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yings :
趁著最近天氣冷,我又看了遍《請回答1988》。
不爭氣地又掉了很多眼淚,這次全都是因為一個人:
娃娃魚。
不少人曾經跟我一樣,只把娃娃魚當配角看。
他成績差,長得不帥,沒什麼感情線,在劇裡唯一的作用就是搞笑,甚至很少有人記得他的本名其實叫柳東龍,只記得諧音外號叫娃娃魚。
但這次我必須強調,看 1988 的第四遍,我已經不再糾結德善到底是選狗煥還是阿澤了,只想要一個娃娃魚一樣的好朋友。
娃娃魚才是雙門洞的靈魂啊。
他幽默,渾身長梗,是衚衕裡的弄潮兒,雖然學習不行,但唱歌跳舞騎摩托樣樣都會。更重要的是,會愛人也會生活。
我單方面宣佈,娃娃魚是雙門洞最好的朋友,沒有之一。


提起娃娃魚,所有人第一反應都是:搞笑。
B 站開啟他的混剪影片,滿屏的彈幕都是“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細扒了一下他出場的畫面,畫風一般是這樣的:

這樣的:

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作為“雙門幼兒園迎春花班”的班長,娃娃魚自比韓國“第二代笑星”李京奎,每幀畫面都在認真搞笑。

擠不上公交車,就從窗戶裡鑽進去,兩條腿在外面“飄”著走。

寶拉給他和德善輔導物理時提問:“70公斤體重的正煥,以20牛頓的力量,打了善宇,加速度多少?”
他舉手搶答,答的是:“你還真能忍。”
沒有物理常識,但有人文關懷。

課堂上,善宇問他有沒有鉛筆芯,他忙著祈禱:“沒有,我不養那種東西。”

小區裡進小偷,大家慌張地往外跑,娃娃魚是騎著掃帚來的,我看的時候差點串臺到霍格沃滋。

你可能不知道,娃娃魚有個夢想:上大新聞,佔一整個版面,像阿澤一樣出名。
最後也實現了——因為用大蒜治痔瘡上了報紙。

他也是實實在在的“臭屁朋友”,朋友們一起聊天的溫馨氛圍,總會被他一個屁給崩掉。

正經不來一點,消停不來一點,嚴肅不了一點。
遲到了,不影響開玩笑。

前一秒被咬了,不影響下一秒笑著吃鯽魚餅。

被手動閉嘴,

被捉弄,

被揪著耳朵當成人形掛件,

被“群毆”,

都不影響他在下一秒講段子扮鬼臉逗你笑。

德善失戀了,他講個笑話。

阿澤比賽失利了,他抖個機靈。

狗煥表白完尷尬,他打圓場活躍氣氛。

善宇和寶拉的戀情被發現,大家如臨大敵,他進去第一句就是:“幹嘛這麼嚴肅啊,反正早晚都會知道。”

有個片段特別能體現娃娃魚在雙門洞的重要性:
豹子女士的生日宴上,德善給退休的父親念感謝牌,所有人哭作一團,悲情的氛圍愈演愈烈。這時,娃娃魚放了首豹子女士的拿手曲目,現場又變得一片歡騰。

他是一個在任何沉重的氛圍裡,都能讓你開心的人。
說起來,娃娃魚對英語一竅不通,除了背代詞,唯一說出的一句英文是:
I can’t help laughing .
現在想來,這句話特別適合他。
生活的失落不會讓他周圍的空氣打結。他會扮鬼臉、講笑話、跳蹩腳的舞蹈,用盡一切方法告訴你:
朋友,開心點。

毫無疑問,娃娃魚是雙門洞走在潮流最前端的人。
看穿搭就知道了。
他的假領子集齊了紅色、藍色、綠色、橙色、黃色。在高中生清一色的黑白灰裡,娃娃魚鮮豔得像道彩虹。

他修學旅行要打摩絲,參加唱歌比賽要穿西裝戴墨鏡。
疊穿 5 層起步,假領子疊襯衫疊馬甲疊校服疊夾克,B 站上甚至有人專門出了他的復古穿搭的影片。

正峰是雙門洞行走的百度百科,娃娃魚則是傳說中的生活百事通。
當下最火的片子和小說,他能借到。

電視裡播的粵語流行歌,他能跟著唱。

他還有個響噹噹的名號,雙門洞跳舞最好的男人。

古早的機械舞,新流行的嘻哈舞,電視裡的辣身舞,他都能跟著跳。
可以 solo,可以男團 c 位,還憑藉著跳舞在修學旅行大放光彩,幫德善拿到了她一直想要的握握。


和同事聊娃娃魚時,我們不約而同地發出遺憾:“要是青春期能有一個娃娃魚這樣的朋友就好了。”
在四四方方的學校裡,跟眼前的卷子較勁的時候,其實很需要有個人告訴你,世界其實挺大的。
娃娃魚就是那個人。在他的世界裡,學習考試不是最重要的。
班上的同學忙著上晚自習時,他在準備參加全國歌唱比賽(雖然只唱了一句)。

衚衕裡的朋友忙著猜測初戀的心意時,他在學著騎摩托車。

他不會英語的慣用語,但流行歌裡的德語詞背得賊流利,連學霸善宇都豎大拇指。

他帶著好學生善宇和狗煥去成人影院,帶著衚衕裡的朋友玩大富翁,帶著德善去吃冰沙。
在高三的晚自習上,所有人埋頭做題時,娃娃魚外放了一首《l just called to say I love you》,拉著同學們一起放聲唱歌。

歌聲響起的那十幾秒的畫面,我記了很久。
那也是我們的青春,從高牆裡探出頭,喘口氣的十幾秒。
而娃娃魚是那個帶著我們爬出牆頭透氣的人。

我也是重溫才發現,看起來咋咋唬唬的娃娃魚,其實是全劇裡最溫柔細膩的人。
他會一邊喊著“傻瓜”,一邊貼心地幫阿澤換好電池,繫好衣服,收好行李。
知道阿澤比賽前壓力很大,會故作輕鬆地幫他緩解:“如果輸了,就趕緊回來請我們吃披薩吧。”

德善跳狗腿舞,他總是一邊皺眉嫌棄,一邊樂此不疲地加入。

善宇踩椅子耍帥,他計時、舉鏡子、鼓掌,給足所有的儀式感和情緒價值。

他知道德善沒有吃過冰沙,會很寵溺地告訴她,一會兒上兩份,你可以都吃掉。

他也會真心地為朋友感到開心。
阿澤贏了比賽,他開心地在房間裡跳舞。

善宇和寶拉複合,他因為最後一個知道而氣急敗壞:“我不是朋友嗎?”但轉眼就會為他們出謀劃策。

我很喜歡朋友的一句評價:娃娃魚雖然是幼稚的朋友,但也是讓人溫暖而安心的朋友。
你知道他明明說的是:“你們幾個晦氣的傢伙。”但其實心裡一直在擔心。

你知道他嘴上罵“你好貪吃”,但還是會掰一大塊巧克力給你。

你也知道他雖然吐槽“你比我都重”,但最後還是會揹著你去看球。

他是那個嘴硬但心軟軟的朋友,“嘲笑”你,“欺負”你,也認真地喜歡你和守護你。

眾所周知,娃娃魚還是雙門洞的“人生導師”。

他會深入地看到衚衕裡的每一個人。
知道阿澤贏棋不僅僅是因為聰明,還是因為他的勝負欲很強。
知道寶拉姐在男朋友面前其實並不強勢。
他會告訴正煥:“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就是讓你爸解氣。接受他。”

豹子女士不高興,他很快就明白是因為:媽媽要感受到被需要。

他也會一邊開玩笑一邊告訴阿澤:“天才是可以輸的。”

他告訴糾結為什麼沒有人愛她的德善:“除了等待被愛,你也可以去愛。”

我一直覺得,娃娃魚是整個衚衕裡最懂愛的人。
他懂朋友的愛、親人的愛、戀人的愛。
他知道愛需要主動,也需要表達。
德善爸爸退休儀式上,德善專門給爸爸寫了感謝牌,金社長要念。在場的人因為不好意思,都在阻止。只有娃娃魚鼓勵他念出來。

他也是最懂人生的人。
他懂得:
學習不是人生的全部。

解不過的題可以跳過。

懂得享受快樂和幸福的人生,才是真的人生。


這次重看 1988 時,我有一條印象很深的彈幕:“東龍從來不會缺席。”
他會陪德善遲到,陪善宇踢球,陪正八看電影。
他也會想辦法把所有的朋友聚在一起。
分享一個我重刷才注意到的點:劇裡的大部分聚會和活動,都是娃娃魚組織的。
他會排一個小時的隊,帶大家去看電影:

去西餐廳吃炸豬排:

在他們十幾歲的最後一天,也是他買了票,帶朋友們一起去看喜歡的大學歌謠季。

豹子女士的生日宴,是他一手策劃的。

善宇的婚禮,是他主持的。

他們長大後,娃娃魚也是最懷念青春時的人。
大家坐在一起給阿澤過生日,他感慨,這個房間真好,大家待在這裡,就像一切都沒有變過。

一起出去喝酒,他是那個最先喝醉的人,倚著牆角笑眯眯地回憶:“那時候可好了,是不是。”

網上有一條評論:娃娃魚是活在回憶裡的人。
當其他人離開了雙門洞,有了新的生活時,娃娃魚留在了雙門洞,他開了家餐館,大家回去了,都能去那裡坐一會,喝口排骨湯。
他是那個儲存回憶的人。
你可能不知道,當初劇里正八告白後留在餐廳裡的那個戒指,最後也到了娃娃魚的手裡。
那個鼓勵正煥勇敢告白的人,在大家把它當玩笑一樣翻過去時,小心翼翼地保留了最珍貴的東西。

在娃娃魚那裡,每個朋友都不會落空。
德善的奇思妙想不會落空,阿澤的天真不會落空,正煥隱秘的心事不會落空。
朋友間那些微妙的心思、說過的話、擁有的記憶,他都會小心收藏。

我們其實很容易忘記,娃娃魚並不是真的沒有煩惱。
他很孤獨,在雙門洞所有的孩子裡,他其實也最缺愛。
他是家裡最小的小孩,爸爸是教導主任,媽媽常年忙工作不在家。為了不吃外賣,他到處蹭飯,大部分時間都睡在圖書室裡。
他會對著空蕩蕩的屋子說:我去上學了。

他的餐盒裡永遠沒有湯沒有菜,只有爸爸敷衍的咖哩飯。

生日那天,原本答應要給他做海帶湯的媽媽沒有實現承諾。他離家出走,家裡人也根本沒有注意到。

他話多其實是因為回家沒有可以說話的人,就像他調皮愛折騰,其實只是為了吸引家裡人的注意。
但好在,娃娃魚有朋友。
離家出走的時候,摔跤的時候,騎摩托被送進警察局的時候,他的朋友會第一時刻找到他。
朋友會信任他,需要他,陪伴他,就像他所做的那樣。
最後,我想分享一個我在全劇最受感動的片段:
娃娃魚在騎摩托摔傷從警局回來那天,大家在阿澤的房間裡聊天聽歌。
他臉上帶著傷,笑著邀請德善跳舞:“為去了警察局的朋友配合一曲,總該可以吧。”
德善很嫌棄,但最後,他們還是一起跳了, 所有人被逗得笑成一團。
會有朋友陪娃娃魚跳舞。
就像他永遠會陪德善跳舞一樣。






開心點
像我們的好朋友娃娃魚那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