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增169%,股價歷史新高!

最近,你會發現,A股不少企業開始去港股上市。其中不乏萬億市值的A股標的寧德時代。
也有三千億市值的恆瑞醫藥。
另外,你還會發現,開始支援上市公司資產重組。
你有沒有發現,2019年也是支援上市公司資產重組,2019年是上輪牛市剛開始的年份。
種種跡象表明,今年就是新一輪牛市早期年份,我個人還是那個觀點,今年滬深300可能會有15%左右的漲幅。
也就是我對今年A股偏樂觀,其中可能呈現出結構性牛市,即科技強輪動,其他板塊弱輪動的走勢。
一個大膽的猜測:
人工智慧半導體、人形機器人方向,從去年9月底開始,未來2年時間,可能會出現5~10倍牛股。
DeepSeek催化全球大模型加速迭代,AI應用場景如端側、智慧駕駛、機器人等有望獲得更高的增長斜率,DeepSeek大幅降低AI應用門檻,推理、微調等環節的算力需求激增。
機器人可能成為繼智慧手機後的新一代智慧終端,市場規模有望超越汽車產業。
特斯拉向華爾街分析師釋出有關Optimus的最新細節,提到Optimus目前的產能為每月1000輛。特斯拉計劃在25Q4啟動投資者參觀製造過程的計劃。第二代生產線的產能為每月10000輛。Optimus的神經網路位元斯拉用於自動駕駛的神經網路更大。
人形機器人板塊正從主題投資邁向成長投資,2025年有望成為全球量產元年。
技術端,大模型突破通用性瓶頸,DeepSeek低成本訓練正規化加速AGI落地;產業端,特斯拉、英偉達、華為等科技巨頭密集佈局;政策端,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培育具身智慧等未來產業,大力發展智慧機器人。
我們預計,2025年全球出貨量將達萬臺級別,2027年特斯拉目標產能突破百萬臺,產業鏈長期成長空間開啟。
特斯拉Optimus將率先匯入超級工廠,車端供應鏈複用推動售價降至2-3萬美元,遠期規模效應下成本有望進一步下探。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具身智慧納入未來產業培育,地方政策圍繞技術攻關、產業叢集、應用示範三方面加碼,形成“中央定調-地方落實”的立體支援體系。
當前產業鏈高價值、高壁壘環節集中於行星滾柱絲槓、六維力感測器、空心杯電機及MEMS觸覺感測器四大方向,國產替代空間顯著,具備技術卡位能力的廠商有望率先搶佔人形機器人產業化紅利。
人形機器人技術加速演進,已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產業的新賽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產業奇點已至,應用端、成本端、軟體端迎來三重突破,產業化關鍵瓶頸正在開啟。
我希望人形機器人板塊,能深深的再調整一下,好讓我加倉把成本拉低。
我個人從今年4月份美國高關稅政策下,人形機器人調整後,開始看好人形機器人方向。
人形機器人已經從早期的主題投資,邁入成長投資。
這個變化,會讓人形機器人的確定性增加了不少。
人形機器人也會從多標的早期都漲,變化為核心邏輯、核心零部件方向調整後再次領漲,而不是全產業鏈早期都暴漲。
早期普漲,中期分化,後期再分化。縱觀歷史每輪牛市,板塊內部都是這種演化。
再看新能車,比亞迪在歐洲銷售的電動汽車數量首次超過特斯拉,超越了這個長期主導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美國品牌。4月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大增169%。
比亞迪目前股價歷史新高,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持續上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