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笠為什麼被國男集體抵制

成為修明札記資深讀者點選上方「修明札記」→右上角選單欄→設為星標
楊笠在京東被抵制的訊息在網上炸了,我的朋友圈、微信群很多人都在討論,今天我也來聊聊,但我不會從女權、男權的角度去寫,這種意識形態的撕逼一點意義沒有,我會從中國文化、社會學的角度聊聊國男為什麼破防。
在進入正題前,先聊下楊笠的困境。
很多人說楊笠是激進的女權主義者,我覺得未必,脫口秀是楊笠的工作,楊笠要想出位,必須要蹭網上的熱點,她不想她的團隊也得逼她蹭,她自己的觀點並不重要。演員最害怕的就是默默無聞,楊笠說些過頭話引起關注,我倒覺得無可厚非,這只是一種生存策略。
有太多人,公眾形象和私下形象不符,遠的不說,就說司馬南和陳平兩位老師,網上說的和私下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脫口秀中的楊笠只是一個被有意塑造的人設。
但楊笠顯然低估了自己“出圈”的程度,沒料到自己已被廣大國男塑造成“敵視男人”、“收了境外勢力資助”的女權主義頭子,他們將生活中所有的不順都發洩在楊笠這個靶子上,楊笠到哪,他們就追到哪。

人最怕被定義,一旦被定義,就很難走出來。比如哈里斯為什麼支援率上不去,就是很多選民對她2019年的表現念念不忘,認為她本質是一個極左,即使哈里斯不斷往中間派靠攏,擔任檢察官期間也曾嚴厲對待非法移民,但公眾只會記住你出圈的那一刻。

現在的楊笠,也是騎虎難下了,她得罪了社會中最卑微、最脆弱、最敏感的一群人,他們除了僅有的一點自尊已經一無所有。
要說楊笠的錯,就是她不該接京東的廣告,京東作為一個直男使用者主導的平臺,怎麼會容忍楊笠呢。她不如一條路走到底,還能贏得女性群體的絕對擁護。
說完楊笠,進入正題,聊聊我們社會中最卑微、最脆弱、最敏感的中低層國男們。
楊笠的影片,我完整看了,確實說的更像是中低層男性,而不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男性。尤其是“長得奇形怪狀敢上舞臺,不去整容”、“考了40分在班內炫耀”、“普通且自信”、“小腦瓜裡不知道想什麼”幾個細節,呈現的完全是一個外貌不出眾、學習成績差還滿不在乎的普通人形象,就似魯迅作品中的孔乙己或阿Q。

這裡就犯了脫口秀的一個大忌,調侃強者但不要調侃弱者,在美國,脫口秀可以隨便調侃大人物,但不能隨便調侃黑人、殘疾人、女性等弱勢群體,除非演出者自己也是該群體的一員。

這個原則很好理解,一是符合鋤強扶弱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強勢的一方往往更加寬容,不會在意別人的三言兩語。
那些真正掌握權力和財富、不斷潛規則女性的中年油膩男,要麼不關注楊笠,要麼聽到也一笑了之,就算對她不滿,也不會抽出一個小時和楊笠對線,畢竟他們的時間成本太高了。

就連楊笠自己都說“只有成功的男人才不會破防”,這說明她也隱約意識到普通男性的弱勢地位,認識到他們的激烈反應是不成功的表現。或許會有人說,“普通男性並不弱”,但首先弱勢本身就不是一個完全客觀的標準,它也受該群體的主觀認知和與其他群體比較的影響。

而客觀講,在中國傳統父權制社會中,普通男性確實居於弱勢甚至悲慘的境地。

傳統價值觀對男性在世俗成就上的要求高於女性。社會給男性的壓力遠大於女性。

父母對女兒的期盼是:“不用太出眾、收入太高,有個好學歷嫁個好人家就可以了。““女孩子不要去外面闖蕩,在家附近找個穩定工作就可以了。”包括女生在高中時選文科更多,大學時選師範更多,都是父母和社會規訓的結果,它側面反映社會對女性物質上的成功要求並不高。

相對於女兒“賺大錢,當大官”,父母更希望她平平安安,儘早結婚生子,人們都認為做大事是男人的責任。
聽起來,這個社會規則對男性很有利,但我們要知道,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是非常難的,能達到丈母孃和父母要求的男性少之又少,可能不會超過男性人口的20%。如果以進入體制內,獲得編制為標準,則只佔男性就業人口的5%左右。
大部分男性,終其一生,都無法達到社會對他的要求,終其一生都要遭受別人的白眼。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做普通人就代表失敗,對男性尤為如此。
在古代,這一邏輯體現更為嚴酷,一份對19世紀末中國村莊的調查顯示,70%的男性會絕嗣,今天的大部分人,是100多年前,前30%男性的後代。

在父權文化中,如果女性要反抗父權,自然要付出極高的代價,但如果女性順服父權,大多數可以得到一個兜底的保障,雖然過得不好但總能過下去。

男性的處境要極端的多,如果反抗父權,一樣會遭受代價,即使順服父權,大部分男性仍會是失敗者,被社會主流拋棄,淪為農村裡的老光棍,父權社會的好處,只集中在前10%的男性身上。
普通男相比女性的優越感是“自己可能成為那10%”,但實際總是那剩下的90%。
這裡就不難理解為何普通男性會有楊笠說的諸多奇怪的症狀,這不是因為他們自信,而恰恰因為他們自卑,他們的精神已經處於崩潰邊緣,已經到了需要假裝傲慢才能證明自己價值的程度。
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不同,講求“槍打出頭鳥”,奉行的是低調、謙遜的文化,中國家長很少鼓勵孩子要自信,大多數家庭只會教育孩子謹小慎微。普通人過度自信甚至傲慢是被中國文化不容的存在。
“考了40分到處炫耀”“向女性吹噓自己的成就““講一些女性聽不懂的東西”不是自信,而是極端絕望和無奈的表現,“不要臉“的背後其實是心理的極端脆弱。
正如魯迅《阿Q正傳》中的阿Q,雖然身處社會底層,但仍然嘴不饒人,天天搞精神勝利法,被趙太爺打了還能炫耀是和趙太爺扯上了關係,被人羞辱就說“我們先前比你闊多了,你算什麼東西”,被其他人欺負了就說“我總算被兒子打了”。

還有孔乙己,被人抓住偷書也要說“讀書人的事能說是偷嗎,是竊書”。我們看起來很可笑,但代入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主人公的處境,更會覺得他們可憐。

今天和朋友討論,他就說女性的社會化程度是更低的,因為長期社會規訓的原因,很多女性對中國社會幾乎一無所知,而男性即使學歷再低,至少也受水滸傳、三國演義和帝王將相故事的影響,多少懂得一些。

在面對中國獨有的問題時,受過教育的青年女性很難從經驗去判斷,只能拿西方左派的舶來品去強行解釋,最後導致理解越來越錯誤。
當然,也不是所有女性都不理解,今天和鳳來儀討論,他就說在中國,女性如果擺脫了規訓,理解了父權社會的本質,賺錢會更容易,他身邊不少女性就透過鑽父權社會的空子,利用女性優勢賺了大錢,但這種人既然成了受益者,自然不會跳出來反對父權。
最終網路輿論場就變成了主流社會失意者的發洩場,一邊是有點學歷和能力,但被主流社會排斥的獨立女性,一邊是讀過些書,但在雄競中落敗的男性失意者,做題男與做題女掐的不亦樂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毫無幫助,最後大機率還是王八看綠豆,彼此配對。

當然說了這麼多為國男辯解的話,國男是不是沒有責任呢?當然不是,責任還很大,畢竟很多國男明知現狀對己不利,卻還支援現狀,還反對試圖改變現狀的人,這說到底,不還是自作自受嘛。


目前星球開啟了“修明一週政經觀察”,會收集、分析國內外的重大事件,每一期1000字左右,內容簡明扼要,不會給大家增添閱讀負擔。
歡迎想要了解國內外大事,進行海外投資的中產,對未來感到迷茫的學生加入,我相信我的資訊能幫到你們。

加入星球后有3天的退款期,如果3天之內覺得內容不滿意,可以隨時退款,讀者們不用擔心。


加入星球后,可以加入VIP群,與我和群友們交流。歡迎大家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