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大學生撞人後捅死傷者,家屬堅持判死,事後卻反轉索賠,藥家鑫案14年後:藥父仍在“贖罪”

《遮蔽力》暢銷2.7萬冊,加印6次,賣出3個版權:繁體版+韓國版+越南版

有的人只看到了藥家鑫的殘忍,卻忽略了藥家鑫的父母也曾是普普通通的家長。曾經的他們,以為自己培養出了一個優秀的孩子,結果,這個孩子卻親手埋葬了自己的未來,也把父母拖入了無盡的黑暗。
富書作者:雷利

來源:富書姑娘(ID:Fushugirl)

2010年10月20日晚上22點,在陝西省西安市的學府大道上,張妙騎著電動車回家,身後有車燈閃爍,但她沒有在意,繼續向前。
就在這時,從她身後傳來一股衝擊力,電動車不受控制地摔向一邊,張妙的身體也隨之被甩飛了出去。
恍惚之間,張妙只覺得頭暈目眩,左腿傳來劇烈的疼痛,回過神才知道自己出了車禍。
此時一名年輕的男性下了車,徑直走向她,原以為男子會詢問她的傷勢,沒想到男子看了她一眼,卻一言不發,扭頭回到車上,拿下一個帆布包。
就在張妙渾身疼痛、沒有力氣的時候,男子從包中拿出一把刀,刀刀捅向女子……
兇手名叫藥家鑫,事發當年21歲,是一所音樂學院大三的學生。
僅僅是因為害怕張妙記住車牌號,害怕麻煩,他便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讓她徹底“閉嘴”。
他一刀接一刀地捅向她的胸口、腹部、背部,竟連捅8刀!

之後,他倉皇逃竄,可驚慌失措之下,又在另一個路口撞傷了另外兩名行人。
起初,他沒有承認殺害張妙,只承擔了後撞傷兩名行人的責任,而張妙事發路段缺少監控,張妙的人際關係又比較簡單,警方一時間很難鎖定嫌疑人。
但在事發三天後,藥家鑫還是決定在父母陪同下自首。而他的殺人動機讓所有人震驚:“她一直在呻吟,我害怕她記住車牌號,給我爸媽找麻煩。”
訊息迅速在網路上炸開,人們憤怒、震驚、無法理解。
一名原本接受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學習的是音樂,按照常理也應當是心思細膩、富有情感的人,為何能對一個倒在血泊中的女子下手如此之狠?
“惡魔”“該死”“大學白上了”……網友的指責鋪天蓋地。
當時,這起案件震動全國,牽動了無數人的心,也讓人們開始思考,究竟是什麼,讓一個年輕人做出瞭如此殘忍的決定?
而在藥家鑫行刑後,受害者一家上門索要曾拒絕的賠償又是為何?
距離他去世已經過了14個年頭,如今藥家鑫的父親仍在“贖罪”,或許,一切的原因都要先從藥家鑫的父親藥慶衛說起……
藥家鑫的童年,是按照父母精心規劃的路線前進的。
小時候,他就展現出超高的音樂天賦,父母毫不猶豫地投入資源培養他。
上世紀90年代,一節鋼琴課120元,藥家鑫的父母咬牙堅持,請最好的老師指導。外公更是從日本專程帶回一架電子琴,為他的音樂之路鋪路。
但這條音樂之路,通向的並不是快樂,而是壓力。
“因為記不住譜子或彈錯了音符,不知道捱了多少打,媽媽甚至拿皮帶抽我。”
他從四歲開始學琴,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練琴。練完琴才能寫作業。作業完不成就得熬夜補上。白天課間休息時,他也從不出去玩,而是趕著寫作業。
藥家鑫的父親曾是軍人,對他的要求極為嚴格——“凡事都要做到比別人好,不能犯錯。”
因為成績退步,藥家鑫曾被關在家裡的地下儲藏室,除了吃飯能上樓,其餘時間都要獨自待著。
儲藏室不足10平方米,沒有窗戶,房間堆了部分雜物,門關上後,屋裡只剩一盞昏黃的燈,很多時候,儲藏室安靜到藥家鑫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
他曾和朋友提起過這段經歷,說自己“特別害怕”,在黑暗中,他無數次想過自殺,卻始終沒有勇氣。
初中時,藥家鑫有一陣子變胖了。父親無意中說了一句:“你這麼胖,以後誰都不會喜歡你。”這句話傷到了藥家鑫的自尊心。
他開始絕食,為了把吃進去的食物吐出來,每天不惜用手摳喉嚨。短短幾個月,他用極端的方法瘦下幾十斤。
體重下降的同時,他的心理也發生了變化。他曾向朋友表示,自己永遠不會原諒父親說過的那句話。
他曾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回家後向父親求助。父親只是淡淡地說:“我想著孩子們玩兒嘛,小事無所謂,沒必要計較。”
母親在為人處世上也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她告訴他:“在外面打架了,不管對錯,回來都要捱罵。”

沒人告訴他,該如何保護自己,也沒人站在他這邊。
於是,他學會了忍耐,學會了順從,也學會了隱藏真實的自己。
上大學後,他好像漸漸放下了曾經對父母的芥蒂,他懂事、聽話、孝順,經常請父母去餐廳吃飯:“上大學以後,我慢慢理解爸媽是愛我的,他們雖然嚴厲,但是希望我好,我上了大學,我想他們為我驕傲。”
而就在藥家鑫決心改變和救贖自己的那段時間,意外發生了……
他害怕,他恐懼,於是,他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處理問題。
事後他回憶自己捅人的當下是什麼心情,他說:“好像所有的路燈都熄滅了。我把刀扔在副駕駛的位置,不敢看。”

2011年3月23日,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藥家鑫案正式開庭。
這一天,法庭上坐滿了人。律師、法官、家屬、圍觀者,還有無數雙透過新聞螢幕關注這一案件的眼睛。
藥家鑫站在被告席上,低著頭,聲音微弱:“我十分後悔……”
他的辯護律師試圖為他爭取一線生機,稱這是一場“激情殺人”,是“一念之差”。
他們列舉他的學習成績、成長經歷,強調他是一個好學生,從無前科,並提交了一封悔過書,甚至還有同學、校友、鄰居聯名寫的請願書,希望法院從輕判處,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但這些辯詞,在張妙家屬眼裡,毫無意義。張妙的丈夫當庭怒斥:“我不看那些,那都是垃圾!
此前,藥家鑫的父母曾試圖用20萬元賠償金,尋求張家對案件的“諒解”。但張妙的父親張平選最終將錢退了回去:“這筆錢是有條件的,是想讓我們同意輕判,這樣的條件,我們不會接受。”
法律永遠站在正義的這一邊,一審判決結果——藥家鑫死刑。

但藥家鑫的家人仍不甘心,他們提出上訴,認為藥家鑫屬於“初犯、偶犯”,並有自首情節,希望法院再給他一次機會。
與此同時,案件在網路上持續發酵。有人同情張妙的遭遇,也有人開始對藥家鑫的家庭背景進行各種猜測。
在此輿論發酵之時,張妙的親屬張顯放出傳言,說藥家鑫的父親藥慶衛是“官二代”“富二代”“家裡有四套房,正在動用關係施壓法院,試圖改變判決結果”。
面對外界的流言蜚語,藥慶衛要求造謠方道歉:“我家裡只有一套無產權證的房子,108平方米,不是200平方米,也沒有四套房。我曾是某企業工程師,早在2003年就已退役,不是‘軍二代’,更不是負責軍品採購的官員。”
可他的闢謠,並未平息謠言帶來的波瀾。
隨後張顯在微博上不斷髮文:“藥家鑫的父母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害死了張妙,他們應該向全國人民道歉!”
輿論愈演愈烈,情緒被不斷放大。網際網路上的討論甚至不再是關於案件本身,而是一場關於身份、階層、權力關係的撕扯。
這段時間,藥慶衛一直在忙兒子的二審上訴,完全沒有時間理會來自張顯的汙衊誹謗。
時間一天天過去,終審判決的日子,終於到來了。
2011年5月,終審判決:死刑。
行刑前,家屬被允許探視,但時間只有十分鐘。
雖然不知道兒子確切的執行時間,但藥慶衛明白,這是最後一次見面。
“進去以後,藥家鑫已經坐在那兒了。我一走進去,他就一直說‘爸,我愛你’,重複了好幾遍。”
藥慶衛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對兒子說:“我知道,我也愛你。”
藥家鑫沒有埋怨,沒有不甘,只是一次次安慰父母:“不要怨任何人,一切都是我的錯,我有罪,願意贖罪。”

2011年6月7日,藥家鑫走向生命的終點。
法律已經給出了最嚴厲的判決,藥家鑫也為自己的錯誤承擔了後果。
可事情的發展,遠超出人們的意料,有關藥家和張家的紛爭,才剛剛開始。

兒子伏法一個月後,藥慶衛將張顯告上法庭,訴求很簡單——刪除造謠文章,並公開道歉。他沒有要求賠償,甚至沒有怨恨,只是想澄清事實。
然而,面對法律訴訟,張顯的態度依然強硬,甚至在社交媒體上發言:“這不過是個無聊的遊戲,我陪他玩。”
最終,法院判決藥慶衛勝訴,張顯被要求在微博上連續30天釋出道歉宣告,並不得刪除。

隨著藥家鑫的死刑執行,張顯造謠敗訴,原以為藥家和張家的矛盾就這樣平息。
但這場始自藥家鑫的爭端,並未就此結束。
2012年2月,張妙家人來到藥家,要求兌現藥慶衛當年承諾的20萬賠償。
張妙的父親張平選說,自己曾在案件審理期間拒絕過這筆錢:“因為這20萬元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意圖求得對藥家鑫的從輕判處。”

收到退款後,藥慶衛知悉了張家的意思,惋惜發文道:“這20萬用專門的賬戶存著留待你的父母和孩子將來確實需要的時候再來拿,因為這是藥家鑫最後的願望,做父母的一定會去完成…”
但如今張妙的媽媽劉小欠生病,家中急需用錢,張家想起當時藥慶衛發表的承諾,發現藥慶衛並沒有刪除當時那條微博。
於是,張家便上門表示願意接受這20萬捐款,希望藥家能履行當年的承諾。
這一次,藥慶衛沒有出面。患有心臟病的他,早已疲憊不堪,只能讓代理人全權處理。
而張家上門的這天,因雙方言語不和,發生了肢體衝突,直至警察來了雙方才消停。
這件事在網際網路上炸開了鍋,網友們紛紛討論這20萬該給不該給。
就在這時,有人提出疑問,之前張妙出事時,張家早已接受了社會各界的捐款,其中還包括了為張妙孩子籌集的成長基金,捐款累計近80萬。
可當記者問及張家這些錢的去向時,張家卻含糊其辭:“已經花完了。” 而張家上門這天距離張妙去世不過才短短一年半時間。
輿論瞬間炸開。有人表示憤怒:“當初拒絕,是因為想讓藥家鑫死,現在錢花完了,又回來要?
不少專業律師站出來解答,已經拒絕的款項,且沒有贈與協議,單憑一條微博,藥家沒有再支付20萬元的義務。
且當時的20萬元是借款,張家退回後,藥家便將借款一一歸還,此時也拿不出20萬。
而張家似乎不準備輕易接受這個結局,張平選專門請了律師打官司,勢必要把20萬拿回。
而就在外界等著這場官司如何發展時,張家突然撤了訴。
這場持續近兩年的紛爭,才終於平息。
如今再回看這場悲劇。
10秒鐘的衝動,帶走了兩個年輕的生命,也摧毀了兩個家庭。
有人恨藥家鑫的冷血,但藥家鑫的父母何嘗不是受害者?
也有人同情張妙的父母,而張妙或許才是最無辜的那一個。
法律可以制裁罪惡,可是,誰又能解救那些沉浸在痛苦裡的父母?
世人只看到了藥家鑫的殘忍,卻忽略了藥家鑫的父母也曾是普普通通的家長。曾經的他們,以為自己培養出了一個優秀的孩子,結果,這個孩子卻親手埋葬了自己的未來,也把父母拖入了無盡的黑暗。
張家為女兒鳴冤,痛徹心扉;藥家痛罵兒子,捶胸頓足,可他們面對的,是同樣的絕望。
仇恨讓人撕心裂肺,可時間久了,活著的人終歸還要活下去。
2011年後的每年6月7日,藥父都會在社交賬號上分享一首短詩。
十幾年來,詩句裡的情緒越來越複雜,從憤怒,到悲哀,到無力,最後,歸於沉默。
他寫——“兒埋泉下泥銷骨,父寄人間雪滿頭。
他寫——“又見匆匆花落去,不見空巢燕歸來。
他寫——“昔日承歡膝下繞,而今白髮守黃昏!
他寫——“求不得,忘不得,夢裡繁花似錦,醒來葉枯如秋。
有人說,他是在博取同情。
可一個父親,即便自己的孩子犯下滔天大罪,終究還是他的骨肉,他的牽掛。
那些詩句,是懺悔,是悲痛,是十年如一日的自我內耗。
回憶起藥家鑫行刑前的那一面,藥家鑫曾向父親說自己死後想捐獻眼角膜,他說了一次又一次。
然而,藥慶衛卻無情地打斷了他:
“你捐了以後,人家用上你的器官,萬一再出什麼事,我沒有連帶責任我都受夠了。”
希望你把你的罪惡都帶走,不要再連累別人。”
藥家鑫只說:“好,我聽你的。”
後來接受採訪時,回憶起這段和兒子的對話,藥慶衛臉憋得通紅,攥緊了手,拼命眨眼,不讓淚水落下來。
過了很久才低聲說:“我有點偏激了,應該滿足他的心願。”
藥家鑫被判處死刑後,藥慶衛曾寫下這樣一段話:
“在藥家鑫的事情上,我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平時對孩子太過於嚴厲,當孩子犯錯時,我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所以才造成孩子遇到事情不敢對我說,造成孩子膽小懦弱偏激的性格。”
可是現在,距離兒子去世,已經過去了十四年,所有的遺憾,藥慶衛都無力彌補了。

掃碼進讀者群
作者簡介:雷利富書作者,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遮蔽力,富書第4本新書《遮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遮蔽力本文首發公眾號:富書姑娘(Fushugirl)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經授權釋出,校對:富叔
免責宣告:部分圖文來自網路,僅供學習與交流,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絡即刪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點選 關注富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創業8年,富叔真面目曝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