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中取消晚自習”,“週末雙休”話題刷爆熱搜!
有人歡呼“孩子終於能喘口氣”,也有人駁斥“高考只剩下3個月,現在雙休孩子如何拼”?
目前,全國多地正逐步推進落實普通高中雙休制度,浙江、江蘇、湖南、廣東等地部分學校已經官宣。
網路上也有ip來自河南、河北等地的網友分享,收到了高中雙休的通知:
體制內高中正在減負,另一邊,國際高中“卷王”學生卻在996?
什麼?國際學校不是輕鬆自由嗎?是時候帶大家真正瞭解國際學校學生都在忙什麼?
體制內高中確實很卷,不少學生為了規避高考壓力,會在初升高轉軌國際學校。
本以為踏上了一條輕鬆的“康莊大道”,誰曾想,入學後發現卷的更厲害!
甚至每年都會有同款聲音出現:國際學校開始“衡水化”了嗎?
想象中:就讀國際高中,睡到自然醒,下午三點放學,參加興趣社團、社交等,7-8點回宿舍還能抱著手機打遊戲……
實際上:早讀、晚自習一樣不少,電子產品使用受到嚴格管控,標化成績、競賽專案都要課下自己“卷”……
有滬上頭部A-Level學校學生,分享了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怎麼說呢,不看具體內容,僅參考時間安排,與體制內安排基本沒差別:
也有滬上某所AP學校,晚自習結束後,還會開放一間專門的深夜教室,開放到晚上11點,學生們可以自主選擇再延長兩個小時。
六大課程體系、標化考試(託福/SAT)、150小時社會實踐(CAS)及學術論文,凌晨四點趕作業成為常態,“缺覺”是集體關鍵詞。
國際學校實行選課制,諸如A-Level學生,申請階段,只需要提交3-4門科目的成績,看似學業壓力不大,而且有更強的自主性,有多少學生以為這樣就不捲了?
領科作為滬上頭部A-Level學校,IG階段,一般會要求學生選擇
8-10門課程
(必修+選修)。
領科要求學生選擇遵循7+1+2+1或者7+2+1+1的原則,也就是需要學習11門課程,必修科目佔了7門。
AL階段才會根據實際學習情況,選擇3-5門課程衝刺A*。
平和,滬上頭部IB學校,高一階段不實行走班,學習pre-IB課程,需要學習的科目也是相對較多。
必修課:英語、數學、中文、化學、物理、生物、地理、經濟、商務。
選修課:視覺藝術、世界歷史、寫作、日語、戲劇、管絃樂、哲學。
可以看到,平和高一僅是必修課都開設9門,有學生稱:沒必要太早考慮平和選課,高一會給你一整年時間,讓你把課程全部學一遍,感受一下。
正式進入IBDP階段,才會安排學生按照6大類別進行選擇。
讀懂沒?“自由選課”反而催生超負荷選課策略:為衝擊名校,學生普遍選修12-13門課程,遠超基礎要求,課程密度甚至超過公立學校。
更別提,申請海外大學,還需要提交亮眼的標化成績、有競爭力的競賽專案、展現自己興趣的社團及研究方向等,這其中任何一項都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
體制內三天一大考,兩天一小考,誰曾想,國際學校考試更多!
由於國際學校的GPA評分標準會根據學生平時表現、期中、期末成績綜合評定,對於學生而言,即使是校內的普通考試也要重視!
諸如星河灣雙語,定期會在校內組織測試MAP(一年測3次),評判學生的藍思值,進行英語分層走班!
不僅如此,一遇到大考季與競賽“相遇”,國際高中學生更是忙碌!
校內測試:月考、期中考、期末考……
校外測試:
語言能力測試:託福、雅思
學科考試:SAT、IB大考、A-Level大考等
數學競賽:AMC10\12、歐幾里得數學競賽……
化學競賽:UKCHO化學競賽、CCC化學競賽……
商科類國際競賽:BPA商賽、NEC經濟競賽……
國際教育強調“綜合素質”,活動與競賽早已異化為升學籌碼。
從初二開始規劃機器人、模聯等高含金量競賽成為常態,晚一步即面臨“履歷斷層”。
國際學校提供了另一種升學路徑,實行“全人教育”,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很大程度上,國際學校的卷都是學生自發地為明確目標而努力的過程。
事實上,捲起來後,升學成績確實非常亮眼!無論是美本藤校&top30,還是英本牛劍G5,滬上國際學校的升學成績都是全國前列。
為了幫助大家順利入學國際學校,我們開設不同程度的標化提升課程(小託福、託福、雅思)基礎班、鞏固班、提升班等。
還可以針對滬上國際學校的入學考試,幫助大家學習搞懂常考知識點、補充提高知識點、考前真題訓練等全流程服務!
擇校、備考、衝刺三位一體,幫助學生圓夢心儀國際學校!秋招即將火熱啟動,目標包校,你還在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