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中美將開啟會談

早上一條突發新聞如下:
【商務部:中方決定同意與美方進行接觸】
有記者問:5月7日早,外交部發布訊息,何立峰副總理將於5月9日-12日訪問瑞士,期間與美方舉行會談。
請問商務部能否介紹一下此次會談的背景和相關考慮?答:中方對美方資訊進行了認真評估。在充分考慮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國業界和消費者呼籲的基礎上,中方決定同意與美方進行接觸。何立峰副總理作為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將在訪問瑞士期間,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長貝森特舉行會談。(商務部網站)
幾句簡單點評:
1)情理之中,市場已經有所預期。
從五一節前,美方就在不斷釋放接觸訊號。到後面中國釋放“正在評估”,市場已經預期關稅戰從互加關稅到暫停觀察階段最壞時期過去,再到中美會開啟對話。
2)時間節點略超預期。
節後不久即開展首輪公開確認接觸,時間節點比市場預期的略早,此前不少市場 參與者認為可能要到六月。
3)關稅戰不是目的,利益再平衡的博弈才是重點。
關稅對於特朗普只是手段是武器,並不是目的。其自身也坦言變來變去是留足了彈性,說明只要談妥,稅率多少都好說。
4)脫鉤斷鏈是長期風險,但還不會成為中期現實。
持續超過100%的關稅事實上會造成經貿的脫鉤,雙方都知道不可持續。美國供應鏈重構的短中期成本極高,通脹壓力,金融市場動盪,這些都會動搖特朗普的支援率。反過來講,美方市場也絕不是很多國內觀點認為的對中國“可有可無”,4月的PMI資料已經初步呈現關稅的衝擊。在本就面臨持續縮的壓力的前提下,打關稅戰,是雪上加霜。
5)會談開啟是積極訊號,但過程會反覆拉鋸,關稅最終也難以降回本輪“開戰”前的水平。
如特朗普所言,從百分之一百多的水平大幅下調是合理的,可以預期的,但要降到零,又是不現實的。關稅作為特朗普政府的武器,不可能完全“繳械投降”。
6)利好,但已經兌現相當一部分。
市場不是第一次感受到邊際變化,已經從節前就開始計價。今天算是正式落地,整體性的情緒衝擊告一段落,基本面和政策力度的反覆博弈,會再度主導。
以上推演,在四月下旬的直播裡回答有關貿易戰走向時,已經提及。
最後想說,
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這是分析大國博弈地緣政治的第一性原理。
請點選上方名片,關注本公眾號。由於微信系統改版,關注後請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與“置頂”,以獲得最及時的文章更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