
截至北京時間12日17:00,美元/離岸人民幣報7.2074,人民幣日內大漲近300點;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宣告釋出時A股已經收盤,當日上證綜指上漲0.82%報3369.24點。港股則因宣告大漲,恒生科技指數飆升5.16%報5447.35點。
卓越發展研究院院長、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喬依德對第一財經表示,聯合宣告體現了“對等”原則,有利於管控中美雙方的分歧。在他看來,美國部分產品如大豆等有替代來源如巴西,但中國很多產品難以找到很好的替代,這使得美國在貿易戰中面臨壓力。此外,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減稅、關稅等政策相互矛盾,難以全部實現目標,例如減稅可能導致財政收入減少,關稅大幅提高卻可能收不上來,還可能影響經濟,因而美國存在調整關稅的壓力。
喬依德也提及,在4月於華盛頓舉辦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春季年會期間,他所參與的某場研討會上恰逢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Stephen Milan)發表演講,米蘭主張減稅、放松管制、實施行業關稅,但並未提及推動美元貶值,事實上坊間大肆討論的“海湖莊園協議”(米蘭被認為是幕後軍師)並未被當前的華盛頓各界過多討論,美國更關注的問題仍是貿易公平。
宋宇則對記者表示:“雖然還需要很多細節,但雙方宣告明確表示取得了重大進展。這次雙方在會後宣告的調子相當一致,這應該體現了共識較多。”貝萊德方面認為,中美雙邊關係進展不是零和博弈中的和解。比如,加快放開市場準入既符合中國經濟改革的方向,也有利於雙方關係的改善。
在此背景下,宋宇認為,這一系列變化應該會加強國內外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信心,中美關係取得進展是近期宏觀形勢改善的一個重要方面。4月資料顯示,中國出口韌性比預期強得多(同比仍增長8%)。此外,經濟政策支援加碼。上週,三部門宣佈的一攬子金融政策,傳遞了對宏觀經濟的支援訊號。“我們預計雖然中美關係取得重大進展,但經濟政策仍將加大力度,保持年初以來取得的良好勢頭。”
當前,高盛也維持對中國資產超配的觀點。該機構稱,過去一個月,MSCI中國指數已幾乎收復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實施以來13%的跌幅,年初至今則累計上漲12%。中國金融資產保持了韌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過去一個月裡升值1.7%。
在高盛看來,市場普遍將這種強韌表現歸因於幾個因素——美元全線走弱;中美貿易緊張關係出現緩和跡象;硬資料顯示中國經濟增長穩健;中國國內推出切實有效的寬鬆政策。因此,高盛在區域配置建議中維持高配中國股票,並上調了2025年指數每股盈利預測。相應地,該機構將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12個月目標點位分別小幅上調至78點和4400點,對應7%和15%的潛在回報(相較於上週五收盤)。
關稅後續和盈利走勢仍是關鍵
儘管中國股市、匯市持續反彈,不過在機構看來,關稅的後續進展和中國企業整體盈利情況的變化仍然至關重要。
澳新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在最新報告中稱:“我們預計中美兩國將在大約一個月內就進一步緩和局勢展開討論。預計到2025年7月中旬美國債務上限臨近,再加上價格壓力,這將促使美國參與更多的貿易談判。接下來,我們認為雙方將專注於建立一個貿易模板,並且最終的協議將在美國2026年中期選舉前達成。”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策略師王瀅對記者提及,關稅降低對中國股市構成利好。鑑於雙邊關係中存在諸多問題,如何實現持久的解決方案仍待觀察。
她也表示,未來仍需關注一系列相關問題,例如美國存託憑證(ADR)摘牌、投資限制以及技術出口禁令。摩根士丹利當前繼續主張採取平衡的投資策略,持有離岸市場的優質大盤網際網路股票和A股市場的藍籌消費股,同時保持一定的防禦性投資敞口。
同時,隨著亞太股市經歷了一波不小的估值修復,投資者也密切關注盈利復甦能否跟上。
高盛亞洲股票策略師慕天輝(Timothy Moe)表示,經歷了強勁的反彈後,MSCI亞洲除日本外指數已從4月初的暴跌中完全恢復,並回到年初至今的高點附近。反彈動力在於,圍繞貿易協議的訊息有所增加,壓力指標已從近期的極端水平回落,美元走弱,投資組合資金流顯示出重新冒險的初步跡象。
就中國而言,高盛中國股票策略師王凱(Kevin Wang)近期的研究顯示,隨著最新財報季接近尾聲,一些關鍵趨勢和主題值得關注:H股仍領先於A股。MSCI中國指數2024財年利潤同比增長14%,而滬深300指數(剔除金融行業後)約為4%。受通脹下行的影響,A股公司營收增長放緩,尤其是上游行業的營收增長。
積極因素則在於,迄今為止,出口商報告的業績表現穩健,海外銷售敞口升至歷史新高。美國關稅的影響可能在未來幾個季度開始顯現(如今則有望緩和);由於需求仍待提振,資本支出增速放緩至歷史低點(同比下降4%),但AI或將改變資本支出格局;2024年名義股息和股票回購總額達到3.5萬億元人民幣,推動股東總回報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3.6%)。
在此背景下,本週的重磅財報備受關注。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陳杰瑞(Jerry Chen)對記者稱,京東、騰訊、阿里等中國科技巨頭將於本週公佈最新業績,其中阿里的商業零售和雲業務表現強勁,但其股價今年已累計上漲48%,遠超騰訊的20%;相比之下,市場普遍對騰訊持積極態度,它被認為是AI應用最大受益者;而京東因受外賣業務訊息的影響,市場對其2025年下半年的利潤基礎存在擔憂。
微信編輯 | 夏木
推薦閱讀

多地宣佈發錢獎勵結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