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瑤一瑤小肉包”的詞條多次衝上熱搜。
說到“瑤一瑤小肉包”,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這些無敵可愛的表情包不少人應該都見過。
這個年僅4歲的小女孩瑤瑤,憑藉著憨態可愛的外表和活潑開朗的性格,火遍全網,被網友稱為“電子女兒”。
她的走紅源於父母的一次偶然記錄:
瑤瑤媽唱歌哄睡,瑤瑤卻嚎啕大哭起來。瑤瑤父母將這段影片上傳到社交媒體,沒想到意外獲得幾十萬的播放量。
後來他們開始有意識地記錄瑤瑤的日常生活——有吃飯、玩耍的成長日常;有田間打滾的農村生活;也有哭鬧、絆倒的“出糗”場景……
如今,她在抖音上已擁有兩千多萬粉絲,聚攏了超高人氣。

然而,最近的一次 “絆倒事件”,卻讓“瑤一瑤”深陷擺拍爭議。

故意絆倒摔跤?
4歲小網紅陷擺拍爭議
事情的起因是“瑤一瑤小肉包”賬號近期釋出的一條短影片。
影片中,瑤瑤正蹦蹦跳跳地走著,突然被身旁的小男孩(據說是瑤瑤的表哥)伸腳絆倒,隨即重重摔倒在地大哭起來。

有粉絲好心留言提醒瑤瑤媽,這種玩笑很危險,讓哥哥下次不要這樣了。
瑤瑤媽卻表示,因為上次女兒絆倒沒拍到,所以這回又弄了一下,小孩子不會,是自己教的。

這個回覆相當於親口承認,自己是為了影片效果,故意讓女兒被絆倒。
網友們頓時炸了鍋。
有人深扒瑤一瑤賬號,發現之前釋出過不少這樣的影片——瑤瑤各種“花式摔倒”,而媽媽在一旁大笑。有時,瑤瑤的身上和臉上還會摔出淤青和傷口。

還有人發現,瑤瑤快5歲了,按理說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可瑤瑤爸媽卻一直沒讓孩子去幼兒園,而是天天在家拍影片。

一時間,網友們對瑤瑤父母的質疑聲更是甚囂塵上。
迫於壓力,瑤瑤媽在幾天後釋出了一篇小作文來回應網友,解釋了關於女兒的養育和上學等方面的問題。

對於瑤瑤媽的回應,網友們展開激烈討論。
一部分網友表示可以理解:
“農村的孩子都是這樣過來的,磕磕碰碰就長大了,人家媽媽有分寸,大家不要瞎操心了。”
“不上幼兒園不上學真的沒什麼,她這種財富自由的人,長大後有無數選擇……”
不過,大多數網友對此並不買賬:
“愛孩子的媽媽會因為小孩摔跤沒抓拍到,再讓孩子重摔一遍?”
“如果是真實的日常生活記錄,那這個小女孩好幸福,她的童年比大部分孩子都快樂;如果是擺拍,那就太可憐了,小小年紀淪為流量工具。”
······
眼看著口碑就要崩盤,瑤瑤媽悄然刪掉了那條引發爭議的影片,清空了賬號裡的商品櫥窗,還開啟了評論一鍵保護。現在,瑤瑤已經去上幼兒園了。
作為路人,我圍觀了瑤一瑤整個翻車事件的始末,內心很是複雜。
在這個人人都能當網紅的時代,那些人見人愛的“電子女兒”“國民兒子”背後,難道只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流量狂歡嗎?

變了味的曬娃,
原來都是“生意經”
事實上,“萌娃”“親子”早已成為短影片領域的熱門賽道。越來越多家長開始熱衷於把孩子曝光在網際網路上以博取流量,類似“瑤一瑤小肉包”這樣的小網紅也層出不窮。
或許一開始,大人的初心不過是分享孩子的成長,可當他們意識到孩子的可愛和童真能夠賺錢時,這些曬娃日常就逐漸就變了味。
比如當年4歲的孩子曦曦,出口就是金句,以“天才企業家”“神童”的稱號火遍全網。事後被扒出,曦曦只是在機械地背誦大人要求的內容。

還有更離譜的“萌娃穿著尿不溼在廚房裡做飯”“幼童穿著成熟在直播間跳性感舞蹈”“一歲半的寶寶喝啤酒”……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從自然抓拍到刻意擺拍,從自然記錄到劇本化拍攝,這些看似表面光鮮的孩子,早已成為網紅產業鏈的一環。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有網友的評論一針見血:“一切皆因有利可圖!”
的確,在這個“有流量就能賺錢”的時代,每一個吸睛的影片背後,都蘊藏著無限商機。
就以“瑤一瑤”為例,作為網紅萌娃的頂流,這個4歲小朋友的賺錢能力,是絕大多數成年人都望塵莫及的。
據九派新聞報道,“瑤一瑤小肉包”賬號短影片廣告報價為:1-20秒影片40萬元,21-60秒影片50萬元,60秒以上影片55萬元。
去年,該賬號釋出了30條廣告,且大部分都在一分鐘以上。以此推算,瑤瑤一年光是拍廣告,就能給家裡掙1650萬!這還不包括直播帶貨、櫥窗賣貨等渠道收入。

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一些家長的做法逐漸偏離了正軌。
他們關注的重點不再是孩子本身的狀態,而是人設要足夠博眼球、影片內容要足夠有話題度。相比孩子的幸福和成長,流量、漲粉和點贊數的突破可能更會給他們帶來成就感。
就這樣,父母從“養育人”變成了孩子的“經紀人”,而孩子淪為了父母的“賺錢工具”。

收割流量的背後,
有誰在意孩子的感受?
除了擺拍,一些影片創作內容更是朝著無底線、惡趣味的方向一路狂飆。
這讓我不由想起我深惡痛絕的“把孩子寵物殺了吃掉”系列:
廣東一爸爸把兒子當寵物養的大閘蟹給煮了,還端到餐桌上給孩子吃。得知真相後,小男孩哭得撕心裂肺。
但爸爸並沒有就此收手,而是使勁兒懟臉拍,反覆追問大閘蟹是什麼味道,並把孩子天真無邪的回答“香的味道”,當作是整個影片的笑點反覆渲染。

在我看來,這些影片把笑點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利用孩子的狼狽出醜、傷心恐懼來收割流量,比劇本式曬娃更加可惡!
表面上看,孩子“天真稚氣”與“弱小無助”之間的強烈反差,也許能給一些觀眾帶來“樂子”;但從本質來看,這就是大人透過操控弱小者的情感,來滿足自己隱秘的快感。
更有甚者,以犧牲孩子的健康為代價,只為博眼球收割一波流量。
3歲的小女孩佩琪,因為某次吃飯的影片被網友評論“看了很有食慾”,於是被爸媽要求做起了吃播。為了博取流量,佩琪每天被頻繁投餵炸雞、蛋糕、漢堡等高熱量食物,導致她年僅3歲,體重已達70斤!

說白了,處於上位者心態的父母們,心裡壓根就沒把娃當成平等的人來看待,所以才會為了博人眼球而肆意捉弄、戲耍、甚至虐待孩子,並把這一切看作是理所當然。
至於尊重、理解和共情?想多了,統統不存在的!而由此會帶給孩子的傷害和陰影?管他呢,壓根兒不在乎!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
又有多少父母能保持初心?
作為一個普通的媽媽,有時候我也在想,如果換作是我走了這“狗屎運”,面對這波由娃帶來的潑天流量,自己又會怎麼做呢?
說不心動那絕對是假的。畢竟,愛財是人之常情,這輩子我都沒體會過拍個影片就幾十萬進賬的感覺,也無法想象年入千萬是什麼概念。
但我還是會堅守一個底線——絕不以孩子身心健康為代價去換取流量。
正因如此,我特別敬佩那些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依然不為所動、堅守初心的家長,比如寧夏“微笑女孩”鐵嘉欣的父母。
幾年前,一位支教老師無意拍下了嘉欣甜美的微笑,影片在網上得到了六千多萬的觀看量,嘉欣也因此走紅。

多家MCN公司相繼丟擲橄欖枝,甚至承諾支付百萬元簽約金把孩子打造成小網紅,但都被嘉欣的父母一一拒絕了。
在他們心裡,孩子的笑容是無價的,他們希望女兒能夠保持這份純真,享受幸福而平凡的童年,而不是過早地被捲入社會的紛繁複雜之中。不得不說,這樣的家長是真的格局大、核心穩。
的確,流量這把雙刃劍,普通人未必能駕馭自如。尤其是那些憑藉童趣和可愛走紅的孩子,他們的熱度持續時間往往更短暫。短時間內,他們或許萬眾矚目、光彩奪目,但從長遠來看,諸多潛在的危害隱藏在未知的迷霧之中,是我們家長在當下難以預料的。
“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在暗中標註了籌碼”。如果為了靠流量賺錢,從而捨棄了孩子本該有的童年生活、身心健康、情感甚至三觀,那麼終有一天會被流量反噬。

對於“瑤一瑤”事件,你有什麼看法?
在留言區聊聊吧~

編輯丨
kk
題圖丨圖源抖音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