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國藥集團和它下屬的國藥中藥,一前一後地在官網發聲明,指名道姓地去打假國藥藥材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集團是根正苗紅的大央企,旗下集齊了七家上市公司,咱們耳熟能詳的天壇生物(600161.SH)、中國中藥 (00570.HK)、國藥太極(600129.SH)等熱門上市公司,都背靠這棵大樹。
公告裡歷數了藥材股份的數項“罪狀”,集中在冒用名義、涉嫌侵權、不當競爭、偽造印章等行為。

以前總聽銀行哭訴自己是弱勢群體,斯基都當笑話聽,現在看這麼一艘“國藥航母”還要親自打假、自辯清白,這下容不得大夥兒不信了。
按國藥集團的說法,有人吃了豹子膽,敢“惡意白嫖”國字號招牌,耍流氓都耍到大央企頭上了,屬實是倒反天罡。
但公告裡國藥集團也提到,其透過國藥中藥在藥材股份持有25%的股份,二者多少是有點“血緣”關係的。
但這個親,國藥集團肯定是捏著鼻子一百個不願意認的。
斯基看了下,國藥集團這兩年半以來,在官方網站發過近二十次打擊假冒的宣告、公告,至少有六次涉及藥材股份。
在股權層面,公告裡反覆強調自己對藥材股份既非控股股東、也非實際控制人。
在業務層面,也沒給藥材股份授權使用商標,禁止其打“國藥”旗號出去吆喝。
這事兒要是放在相聲圈,就叫摘字除科,掃地出門,沒給個“欺天滅祖,悖逆人倫”的評語都算客氣了。
親是一點不想認,但事兒是一點沒少惹。
比如這次國藥集團之所以發聲明,就是因為藥材股份及其所屬企業頻頻惹下官司,還四處欠錢,投訴信函都遞到了國藥集團臉上。
這種情節咱們在小說裡經常看到,世家大族冷不丁冒出個私生子,認又不想認,推又推不掉。
結果“逆子”還跑到外面作奸犯科,目無法紀,把大宅門的臉都快丟光了。
在咱們這兒,商業上的紛爭很多時候說來說去就是兩件事:
一個是認爹,一個是認不成爹。

藥材股份“認爹”的爭議可不算小事,它真的在資本市場上捅過簍子、鬧過烏龍,把上市公司都坑進去了。
2021年的時候,有個叫紫鑫藥業(002118.SZ,已退市)的上市公司衝上了熱搜,因為這家公司:
窮得只剩人參了。
紫鑫藥業曾號稱“東北參王”,多年經略,號稱儲備了68億貨值的人參,但偏趕上人參行情不好,當時最新的財報裡落下了超25億的債務虧空。

囤68億人參,卻還不起25億的債,這可真是:
參不逢時,參不由己。
但很快,剛還只能持“參”觀望的紫鑫藥業,就發公告說有個叫國藥兆祥的願意接盤,扶危渡困。
國藥兆祥曾是紫鑫藥業的原材料供應商,當時因為深陷債務困局,紫鑫藥業股權被法拍,國藥兆祥購買了0.78%的股份。
結果還沒等到這點股票過戶,紫鑫藥業股東就把一堆的表決權委託給了國藥兆祥,把它送上了實控人的位置。
供應商幹著幹著,一分錢沒花,幹成了甲方公司的實控人了。
都說咱們的大股東想辦法上市,是為了把公司送給你,現在相信了吧?
當時公告裡點明,國藥兆祥是藥材股份的全資子公司,而藥材股份又在國藥中藥旗下,擁有國藥集團背景。

所以這件事前一秒還是“窮得只剩人參”,後一秒立刻就變成了:
“中藥國家隊”相中了68億的人參。
起初是事故,搖身一變居然成了故事。
資本市場上,“國資”的名頭比人參管用,公告一發,紫鑫藥業股價就連著大漲三天。
但很快國藥集團方面就來了個“否認三連”,宣告對國藥藥材只參股不控股,此“國藥”非彼“國藥”,違規宣傳已侵權。
說來說去無非就是那一句:
你也配姓“國藥”?
這麼一弄,“東北參王”引“國資”光速打臉,國藥兆祥拉大旗弄巧成拙。

到最後,國藥兆祥連吃監管處罰,紫鑫藥業眼見救不活也在去年正式退市。
小丑的帽子就一頂,你們兩家換著戴吧。

其實在“認爹”這件事上,雙方各自都有自己的理。
藥材股份的理由是,國藥中藥持有自己25%的股份,合法合規,從股權結構上看,你就是第一大股東。

此前國藥中藥還派了管理層過來,在董事會中佔了3席,席位過半,決策已經能影響公司了。所以:
我爹就是國藥中藥,爸爸不能不認我!
但國藥中藥的理由是,藥材股份一開始是7家股東發起成立的,到2016年的時候,只剩了自己和另一家叫本草利華的公司這兩個股東。
自己減持到了25%的股份,本草利華持有75%的股份,就是喊爹,也喊不到我這裡。
那本草利華去哪裡了?
藥材股份在官方網站上回復過這件事,2021年的時候,藥材股份56.4%的股權被法拍,被一個叫神州孝宇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買走了。
結果神州孝宇轉手就把這部分股權,拆成了三份賣給了三家公司,自己跑了。
這麼一來,兩大股東變成了五大股東,國藥中藥25%的持股比例還是最高,屬於是溼手沾麵粉:
這個爹你不當也得當。
但國藥中藥肯定不受這個氣,其在聲明裡指出,神州孝宇合規手續也沒辦,招呼也不打,擅自轉賣股份,導致自己:
被動當爹。
原本要求藥材股份自己去找幾個股東協調下,商量出一個“新爹”出來,結果其他幾家一致期望,國藥中藥應該加大持股,有人甚至願意無償贈股:
這個爹還得是您來當最合適。
但事已至此,國藥中藥是鐵了心要甩掉這個包袱,股份不增持,管理不參與,經營不配合,身份不站臺。
而且還三天兩頭髮宣告、做切割、督整改,逮著這個子公司打起假來,下手一點也不輕。
想來這也是人之常情,當年那件事,人那麼多,燈那麼黑,現場那麼亂,又過去了這麼多年:
怎麼就一口咬定孩子是我的?

前段時間有篇報道,說這幾年央國企集中摸排,查出來不少假冒的央國企公司。
有些是在起名字的時候玩兒文字遊戲,巧蹭“中字頭”招牌,有些是找些年代久遠的掛靠方,把自己包裝成國資背景。
有些乾脆偽造公章,鋌而走險了。
這個路子甚至發展成了成熟產業,有中介明碼標價,專門兜售方案給企業操作:
戴上央國企帽子。
這裡面能源、環保領域屬於重災區,不法分子最愛假冒的是:
中國石油、中國華能。
有些假冒央國企能發展成集團企業,有些假冒的甚至和真公司在一起合作,混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假冒央國企的事情屢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想想也能理解藥材股份,為什麼抱著大腿死也不肯撒手:
這個市場,有實力的親爹實在是太寶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