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大A股錘鍊打磨的經驗,加上本身個性使然,UU絕對堪稱股市投資裡的穩健派。冒進衝動早在十年前就是我徹底撕下的標籤。如果說,之前的發文風格偏保守、溫吞,蓋不過是怕誤導讀者的緣故。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在操作上就是猶豫不決、瞻前顧後的。買,就乾脆利落,到達目標價位就果斷出手;賣,就心硬果決,即使拋後繼續大漲也絕不為所動。
這,才是UU在股海撕殺的真實風格。
頂著這股風格,我昨夜建倉了航空股和銀行股,在分別暴跌了高達12%和6%之際。
不廢話,『買』就一個字!

哈哈,放這張圖片純粹是因為氣勢動人,UU當然不會冒進到一把梭哈。但果斷的行動背後依然需要足夠的邏輯支撐。否則拿不住、一洗盤就跑是必然結果。
記得股神割肉之後,就有群友問我現在是不是買入波音的良機。我的回答是我並不認為我的水平會比巴菲特高明——言下之意,是彼時我尚找不到買入這個板塊的依據。
何況波音有波音的問題,它的致命威脅並不像其它航空股那樣是由於公共衛生事件導致的空中交通癱瘓,它的罪魁禍首是波音737 MAX!多數分析師預計這家飛機制造商第二季度的業績可能更糟,每股虧損達到$2.20。而基於航空業的暗淡前景,波音未來業績或許還會更低,連續四個季度不及市場預期。
所以,波音的大幅反彈,不足以構成買入依據。但放眼全行業來看,同時也是真實的買入依據是

航空業的『至暗時刻』,也許很快將成為過去。

看一組資料:
美國航空 (NASDAQ:AAL)週四表示,下個月美國本土運力將提升至2019年7月份的55%,同時增加國際航班,相當於去年同期的20%;日均旅客人數已經從5月前三週的3.2萬人增加到11萬人,並且持續在增長。美國航空的載客率已從4月份的15%回升到55%。
達美航空 (NYSE:DAL)在週三表示,7月份美國本土的航班運營量將恢復到5月份的兩倍。
美聯航 (NASDAQ:UAL)相對稍顯謹慎,計劃將本土運力恢復到去年的30%左右,但這也已經比6月份的航線大幅增加。
U.S. Global Jets ETF (NYSE:JETS)3月初,持有約$3300萬的資產,但截至6月3日,資產已經暴增到$11.2億!。雖然這段時間內該ETF價值曾一度下滑,但已經超過60個交易日錄得資金的淨流入。
這充分說明航空業的超賣是既成事實
雖然,後疫情時代人們的飛行意願如何還不得而知,但投資者認為,最糟糕的時刻已經過去。一直持續買入U.S. Global Jets ETF的對沖基金DeGreen Capital Management直言,不需要太多複雜的分析就可以認識到,這是一個因為恐慌而拋售、並且將會復甦的特定行業。
儘管華爾街的共識是,美國航空國際航班業務揮之不去的疲軟是一個警告訊號,航空業需要數年的時間來完全恢復,要到2023年才會有實質性復甦。
但市場已然盯上這個超賣板塊,且已於近期完成第一波拉昇。我個人的操作風格是,拉昇後的回撥正是介入良機!
看懂上述邏輯以後,那麼理解買入銀行股的邏輯也就不在話下了。

股瘋漲50%的板塊輪動裡,一度被低估超賣同時又有力量支援大盤的板塊數來數去也就那麼幾個。股神割肉了航空股,卻沒割銀行股呀。
當然,這是玩笑話。疫情當前,為了應對危機美聯儲的連舉大棒確實嚇壞了投資者們,令他們擔心接近零的利率和長期的經濟衰退會削弱銀行的盈利能力,增加壞賬風險。但仔細分析後不難發現,即使摩根大通一季度的利潤暴跌了69%,卻不過是為了應對疫情危機,該行調撥了82.9億美元的壞賬準備金造成的。

隨著

和其他經濟體的陸續開放,一些投資者押注銀行股的『至暗時刻』也已經過去了。近期該板塊的放量大漲就是最好的證明。
操作手法就是,
拉昇後的回撥時逢低吸納。

UU的操作策略,請參考系列文章:
買美國基金賺錢一點都不難;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侵刪。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往期內容!
為UU點贊
⬇️
關鍵詞
航空股
美國航空
疫情
波音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