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可閱讀的歷史

老錢風的人士也有一些。坐擁昔日法租界或公共租界花園洋房,有專業有愛好有點小名氣還知冷知熱會做飯,早已沒有急切的動力去奮鬥。
他們過得放鬆體面,在臨期進口超市買紅酒,在外貿小店買汗衫,騎個單車四處逛,保持著唯上海“上只角”“準老男人”才有的情趣。生活有點暮氣,卻也溫暖。
即使在口罩時代,說實話,生活幾乎都未曾遭到實質性衝擊,基本維持著中年雍容的狀態。不過,這兩三年許多人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都得面對行業改革。
當然,同樣面對生存焦慮和賽道變化的可能,有人看到破局希望,有人試圖螳臂當車。更多人選擇按兵不動,能苟則苟,等待時機。

毫無疑問,公檢法司和醫院高校一直會是強需求。而傳統媒體、廣告、出版、設計等業態早已淪為如今的弱需求。
為什麼弱需求轉型很難,其中重要原因是它們都曾經是強需求。
一邊渴望破局,一邊恐懼代價,一邊鄙視世俗,一邊又依賴世俗的認可。這些累,往往不是真的身體透支和經濟拮据,而是精神內耗,是站在十字路口躑躅觀望的焦慮。
因為在上海,能學文學、新聞、藝術、戲劇影視、社會學、廣告學、設計、哲學這類不容易變現只為陶冶自我的文科專業的男女,雖未必富二代,但家底通常都不會薄。
這些專業在拋物線呈上升趨勢的時代,也都曾有過風口,享受過時代紅利。
記得20多年前正是報社風光無限的時代,我的一個熟人承包過國內某熱銷都市類報紙的中縫廣告,然後再將其分租出去,相當於二房東,也賺得盆滿缽滿。
聽說毗鄰報社大樓的高階商住兩用樓裡,一度有許多這樣的公司。至十二三年前,報社經營已經走下坡路,在最熱門報紙登個通欄,次日即可見報且附贈許多優惠,目的是留客。再往後幾年,登訃告也成了經濟增長點……如今,傳統媒體進入了寒冬。
設計行業也遇到不少困境。好友是某國有設計院的當家人,以前能接到的多是大型商業綜合體、跨海大橋等體量的專案,如今當家人得下沉到村鎮,公關許久,也不過接到鄉村土路改造等“蚊子肉”。
如今,實體商廈關門歇業的也為數不少。市區很多大商廈都在升級改造,力圖透過空間改造、業態最佳化、文化勢能等迭代升級,在強競爭與新消費的擠壓下仍有一塊立足之地。
很多商廈目標客戶鎖定二次元青少年和銀齡族。新的商業綜合體也常常命名為“裡”“場”“天地”“城”等命名,強調新消費場景。
也有許多商廈淘汰出局。每每與好友經過西區他朋友開的商廈時,我們總會十分唏噓。
兩年多前,我們在商廈頂樓的私人會客廳、老闆的“自留地”唱歌、下棋、看高加索犬,俯瞰虹橋風景,到如今人去樓空,高加索犬去世,商廈變成了一座死樓,老闆也已舉家遷往海外……


一個不斷宣佈隱退的時代正在加速度地到來。人工智慧等高科技讓人意識到這個世上存在的知識都已經不再是門檻,而瓊瑤、大S們的離世也預示著俠骨柔情的時代已經徹底告終。
單位附近開了十年的半層書店已於最近正式結束營業。書店致意讀者:十年相伴,後會隨緣。
在結束營業前我特地去了一趟半層書店,雖說是打烊狀態,但店裡依舊整齊樸素,保持著一個獨立書店特有的矜持,而附近馬路也處於清理、整合、靜止狀態,事實上,上海市中心許多小馬路都處於這樣的狀態,封起的門窗上用溫馨的圖畫粉飾牆體,用最柔和的筆調完成權利宣言,它們距離重塑、重生、重燃,還遠。
而我每年要有150次相見的武康大樓所在的“西區五角場”也催生了一種新職業——專門為人有償拍攝與武康大樓合影的民間攝影師們,他們中有不少是精幹的中年人。裝道具的帆布包藏在角落裡,按客戶需要隨時拿出墨鏡、油紙傘、模擬冰激凌甚至民國風假髮等道具進行設計。
看來這個賽道也很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武康大樓吃武康大樓並不令人難堪。景氣不佳,年輕人迷惘,中年人焦慮,銀齡老人活潑歡快,圈層是割裂的,武康大樓卻都能他們開心。
這棟樓慷慨地哺育了很多人很多年,並給他們不動聲色的體恤與體面。
變革時代,今年以來我身邊離得很近的三位50+上海型男的工作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一位是主動求變,兩位是被動改變。
值得欣慰的是,三位上海型男的變革結果都不錯。兩位火力全開,揚眉吐氣,涅槃重生後實現了壓抑多年的職業理想。一位更換賽道,遠離內卷和焦慮環境,進入特色中等職業教育領域,都市田園牧歌式的工作,讓他充滿蓴鱸之思,萬般妥帖。


上海是中國吸納西方文化最為普遍與深透的城市,也有著先敬羅衣後敬人的世俗,實現階層躍遷同樣很難,官員、富商、名流、優秀專業技術人士、中產階級等早已各就各位,昔日上海相對公允的競爭機制和較為清晰的上升渠道,能讓人聞到機遇的味道。
而今,在我看來已是優雅的暮光之城。
都市生活的本質是競爭,摒棄了高階商務風、老錢風的都市中年職人們,彷彿已不怎麼揹包了,尤其是奢侈品包包,寧願讓它們躺平在家裡。
包包不再是安全感和情緒價值的來源。實在有東西要裝,時常會摸出個帆布袋。他們都開始追求反logo式生活,記得今年大年初一時,在我們的小群,友人說:新年好像已經過去了。
另一友人說:新年過去就面臨各種壓力了。之前都在用春節做擋箭牌。新年不能過去啊。
躺平也許是等待下一個風口的姿態,因為在絕大多數時候,不被看見也是一種福氣。拒絕PUA,把注意力永遠放在自己身上。
人到中年,該苟就苟,該變就變,心法上要靜,一切聽從內心的聲音。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期,珍惜那個還能為你託底的企業和教你控局的人。一次學透一件事,將自身特質轉化為生態位競爭優勢。
很多時候逆襲正源於對自身稟賦的清醒認知與戰略級運用。
/// END ///
No.6296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何菲
作者簡介:專欄作家,中國作協會員,上海市作協會員,國家二級音樂編輯,SMG知聯會會員,長寧知聯會會員。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影片號】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