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烏衝突最新訊息!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3月15日,烏克蘭媒體報道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已決定組建一個代表團與合作伙伴進行和平談判,代表團由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烏克蘭外長瑟比加、烏克蘭國防部長烏梅羅夫等人組成。
據法新社訊息,澤連斯基任命的官方代表團代表烏方參加任何可能的和平談判,以結束俄烏衝突。
另外,當地時間3月15日,英國首相斯塔默與多位領導人舉行線上會議,討論烏克蘭問題。會後斯塔默在唐寧街10號首相府舉行新聞釋出會。
斯塔默在新聞釋出會上強調,如果烏克蘭與俄羅斯未達成和平協議,各方同意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支援,加強烏克蘭防禦能力,以阻止任何未來可能的安全威脅。

澤連斯基:烏軍未陷入包圍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3月15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其官方社交平臺發文稱,聽取了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的報告。
澤連斯基表示,烏軍在庫爾斯克部分地區的軍事行動仍在繼續,各部隊嚴格按照要求執行任務。烏軍未陷入包圍。
烏克蘭國際文傳電訊社15日援引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的訊息說,烏軍已離開俄羅斯庫爾斯克州蘇賈市並向烏邊境方向移動。
報道說,截至15日8時,過去一天內烏俄軍隊在庫爾斯克州發生20次衝突。俄軍對烏軍發動19次空襲,投擲28枚航空炸彈,並進行232次炮擊。
澤連斯基15日還在其官方社交平臺發文稱,烏導彈計劃取得顯著成果,烏克蘭新型“中遠端海王星”導彈已完成測試並“成功用於實戰”,射程一千公里。

烏克蘭獨立新聞社(UNIAN)推測稱,日前俄羅斯圖阿普謝煉油廠就是遭到了烏克蘭國產“海王星”導彈的打擊。
另外,澤連斯基呼籲合作伙伴繼續努力組建未來歐洲武裝力量基礎的部隊。
澤連斯基在官方社交平臺發文稱,烏克蘭認為必須對安全保障形成明確的立場,安全是建立可靠、持久和平的關鍵,需要繼續努力組建未來歐洲武裝部隊的基礎隊伍。
此外,澤連斯基敦促歐洲國家加強軍火庫和生產最先進武器的能力並加強烏克蘭的防空能力。

俄烏相互發動猛烈空中打擊
俄軍最新戰報
據參考訊息網援引外媒報道,俄羅斯和烏克蘭15日互相進行了猛烈的空中打擊,雙方都報告說有100多架敵方無人機進入各自領空。
另外,俄羅斯衛星社網站3月15日報道,俄羅斯國防部說,北方集團軍部隊在庫爾斯克州的進攻行動中收復扎奧列申卡村、魯班錫納村。
俄國防部表示,此外,俄軍還在果戈列夫卡、戈爾納裡、古耶沃和奧列什尼亞等居民點摧毀了烏克蘭武裝部隊的一個機械化部隊、兩個國土防禦部隊和一個突擊團。
俄國防部稱,在庫爾斯克的工兵將執行大量任務,因為烏軍部隊使用了不同型別的彈藥,包括來自北約國家的彈藥。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15日表示,在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作戰的烏克蘭軍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佩斯科夫對塔斯社說,放過烏克蘭士兵性命的提議仍然有效,但不會無限期持續下去。
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呼籲俄羅斯總統普京放過據信已被圍困在庫爾斯克的烏克蘭士兵性命。

北約表態,烏克蘭震動!
據參考訊息援引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3月14日報道,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認為,在俄烏衝突結束後,北約與俄羅斯的關係可以“逐步”恢復正常。
呂特14日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白宮會面後接受了媒體採訪,並發表了上述言論。他強調,目前尚未達到這一階段。他表示,當前仍需繼續“施壓”克里姆林宮,並“確保其準備好與美國政府及烏克蘭方面嚴肅談判”。
報道稱,這並不是唯一在烏克蘭引發震動的言論,媒體還特別關注了採訪中的另一個細節。當記者問及烏克蘭未來加入北約的可能性是否已被排除在談判之外時,呂特似乎點頭表示“是的”。
烏克蘭的主要媒體頭條都聚焦於這一部分對話。烏媒體報道稱:“呂特證實,特朗普已將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議題從結束戰爭的談判中移除。”
烏克蘭最大的數字媒體之一《烏克蘭真理報》在社交媒體上強調:“北約秘書長呂特表示,烏克蘭的成員資格已不再被考慮。”
這一表態在烏克蘭政界也引發反應。反對派議員阿列克西·貢恰連科在社交平臺X上寫道:“烏克蘭加入北約已不再被考慮。”這名議員補充說,如果沒有北約,烏克蘭將需要核武器來確保其未來的安全:“讓我提醒大家我之前說過的話。我們要麼有北約,要麼有核武器。現在我們沒有北約了,所以我們需要核武器。沒有其他選擇。”

G7威脅俄羅斯:
不接受停火,就接受制裁
據參考訊息網援引法新社3月14日報道,七國集團(G7)當天在特朗普重返白宮所帶來的震盪氣氛中舉行會議,威脅俄羅斯如果不接受烏克蘭已經同意的停火協議,將對其實施制裁,以此表明該集團的團結。
在14日上午發表的最終宣言中,G7成員國“重申堅定不移地支援烏克蘭捍衛其領土完整”,並提到了俄羅斯的“侵略”,這是美國新領導層避免使用的術語。
他們還“呼籲俄羅斯”接受烏克蘭在本週初同意的為期30天的休戰協議。如果俄羅斯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將考慮實施“新的制裁措施”。儘管形勢緊張,G7仍設法發出了同一個聲音。
報道稱,在離開魁北克之前,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再次呼籲俄羅斯和烏克蘭作出“讓步”。
G7外長們在加拿大夏爾瓦舉行了為期三天的會議。當下該集團的團結因特朗普的重新掌權而受到嚴重動搖。
G7還強調“有必要作出堅實、可信的安全部署”,以避免烏克蘭遭受“任何新的侵略”。
加拿大外長梅拉妮·喬利對G7表現出的“強大團結”感到高興。
英國外交大臣戴維·拉米則對最終宣言中的“有力措辭”表示歡迎。他說:“我們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但在更多問題上我們達成了一致,我們能夠找到共同點。”

民調顯示超半數美國人
不認同特朗普政府的烏克蘭政策
據央視新聞報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4日釋出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美國人不認同唐納德·特朗普政府的烏克蘭政策,對美方政策能否促成俄烏和平持懷疑態度。
這項調查由SSRS民調公司6日至9日在全美範圍隨機選取1206名美國成年人、以電話採訪和線上調查結合形式開展。結果顯示,59%的調查物件認為特朗普的做法“不太可能”或“根本不可能”給俄羅斯和烏克蘭帶來持久和平,41%的美國人認為“至少有一定可能”。
另外,59%的調查物件不贊成特朗普處理美俄關係的方式,55%的人不贊成特朗普應對烏克蘭危機的方式。一半人認為特朗普敦促結束俄烏衝突的方式對美國不利;相比之下,只有29%的人認為這樣做利好美國;20%的人認為這對美國“沒影響”。
這項調查還顯示,美國人對烏克蘭議題的看法與對特朗普新一任期外交政策的看法基本一致。54%的調查物件認為特朗普在外交事務上的決策有損美國國際地位,只有30%的人認為特朗普的做法對保持美國國際地位有利。
這項調查注意到,有相當比例的共和黨人或傾向共和黨者對共和黨籍總統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持懷疑態度,其中15%的人認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有損美國國際地位,18%的人認為他推動結束俄烏衝突的方式對美國不利,28%的人認為他的做法不太可能讓俄烏兩國實現持久和平。而民主黨人或立場傾向民主黨者對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更一致地持負面評價。
按CNN評述,特朗普1月就職後,處理外交事務可謂“開局一團亂麻”。比如,威脅以包括武力在內等手段獲得盟友領土、凍結美國對外援助專案、對多個國家“揮舞關稅大棒”、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和旨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等多邊合作平臺等。
此外,這項調查還發現美國民眾對傳統盟友的看法已然發生轉變。美國民眾對歐洲國家的不滿近年來日益累積,眼下只有58%的調查物件認為英國是美國的盟友,這一比例2018年為66%;39%的美國人認為德國是美國的盟友,而6年多以前是49%;認定法國為美國盟友的比例則從56%降至45%。
編輯|何小桃 杜波
校對|趙慶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社、參考訊息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