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日本23年的中國家電,這個春節雪恥了!

這個春節的震撼,是DeepSeek給的。而相較於DeepSeek帶來的驚喜,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這個春節中國家電在日本市場的逆襲。
十年之間,中國家電品牌無聲無息中完成了產業逆襲。
從中國家電逆襲日本市場與到 DeepSeek 震撼世界,這兩個看似不相關的事件,實則反映出一個共同趨勢 —— 中國正在重塑商業權力。
作者 | 李東陽
來源 | 李東陽的朋友圈ID:LDYMarketing 
金錯刀(ijincuodao)授權轉載
這個春節的震撼,是DeepSeek給的。
這個烙印著深深中國ICON的AI大模型不僅震撼了矽谷、華爾街,也第一次讓中國科技這麼有真實體感的揚眉吐氣了一回。
而相較於DeepSeek帶來的驚喜,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這個春節中國家電在日本市場的逆襲。
如果春節期間你到日本旅遊,大機率會看到這樣的景象:過去中國遊客熱衷逛的家電區裡,商品七成以上都是來自中國的品牌:海爾、海信、TCL等等。
圖注:日本賣場裡的中國家電品牌
而在10年前2015年的春節,彼時的消費圖景是這樣的:杭州大媽在大阪Bic Camera搶購6臺馬桶蓋、中國遊客赴日本爆買家電。
甚至出現上海遊客因電壓問題導致日版水波爐罷工,催生專門維修日系家電地下產業鏈的魔幻事件。
十年之間,中國家電品牌無聲無息中完成了產業逆襲。這雖然不及DeepSeek“尖端科技”帶來的心理震撼,但如果把時間線拉長到20年週期裡去看中國家電乃至製造業的恥辱前史,這顯然絲毫不遜於DeepSeek之於AI界的重大意義。
從“爆買”到“逆襲”
中國家電雪恥了
如同春節檔電影《哪吒2》裡哪吒在三昧真火裡的蛻變一樣,中國家電如今也正在經歷這樣的涅槃時刻。
根據日本調查公司BCN的最新調查資料,2024年中國電視品牌在日本市場的佔有率首次超過50%。其中,海信集團以41.1%的市場份額領跑,其從東芝收購的子品牌REGZA佔25.4%,自有品牌佔15.7%。TCL科技集團則以9.7%的份額緊隨其後。
圖源:2024智谷趨勢;資料來源:日經中文網
與之相對應的,日本本土大企業索尼和松下的市場份額均低於10%。
而在這樣的宏觀資料之外,還有著諸多真實可感的細密註腳:
海信《原神》聯名遊戲電視在秋葉原引發千人排隊,宅文化研究者發現其"璃月風散熱孔設計"帶動中國美學認知度提升38%。
海爾 ×《原神》聯名冰箱在秋葉原旗艦店首發3分鐘售罄,二手平臺溢價達300%,Z世代買家佔比89%。
TCL 賽博霓虹洗地機在涉谷109大廈快閃店單日排隊超2000人,限量版被潮牌AMBUSH主理人曬圖引發搶購。
圖源:小紅書網友
而僅僅把時間往前推十年,消費的映象是完全相反的。彼時,松下、索尼、東芝等品牌,憑藉先進的技術和精湛的工藝,成為了高品質、高科技的代名詞。
2015年,一個能沖洗、加熱、消毒的馬桶蓋可以讓中國大媽趨之若鶩、瘋狂搶購,"東京電飯煲朝聖之旅"成中產標配,虎牌IH加熱技術被神話為"煮出銀座米其林的味道"……
當2002年海爾首次以自有品牌“Haier”進入日本市場,一定不會想到23年後的今天中國家電會對日本友商形成如此大的壓倒性勝利。
根據日本官方釋出的《通商白皮書》顯示,40%的商品高度依賴中國,在全部的4300種商品裡,有1406個商品超過一半的進口額來自於中國。這已經是日本從美國進口商品數量的2.5倍了。
其中還是家電最給力,像冰箱、電視和洗衣機等家電,日本從中國進口的數量佔到總進口額9成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家電在日本年輕人中有著極高的人氣,其中海信在30歲及以下的年輕人中佔比高達45.8%;而TCL的使用者年齡大多數在30多歲或以下,佔比達到了53.6%。
這種戲劇性反轉背後,是製造業底層邏輯的重構。
十年前需要海運集裝箱搬運的"技術神像",如今化作日本青年手機裡的米家APP控制指令。
當大疆植保無人機在北海道稻田噴灑出"春節快樂"的軌跡時,這場跨越十年的產業革命終於完成其歷史性閉環——從產品出海到標準輸出,從硬體搬運到生態移植,中國製造用十年時間改寫了太平洋兩岸的商業敘事。

中國製造的技術暴力

擊潰“家電王國”日本
一切商業的答案都要從技術、消費者那裡去尋找。
10年之前,中國消費者愛上日本電器也是技術崇拜下的產物。彼時,松下奈米水離子吹風機技術專利壁壘讓中國代工廠束手無策;東芝渦旋壓縮機誤差控制精度0.01mm成行業天花板;採用智慧IH加熱技術的日本電飯煲讓無數中國胃趨之若鶩……
當下,日本年輕人愛上中國家電也遵循著相似的邏輯。
海爾磁懸浮空調壓縮機實現0.001mm奈米級懸浮,三菱重工主動尋求技術授權。
TCL針對日本"一戶建"住宅特點開發的壁掛式滾筒洗衣機,厚度僅28cm卻保持10kg容量,上市三個月即登頂樂天家電新品榜。
科沃斯窗寶W1 Pro厚度僅6.5cm卻具備30N吸力,在東京23區單身公寓市佔率達39%。
華為Sound X音箱用竹纖維振膜實現0.03%失真率,被澀谷音訊發燒友評為"平成廢柴的令和救贖"。
圖注:華為Sound X鎏金劇院版
追覓洗地機推出"賽博霓虹"系列,7種漸變光效支援Apple Watch控制,女性使用者復購率超本土品牌3倍。
技術之外,在對待消費者的服務之上,中國家電也趨於極致化。
透過3D列印分散式製造節點,美的洗碗機能根據訂單即時調整門板花紋,從下單到配送最快僅需36小時。
格力電器在日本47個都道府縣部署的AI診斷無人機,能在接到報修請求後30分鐘內抵達現場,透過增強現實技術指導使用者完成80%的常見故障處理。
在災害多發的日本東北地區,海爾的防震自斷電冰箱成為社群應急物資標配。
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日本本土家電品牌的潰敗。一項來自松下控股2021年的調查則顯示,回答“知道松下這個品牌”的20多歲年輕人僅為53%,比2016年降低29個百分點。
對於新一代的日本人來說,沒有什麼所謂“愛國主義”,東西只要好,自然就會去買。
圖注:日本銀座的海爾廣告牌
這種消費遷徙背後,是日本年輕世代對中國製造的認知重構。本質上是新一代中國企業用"技術力+文化力"的組合拳,在日本人最引以為傲的製造領域完成了"超本土化"逆襲。
就像東京大學生在論壇寫的:"以前覺得中國製造是便宜貨,現在發現他們比我們更懂怎麼讓科技變得性感。"
當松下電器社長在財報會議上用"黑船再來"形容中國企業的衝擊時,他或許忽略了這場變革的本質——這不是簡單的市場替代,而是東亞製造業生態的重新融合。
從家電到DeepSeek
被中國重塑的商業權利
這是一場事關新商業正規化的戰爭。
2015年那場“爆買馬桶蓋”的鬧劇,本質是製造業時代的技術崇拜。彼時中國中產階層對日本製造的追逐,如同中世紀信徒觸控聖物,試圖透過東芝電飯煲的IH加熱圈,觸碰現代文明的溫度。
十年後,TCL壁畫電視在秋葉原引發的搶購狂潮,如同一場精心設計的文化反攻:
3.5毫米超薄屏上的動態浮世繪,開機時《鬼滅之刃》角色從葛飾北齋的浪花中破屏而出——這種將江戶美學與二次元暴力美學的嫁接,讓日本年輕人在熟悉的符號中遭遇到東方技術的猛烈衝擊。
當日本青年在社交平臺曬出用海爾《原神》冰箱製作的“提瓦特料理”,他們參與的不僅是一場消費狂歡,更是一次數字時代的朝貢貿易——用資料流量向中國主導的新商業文明納稅。
如果說中國家電對日本市場的佔領是關於過去的一場商業清算,那DeepSeek帶來的則是未來商業話語權的定義。
當京都大學教授用DeepSeek大模型破譯千年古籍、當它在日語N1考試中準確翻譯出《平家物語》中“諸行無常”的佛教哲思時,京都學派學者驚覺的,來自東方的AI不僅在重構文化解釋權,也讓商業世界的權力砝碼,在太平洋西岸開始重新校準。
一定程度上來說,從中國家電逆襲日本市場與到 DeepSeek 震撼世界,這兩個看似不相關的事件,實則反映出一個共同趨勢 —— 中國正在重塑商業權力。
正如一位日本家電觀察者所說,“過去我們用集裝箱運輸商品,現在用光纖傳輸認知。”
可以確定,這場商業權力的轉移早已超越經濟範疇,開始重寫太平洋兩岸對“現代性”的定義。
而這種定義的具體形態,或許會像TCL壁畫電視上流動的富士山影像:看似是日本美學符號,實則每個畫素都由中國自主的顯示晶片驅動。
也如同DeepSeek所觸發的關於未來由中國主導的商業世界的無限想象。
圖源:參考訊息微博
一個側面佐證是,對於DeepSeek人工智慧模型,以歐美為中心,“戒備情緒”不斷增大。
2月1日,日本數字大臣平將明也表示,如果在處理個人資訊等方面存在擔憂,希望各省廳人員謹慎使用中國初創企業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開發的人工智慧模型。
很大程度上,中國科技企業正在創造的,是一個硬體與軟體、現實與虛擬、東方與西方深度糾纏的新商業世界。
只是當新時代來臨,舊世界的人已經開始害怕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