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718天
在南非召開的G20外長會議上,中國正積極拓展外交影響力,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因反對會議涉及“多元、公平、包容和氣候變化”議題選擇抵制決定缺席,使得中國有更多空間深化與非洲、拉丁美洲及亞洲國家的關係。南非外長理查德·拉莫拉(Richard Lamola)表示,魯比奧的缺席意味著美國最高外交官員未能在全球性議題上發揮作用,包括失業、糧食安全及人工智慧應用。此外,這也錯失了澄清特朗普政府削減美國國際開發署專案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機會,後者在2023年向非洲投入64億美元發展援助。前美國駐衣索比亞大使戴維·辛恩(David Shinn)指出,魯比奧的決定加劇了外界對“美國在非洲放棄軟實力,讓中國填補空白”的印象。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政府透過行政命令終止了總統管理學員計劃(PMF),切斷了這一長期被視為聯邦公務員人才培養管道的專案。該計劃自1977年成立以來,為應屆研究生提供為期兩年的全職崗位,涵蓋薪資、福利、培訓和導師指導,被譽為“首要領導力發展計劃”。此次決策可能對美國政府機構的人才儲備和公務員體系的長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在裁員規模上超出了特朗普政府的要求,引發科學資助機構內部的強烈反彈。該機構在週二晚間解僱了約10%的員工,共計168人,包括大多數試用期員工及所有專家。儘管並未被強制要求裁撤專家,NSF高層仍表示此舉是出於“公平考慮”。此次裁員行動正值政府效率部大力削減聯邦支出之際。該部門與人事管理辦公室(OPM)合作,最初的削減目標是對外援助和種族多樣性專案,但幾乎所有聯邦機構都已受到影響,或預計即將面臨裁員。NSF僅為少數被認為至關重要的試用期員工提供了豁免。

圖片來源於網路

馬斯克在其社交媒體平臺X上為德國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AfD)帶來了大規模曝光,但資料分析顯示,這對德國選舉的實際影響有限。自12月20日公開支援AfD並宣稱“只有AfD能拯救德國”以來,馬斯克已在X上釋出超過70條相關推文,向其2.18億粉絲推廣該黨及其領導人。儘管馬斯克的舉動引發外界對AfD與極右翼意識形態關聯的擔憂,但《華盛頓郵報》援引的分析顯示,其影響力或許並未直接轉化為選票。儘管AfD領導人愛麗絲·魏德爾(Alice Weidel)的X粉絲數量翻倍,但其中相當一部分並非德國使用者,這表明馬斯克的宣傳更多擴大了該黨的國際知名度,而非對德國國內選民產生實質影響。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政府在G7關於俄烏衝突的宣告中反對使用“俄羅斯侵略”一詞,此舉引發盟友不滿,並可能破壞西方在俄烏問題上的統一立場。據透露,美方堅持修改措辭,強調必須在俄烏之間做出區分,而不是將俄羅斯單方面定性為侵略者。這一立場變化與特朗普近期言論一致,他不僅指責烏克蘭是戰爭的責任方,還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為“沒有選舉的獨裁者”,並提議邀請俄羅斯重返G7。特朗普政府國家安全顧問華爾茲進一步批評基輔方面對美國的“不可接受的”言辭。此外,特朗普特使基思·凱洛格(Keith Kellogg)原定與澤連斯基會後的新聞釋出會也因美方要求被取消。

圖片來源於網路
相比2023年G7宣告五次提及“俄羅斯侵略”,美方現在推動以“烏克蘭衝突”替代更強硬的措辭,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在俄烏戰爭問題上的政策調整。這一立場在美國國務院的最新宣告中也有所體現,包括魯比奧與俄國外長拉夫羅夫在利雅得會晤後的通報中,兩次使用“烏克蘭衝突”(the conflict in Ukraine)這一表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