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5位北大人獲2024年達摩院青橙獎

12月20日,2024年達摩院青橙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15位青年科學家上榜。其中,2位北大校友、3位北大教師入選。他們是北京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2007級本科、2011級碩士校友楊易,北京大學藥學院2009級本科、2012級碩士校友黃小強,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副教授孫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李東鋒,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研究員曹雲龍。
//
獲獎北大人簡介
楊 易
楊易,2007年-2014年就讀於北京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分別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香港大學物理學系助理教授。2019年在麻省理工學院(MIT)修畢博士學位,此後他在MIT發展及從事博士後研究,並於2022年加入香港大學理學院物理學系擔任助理教授。202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選為優秀青年科學家(港澳),併入選2022年《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中國地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2023年獲青橙獎“最具潛力獎”,2024年獲“科學探索獎”。
黃小強
黃小強,2009年-2015年就讀於北京大學藥學院,分別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青年人才專案(海外),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青年首席。2019年於德國馬爾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導師:Eric
Meggers),2019到2021年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2021年4月,加入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學生物學學科、化學和生物醫藥創新研究院,任tenure-track
PI。已在Nature,
Nat. Catal., Nat. Commun., JACS, ACIE, Acc. Chem. Res.等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孫 鑫
孫鑫,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副教授,致力於二維隨機幾何、統計物理和共形場論的研究,在劉維爾量子引力、SLE曲線和滲流模型方面取得多項引領性成果,與合作者共同證明均勻二維三角剖分在某共形嵌入下收斂到劉維爾量子引力,證實了二維隨機幾何的一箇中心命題;系統發展了利用劉維爾量子引力和SLE曲線的耦合推導二維隨機幾何和統計物理精確量的方法,得到了二維滲流模型單色雙臂指數的精確值並證明其為超越數,該指數的精確求解是二維統計物理的長期公開問題。孫鑫曾獲機率領域重要國際性獎項洛勒·戴維遜獎、美國自然基金會早期事業獎、伯努利學會青年研究員獎等多項榮譽,研究成果發表於Acta、Duke、CPAM、JEMS、MAMS等著名數學期刊。
李東鋒
李東鋒,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專注於冰凍圈河流水沙通量演變機理及環境效應研究,率先系統性證明了青藏高原氣候暖溼化會增加河流泥沙通量的科學假設,發現了極端泥沙災害增加現象,並提出了增強青藏高原地區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氣候韌性的政策建議;提出了“山地侵蝕性景觀”新概念,闡明瞭氣候變化下冰川-凍土區侵蝕輸沙新機制;研發了冰凍圈水沙新模型,為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安全保障及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新方法、新策略。以第一/通訊作者在Science、Science Advances、Nature Geoscience等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10餘篇,受邀為Nature Reviews Earth&Environment撰寫全球寒區氣候變化與侵蝕輸沙綜述,相關工作被《科學網》、美國地球物理學會、美國地理學家協會等多次報道。
曹雲龍
曹雲龍,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研究員,主要從事病毒B細胞免疫應答、抗體藥物設計及疫苗研發研究。新冠疫情期間,他在國際上率先揭示新冠病毒奧密克戎免疫逃逸與免疫印跡分子機制;構建了基於群體免疫壓力刻畫的新冠病毒進化預測模型,並據此首次實現了新冠病毒突變精準預測;率先利用高通量單細胞VDJ測序實現抗體藥物高效篩選,根據新冠病毒突變規律提出了多種廣譜中和抗體藥物篩選策略,並據此篩選出了多個臨床用廣譜中和抗體藥物。以第一/通訊作者在Nature(5篇)、Cell(3篇)、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5篇)等一系列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相關研究成果獲評202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2022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榮獲2022年度北京市傑出青年中關村獎、《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2022年度Nature十大人物,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此外,青橙獎“最具潛力獎”30人名單同時公佈,共有4位北大校友、3位北大教師入選。他們是北京大學藥學院2012級博士校友申濤、北京大學物理學院2009級本科校友原亞焜、北京大學物理學院2011級博士校友黃樣、北京大學物理學院2012級博士校友蔣慶東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研究員劉茂甸、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偶陽、北京大學-雲南白藥國際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薛瑞棟
青橙獎簡介
達摩院青橙獎是專為發掘35歲及以下中國青年學者設立的公益性學術評選,由阿里巴巴達摩院於2018年發起,阿里巴巴公益支援,至今已成功舉辦7屆,共發掘出超過170名新銳青年科學家,激勵他們探索科學前沿。達摩院青橙獎面向在理論貢獻、科學探索、技術突破、工程實踐方向中從事基礎理論研究、創新應用研究及交叉學科應用的研究及實踐者。對比往年已覆蓋的10個學科領域(資訊科學與工程、新興交叉、數學、物理、化學、材料、生命科學、醫學、天文、地理),今年青橙獎新增了農學和大氣科學兩大參評領域,社會關注度進一步提升,申報人數創歷史新高。
來源:達摩院、北京大學科學研究部
編輯:邱放、李琬其
責編:張張
稽核:李存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