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形機器人持續引發資本市場的關注。
它可以給投資人帶來未來無限的想象空間。
人形機器人正從科幻概念加速邁向產業化,2025年或成“量產元年”,引發資本高度關注的核心邏輯如下:
1. 量產節點明確,巨頭引領行業爆發
特斯拉Optimus計劃2025年啟動小規模量產,國內宇樹科技、小米、小鵬等廠商同步推進產品迭代,預計2026年全球量產規模將突破10萬臺。特斯拉CEO馬斯克預測,未來機器人與人類數量比或達2:1,市場規模或超新能源汽車 。
2. 千億藍海市場,需求剛性凸顯
全球老齡化加劇與勞動力成本上升催生“機器換人”需求。機構預測,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27.6億元激增至2035年的3000億元,C端家庭場景潛力巨大。特斯拉Optimus遠期目標售價或低於2萬美元,價效比拐點臨近 。
3. 技術突破驅動,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AI大模型賦予機器人“智慧大腦”,OpenAI、華為等加速佈局具身智慧;硬體端,減速器、感測器、靈巧手等高價值零部件國產化率提升(如綠的諧波),供應鏈企業深度受益。軟體瓶頸突破後,量產規模或指數級增長。
4. 政策與資本雙輪驅動,生態加速完善
國家將人形機器人列為“顛覆性產業”,《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等政策密集出臺。2024年國內投融資額超116億元,特斯拉、華為、小米等跨界巨頭加碼,產業鏈從B端工業向C端服務延伸 。
結論:人形機器人是“AI+製造”的終極場景,兼具科技革命與人口紅利替代的雙重邏輯,產業鏈核心環節(感測器、減速器、AI演算法)龍頭公司值得長期佈局。

國證機器人產業指數修訂,人形機器人含量躍升引關注。
修訂後的國證機器人產業指數憑何成為人形機器人投資“優選”?
近年來,人形機器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已成為未來產業佈局的熱門賽道,持續吸引著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在此背景下,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表現亮眼,最新份額超6億份、創歷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國證機器人產業指數編制方案進行了修訂,涉及選樣空間、樣本數量、權重設定等維度。修訂後,指數中人形機器人相關的權重佔比由38%顯著提升至53%,對人形機器人產業的表徵能力更強,能幫助投資者更精準地錨定產業發展趨勢。

編制方案革新,人形機器人含量提升
根據公司財報中對產品應用場景的描述分類,國證機器人產業指數中,超53%權重的公司集中於人形機器人相關產業鏈、另有30%和17%的權重分別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這隻指數可以說是全市場人形機器含量較高的指數之一。
圖:指數人形機器人含量高

注:資料來源Wind,截至2025年4月10日,成份股所屬細分機器人領域劃分,是根據公司其業務是否包含相關領域,或最近一期年報/中報是否明確提及相關產品具體應用場景。“人形機器人”包含人形機器人本體或靈巧手、諧波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服務機器人”包含清潔機器人、問答機器人等,“工業機器人”包含工業機器人、自動化裝備等。
如此高的人形機器人佔比,得益於修訂後更為“精細”的編制方案。具體從選樣空間看,以往大多機器人指數的選樣空間普遍包含服務於工業機器人等廣泛應用場景的機械領域,如自動化裝置製造商、車間整合商等。而國證機器人產業指數的選樣空間聚焦機器人本體和核心零部件及其他機器人相關領域的公司,與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貼合度更高。
再從成份股數量和權重設定規則看,指數成份股數量由原來的100只精簡為50只,更加專注佈局人形機器人產業核心公司;而且指數對核心領域的公司賦予了更高的自由流通市值調整係數和更高的權重上限:機器人本體、核心零部件領域對應樣本的自由流通市值調整係數為1、權重上限為5%,其他領域對應樣本的自由流通市值調整係數為0.5、權重上限為3%。這有助於指數成份權重向市場關注度更高、未來發展空間更大的核心機器人公司傾斜。


人形機器人爆發元年,中國正在掌握話語權
2025年,機器人的運動控制能力取得重大突破、甚至可以比肩運動員。不同於此前只能按事先設定完成一些簡單動作,當前機器人已經可以完成漂亮的側空翻,能行雲流水地展示一整套武術動作等等。
這些成果充分說明,當前人形機器人硬體部分快速成熟,運動控制將不再是人形機器人批次商業化應用的障礙。下一步的“進化”方向是“靈巧手”和更智慧的“大腦”。
人類日常活動中,約60%-70%的精細操作依賴手部操作。對於當下的人形機器人而言,其靈巧手的自由度得到了顯著提升,從而具備完成捏取雞蛋等高精度任務的能力。
此外,機器人的核心演算法扮演了“大腦”的角色。例如,Figure AI釋出的Helix多模態大模型,將視覺、語言、運動控制融為一體,機器人可以透過接收語音指令,直接完成分類、收納等工作,並可以相互協作,進一步提升了在多樣化場景中的實用價值。
在機器人技術不斷突破的同時,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空間也在快速拓展。我國擁有獨一無二的全套製造業體系,曾經“戰績輝煌”的零部件公司如今能夠透過技術升級迭代,成為頭部的機器人零部件公司,並憑藉出色的成本管控和規模效應,使其產品份額不斷攀升。
據中國信通院預測,2035-2040年,我國人形機器人整機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00-3000億元;美國半導體研究機構SemiAnalysis最新發布的報告則指出,目前似乎只有中國具備抓住機器人革命這一歷史機遇的條件。
當前,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正處於量產前夕,零部件定點、技術路線確定等方面仍有變數,相較於單獨“押注”某家公司,不若考慮藉助指數佈局,一鍵打包龍頭企業,在把握產業發展機會的同時有效降低投資難度、分散投資風險。
此次修訂後的國證機器人產業指數,對人形機器人表徵度更高,可以更好反映未來機器人產業廣闊的市場前景。
目前,市場上有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聯接基金A/C:020972/020973)等產品跟蹤這隻人形機器人含量較高的指數,可助力投資者便捷佈局產業早期發展機遇。
說明:相關素材僅供參考,不構成基金宣傳推介或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