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財經》研究員丁豔 記者楊芮
編輯|楊芮
十年資本徵途終迎高光時刻,富衛集團即將在港交所鳴鑼上市。
2013年,從李澤楷21億美元收購荷蘭國際集團(ING)港澳業務起步、“富衛”始出現,到如今目標60億美元估值叩響港交所大門,富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富衛集團”,01828.HK)用十年時間完成了一場保險業的資本徵途。
2025年行至年中,當全球資本的目光正聚焦於港股市場的強勁表現時,富衛集團以超級"港股速度"完成了上市衝刺——從5月20日遞交申請到透過聆訊僅27天,再到啟動招股僅用10天,摩根士丹利及高盛擔任聯席保薦人,滙豐出任財務顧問。
6月26日至7月2日,富衛集團啟動全球發售9134.21萬股股份的資本行動,其中香港發售佔10%,國際發售佔90%,並附帶15%的超額配股權。每股發售價為38.00港元,於2025年7月7日(星期一)在聯交所開始買賣,這一發行結構的背後凸顯了其全球化佈局的想法。
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餘豐慧表示,富衛集團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上市,正值香港資本市場逐步回暖以及保險行業階段性復甦之際,這表明公司認為當前市場環境有利於其IPO(首次公開募股)。從招股情況來看,每股38港元的價格反映出投資者對亞洲保險市場的增長潛力抱有期待。
此次,富衛集團獲得Mubadala Capital 和 T&D United Capital這兩大基石投資者的支援。其中,Mubadala Capital是穆巴達拉投資公司的另類資產管理附屬公司,其將透過其全資擁有公司認購此次全球發售中約11.7億港元(約合1.50億美元)的股份。如超額配股權獲行使,Mubadala Capital將佔發售股份約29.3%;如超額配股權未獲行使,Mubadala Capital將佔發售股份約33.7%。
T&D United Capital是上市人壽保險集團T&D Holdings, Inc.的全資附屬公司。如超額配股權獲行使,T&D United Capital將佔發售股份約19.5%;如超額配股權未獲行使,T&D United Capital將佔發售股份約22.5%。

北京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後朱儁生分析,富衛集團選擇在此時正式啟動香港IPO,具有多重戰略意義,也反映出其對未來增長的信心。從時機來看,當前全球金融市場波動趨穩、亞洲保險市場復甦跡象顯現,而香港市場在經過一輪估值調整後,對於具有區域佈局、明確增長邏輯的保險資產開始重新評估其價值。富衛集團此時推進上市,既有融資與品牌雙重訴求,也有望藉助上市契機,強化其在大灣區與東南亞的戰略執行力。
在這輪港股上市熱潮中,富衛集團成為焦點之一,其年化新保費規模在短短十年間飆升至19億美元,這一數字背後,是市場對其商業模式創新與數字化戰略持續釋放的增長動能的信心。
宏觀環境一觀,結構性人口和中產階級擴張、財富持續積累、巨大保障缺口(即充分滿足身故及健康保障需求估計每年所需的額外人壽保險保費)等宏觀經濟因素以及數碼化加速發展,都是泛亞地區保險業增長的主要動力。
招股書資料顯示,富衛集團新業務合約服務邊際從2023年的9.6億美元增30.5%至2024年的12.22億美元;2024年稅後淨利潤為2400萬美元,稅後營運利潤為4.63億美元,同比增長28.6%。

十年礪劍:19億美元保費的進階密碼
2012年,當鋼筆尖劃過ING收購檔案時,李澤楷押注21億美元籌碼開啟了亞洲保險牌局。
富衛集團的故事始於一場跨國收購。2012年10月,由李澤楷創立的盈科拓展集團宣佈斥資21.4億美元收購ING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泰國的保險業務部門,並於2013年7月將其更名為富衛集團。
隨後,富衛集團先後收購了越南的Great Eastern Life(越南大東方人壽)、日本的AIG、馬來西亞的Takaful等保險企業,業務版圖也從最初的三個延伸至十個市場,構建起覆蓋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泰國(及柬埔寨)、日本以及菲律賓、印尼、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等新興市場的泛亞保險網路。
從收購ING港澳泰保險業務起家,到如今覆蓋十個市場、年化新保費超19億美元,作為商業版圖中最耀眼的資產之一,富衛集團的發展歷程令投資者矚目。
此次富衛集團邁出IPO關鍵一步,財務資料築底。根據招股書,自2014年首個完整營運年度以來,富衛集團於2024年的年化新保費錄得5.2倍增長,由2014年的3.09億美元增至2024年的19.16億美元,增幅達520.1%。
2024年,富衛集團的新業務價值為8.34億美元,總加權保費收入為66.32億美元。新業務合約服務邊際從2023年的9.6億美元增30.5%至2024年的12.22億美元。
財務突破角度來看,2024年稅後淨利潤為2400萬美元,稅後營運利潤為4.63億美元,同比增長28.6%。這是富衛集團首次在應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後首次實現稅後盈利,並錄得正向營運現金流。富衛集團表示,2024年,公司淨利潤扭虧為盈,主要得益於資本市場情況好轉、開支減少等。
渠道與區域動能角度看,富衛集團的分銷渠道包括銀行保險、代理人、經紀或獨立理財顧問、其他(包括純網上保險及其他分銷渠道),上述渠道2024年分別貢獻46.6%、15.2%、31.8%及6.5%的新業務價值。分地區來看,2024年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泰國(及柬埔寨)、日本及新興市場業務分別貢獻34.2%、32.6%、15.7%及17.5%的新業務合約服務邊際。
從近三年來看,富衛集團業務實現穩健增長,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別實現24.08億美元、27.56億美元、27.24億美元的保險收益,保險服務業績分別為4.45億美元、6.79億美元、6.7億美元,按固定匯率,2023年、2024年分別實現了18.3%、18.6%的年化新保費的增長。
據朱儁生分析,富衛集團透過十餘次併購搭建泛亞保險網路,這種資本驅動型擴張模式與友邦、保誠等自然增長模式相比,優勢有三:一是擴張速度快。富衛透過收購成熟業務迅速切入市場,節省初始市場培育期,短期內構建區域網路。二是資源整合力強。可快速整合不同市場的分銷網路與人才資源,形成“多市場協同”能力。三是品牌塑造靈活。作為新興品牌,富衛可借併購快速獲取在地客戶基礎與品牌認知,同時亦存在整合難度高等挑戰。
在募集資金用途的戰略性分配上,根據招股書披露,本次IPO募集資金將重點投向資本結構強化、流動性管理及增長儲備金。具體而言,根據富衛集團的增長策略,擬將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用於提高保險集團監管制度下的資本水平,併為營運實體提供增長資金,用於加強集團的股本、償付能力及核心流動資金,以及建立超出適用法定要求的資本緩衝。
未來,富衛集團計劃聚焦五大戰略舉措,分別是客戶體驗最佳化、分銷渠道擴充套件、產品創新、新興市場擴張與數字化能力提升,以強化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透過這些舉措,富衛有望在泛亞洲市場中持續保持領先,並抓住東南亞市場保險滲透率低、儲蓄增長快和保障缺口大的市場機遇,實現業務規模的迅速增長和市場地位的進一步提升。

數字突圍:科技重構保險增長新引擎
東南亞市場是富衛集團的戰略重心,以年化新保費為標準,其排名已從2015年的14名上升至2023年的第5名,是這一期間成長最快的泛亞人壽保險公司。
2023年亞洲產生的人壽保險總承保保費估計超過1.03萬億美元,其中40%來自富衛經營所在市場(包括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泰國、柬埔寨、日本、菲律賓、印尼、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預計到2033年亞洲人壽保險總承保保費將達到約2.18萬億美元。
從富衛集團當前這些市場營運情況來看,根據招股書顯示,按年化新保費計,富衛在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泰國、柬埔寨、日本、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新加坡、菲律賓排名分別為第十、第二、第七、第二十、第九、第七、第四、第八,市場份額分別為3.6%,17.7%,1.8%,0.7%,2.0%,6.9%,8.9%,1.7%,7.5%。
朱儁生分析,從業務模式看,富衛集團區別於傳統保險集團,其特色是“科技賦能+泛亞洲佈局+多渠道並行”。過去十年透過併購和渠道整合,在東南亞多個市場(如泰國、印尼、越南)構建起一套“本地化管理+統一平臺”的混合經營模式,並在中國香港新單保費市場快速佔據一席之地。這種策略雖然前期資本消耗較大,但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經濟和分散風險優勢。
這份增長迅速的成績單折射出哪些核心驅動力?
富衛集團初創始時,"創造保險新體驗"被作為公司願景,經營模式上,富衛集團採用以客為先及數字賦能的模式,藉助創新產品和數字科技為客戶提供方便快捷的保險體驗。其核心技術架構圍繞雲計算、人工智慧與全渠道數字化平臺構建,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AI驅動創新生態,富衛集團構建了整合式雲端資料湖,可提供全面的客戶檢視,並將每次客戶互動及決策即時告知各個業務單位。其專有數碼系統和工具包建立在人工智慧及大資料分析基礎上,應用於尋找客源、投保、核保、索償等各項服務功能,從而更好地瞭解客戶需求,提供更優質體驗並提高運營效率。
同時,利用人工智慧分析客戶行為資料,富衛推出個性化產品如“FWD Private”高階定製保險,並透過AI客服“線上富衛管家”提供7×24小時服務。
產品是創新發展的引擎,在產品上,富衛強調“生活化保險”“輕理賠”體驗,以及數字平臺的直連直銷服務,切入新生代、中產客群,契合當前亞洲人口結構轉型與保險消費年輕化趨勢。
富衛集團主要產品包括:分紅人壽;非分紅人壽;危疾、定期人壽、醫療及附加保險;單位連結式壽險;團體保險及其他。2024年,上述各類產品分別貢獻了38%、32%、17%、10%及4%的年化新保費,貢獻36.5%、28.0%、22.2%、7.5%及5.7%的新業務價值。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富衛集團展現出技術驅動型競爭優勢。透過科技賦能,構建數碼商務平臺,實現端到端的數字化體驗,有效觸達數碼原生、科技敏感的年輕客群,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
餘豐慧表示,在業務和前景方面,富衛集團在亞洲多個高增長市場擁有穩固的地位,並透過數字技術賦能保險業務,提升了客戶服務和運營效率。儘管過去幾年公司經歷了虧損,但最新資料顯示其新業務價值有所增長,顯示出公司在擴充套件業務規模和改善盈利能力方面的努力已見成效。
隨著富衛集團進一步強化其區域佈局並最佳化產品結構,預計未來將能夠持續受益於亞洲保險市場的擴張,特別是考慮到其在數字化轉型上的投入和對中國內地訪客客戶銷售的依賴。因此,富衛集團的長遠發展前景看起來是積極的,尤其是在成功完成IPO後,資本實力將進一步增強,有助於支援未來的戰略發展計劃。

浪潮之巔:與港股回暖同頻共振
今年6月的香港中環,外資機構交易員們都在為顯示屏上的恒生指數週線的持續回暖感到興奮異常。
富衛集團選擇的上市時機,並非偶然,而是有跡可循,是與宏觀週期、企業成長、行業變革三重浪潮的深度共振。
從整體香港市場本身來看,2025年開局,香港資本市場迎來強勁復甦。最新資料顯示,一季度香港新上市公司達17家,募資總額176.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激增2.69倍。
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華東區香港上市業務主管合夥人謝明輝表示,展望後市,維持對香港新股市場在2025年的預測,即大約80只新股上市,融資約1300億港元至1500億港元。
從香港保險市場發展趨勢來看,近年來,香港保險業憑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制度優勢,吸引了全球保險主體大舉進軍,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據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統計,香港保險業2020年的毛保費總額為6084億美元,過去5年的平均增長為10.2%。2019年,香港保險市場的保險密度和保險滲透率分別約為9706美元和19.7%,兩者均在全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2位。
行業視角觀之,目前富衛集團經營所在市場的人壽保險總承保保費預計將由2023年的約4070億美元增長至2033年的5790億美元,提供了龐大市場機遇。
而內地赴香港投保的熱潮持續並迸發亦促進了這一市場規模的進階。2024年,香港保險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全年新造保單保費總額達2198億港元,同比激增22%,創十年新高。其中,內地訪客貢獻保費628億港元,同比增長6.5%,佔全港新單保費的29%,相當於每3份新單中有1份來自內地客。這一規模僅次於2016年的727億港元峰值,位列歷史第二高位,且較2023年的590億港元持續回升。
招股書資料指出,富衛集團在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的業務歷來受益於向中國內地訪客客戶銷售保險產品。香港邊境重開後,其來自中國內地訪客客戶的新業務銷售額於2022年至2024年增長了6.3倍。儘管面臨香港保監局對分紅保單演示利率的限制(2025年7月起上限6%),富衛集團透過高淨值客戶定製化服務(如跨境醫療保障)仍維持增長。
從整體上市大環境角度來看,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表示,香港在去年重新躍升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這是香港核心競爭力迴歸的重要標誌。當前香港在多個金融行業領域的排名都有顯著提升,特別是在“投資管理”“保險業”“專業服務”等方面。
富衛集團選擇此時上市,是抓住季風轉向的揚帆,並逐浪前行、順勢而為。
據一位頭部險企人士分析,從微觀內因來看,這得益於其長期規劃。上市是富衛集團一直以來的長期戰略規劃,且其業務表現可支撐上市,渠道、產品和新業務價值均有突破性發展。
據一位業內資深專家分析,富衛集團發展迅速,以收購為主要擴張方式。其核心管理團隊經驗資深,董事會由十三名董事組成,包括兩名執行董事、兩名非執行董事及九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執行董事主要職責為制定整體策略及業務方針。非執行董事主要職責為向董事會提供策略意見,獨立非執行董事主要職責為向董事會提供獨立意見及判斷。核心管理團隊人員大多有資深的管理領域或保險行業相關工作經歷,有利於公司發展。此外,股權結構集中,附屬公司分佈廣泛,業務活動主要集中保險與投資領域。
此外,富衛集團的優勢在於數碼化賦能多元分銷渠道,2024年12月31日,其擁有超55000名高效代理人團隊。根據百萬圓桌協會資料,富衛集團百萬圓桌註冊代理人團隊於2024年在全球跨國保險公司中排名第六。同時,其擁有超過2900名保險經紀及獨立理財顧問合夥人,保險經紀和獨立理財顧問是2024年增長最快的分銷渠道,為客戶(包括高淨值人士)提供全面的保險解決方案。
2024年,富衛集團代理人團隊中,已實現95%的數碼工具採用率及電子投保率。同時,富衛保險積極在新興市場完成對當地銀行、保險公司的股權收購。透過數碼化賦能多元分銷渠道及對外股權收購,幫助公司實現優於同業的業績表現,NBV(新業務價值)與Margin(利潤邊際)齊增,業務高質量發展。
朱儁生表示,富衛集團是一家處於成長期、有區域優勢與科技潛力,但盈利仍需穩固的新型保險集團。若能借上市最佳化資本結構、持續提升運營效率、加快核心市場深耕,未來仍具發展空間,尤其在東南亞與香港“雙核心”的基礎上,探索跨境資產配置與健康養老生態,可以探索新一代亞洲保險集團的新的商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