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職場的朋友都聽過一句話:幹得好不如說得好。
同樣辦了一件70分的事,有的人向老闆彙報時能講出90分的效果,有的人留給老闆的印象卻只有50分。
有個廣為流傳的故事來自曾國藩。
話說曾國藩在同太平天國交戰的過程中連連戰敗,心灰意冷,給朝廷上奏摺時寫出了“臣屢戰屢敗”這樣的喪氣話。
幕僚看後建議將“屢戰屢敗”改為“屢敗屢戰”——戰、敗二字順序不同,奏摺的意味陡變。
原本慈禧太后聽聞湘軍再次戰敗十分生氣,可看到曾國藩“屢敗屢戰”的奏摺後,念其勇氣可嘉,反而降旨嘉獎。
為什麼兩個字換個位置意思就大不一樣了呢?
馮勝利先生在《漢語韻律句法學》如此解釋:如果普通重音在句尾,那麼由普通重音構成的全句焦點也在句尾,即“屢戰屢敗”中的“屢敗”是全句焦點;反過來,“屢戰”居後的話,焦點就成了“戰”,給人一種遭受挫折仍百折不撓的感覺。
類似的彙報藝術也發生在當下,有軍事博主研究烏克蘭國防部報告的寫法,每當丟掉一座城鎮時,其公開表述就會說“我軍已完成在XX的防禦任務,給敵造成重大殺傷……”
同樣的事情,呈現出來的第一印象截然不同。

就職首日便籤署創紀錄數量總統令的Trump.

Trump十分享受簽署命令後向媒體展示的過程,支持者們也會認為總統真的做了很多事。
職場中對老闆的彙報很重要,放到選舉政治中,政客們對選民的“彙報”也異常關鍵。
有分析人士稱,Trump的宣傳能力和調動媒體聲量的能力遠超之前歷任總統,特別是跟拜登形成鮮明對比。
Trump非常喜歡在媒體聚光燈下進行表演,比如大筆一揮簽署某項命令,然後把筆扔給現場記者。
自從他上任以來,圍繞其本人的新聞和宣告一直佔據主導地位,讓人目不暇接。
猶記得四年多前新冠疫情爆發初期,Trump親自出席白宮每日簡報會,與記者互懟的新聞影片傳遍全世界。
此番二入白宮後,他簽署行政令、訪問洛杉磯火災災區、會見外國領導人、召開新聞釋出會、出席“超級碗”……
就職以來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以至於“疲憊不堪”的美國媒體人懇求他能不能休息一天。
美媒戲稱,白宮內部現在最忙的部門就是新聞組,由於總統講話太多,白宮速記員甚至都跟不上——Trump在就職當天說了2.2萬個單詞。
與之相較,拜登與媒體的關係則以平靜為主,甚至被一些人視為無趣。
2020年大選期間,拜登以疫情為由不舉行競選集會;當選後,又成為一百多年來最晚舉行記者會的新任總統。
過去四年裡,拜登很少主動放出“大新聞”或引導媒體大肆宣傳其某項政策,更多的時候是因為出糗被迫成為輿論焦點——這種風格在選舉政治中是比較吃虧的。

國際外交有時跟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類似,需要看人下菜碟,這一點日本做得不錯,特別是在處理與Trump關係問題上。
第一任期裡,安倍憑藉與Trump建立良好的私人關係,讓日本獲得了比歐洲、韓國更加良好的生態位。
2016年11月美國大選後不久,安倍搶在世界各國首腦之前跑去紐約“特朗普大廈”會見了Trump(《日本對中美實力消長的預判》)。
根據日媒報道,按慣例首腦之間的交流需由專業事務官整理各種檔案材料,但Trump不喜歡這種做法,喜歡面對面脫稿交流,只偶爾看一下文字資料。
為了迎合總統大人的風格,安倍事先背誦了有關日美之間經濟、外交、防衛等各種問題的假設性問答,並準備了許多通俗易懂的圖表,用來展示日本對美投資額、給當地帶來新增就業等內容,努力避免Trump在關稅問題上提出過分要求。
安倍根據性格分析專家們的建議,在會談期間採取了“不否定對方發言”“貼近其興趣”“講述自己成長經歷”等對策,拉近關係的同時儘可能滿足Trump的虛榮心和宣傳慾望。
此番石破茂與Trump的會晤沿襲了安倍做法,一方面努力掌握Trump的性格和行為原理,另一方面把交流內容“訴諸視覺”,攜帶大量說明日本對美投資情況的圖表。
就日媒反映的效果來看,石破茂與Trump的峰會總體氛圍不錯,超出預期,聯合宣告中寫入了“將追求日美關係的新黃金時代”。
記者會上,當被問及如果美國對日加徵關稅日本可能的回應時,石破茂稱“我無法回答一個假設性問題”,這引起了Trump和房間裡記者們的笑聲,石破茂又補充道:“這是我們的官方答案。”(表示是提前準備好的)

記者會上,石破茂手舉Trump遇刺時的經典照片——這某種意義上是Trump最得意的鏡頭。石破茂代表團專門組織了一個“訪美學習會”,參加者表示“首相從一週前開始每天都在學習,已經做得相當不錯了”。

1988年,Trump與伊萬娜在一起脫口秀節目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特朗普集團在紐約房地產競爭中面臨資金難題,曾多次尋求日本買家或貸款人,可一再受挫。該集團前副總裁Barbara Res曾表示,“Trump對日本懷有極大的怨恨”,他覺得美國在軍事防禦方面幫助日本但沒有得到足夠回報,他對於關稅的“最初戀情”就是由日本激發的。
文章最後,講一個小故事。
2021年1月,上任不久的拜登宣佈撤銷Trump獲得情報簡報的權利,稱他“行為反常”,並擔心其可能洩密:
“給他一份情報簡報有什麼價值?除了可能會失言說點什麼之外,還能產生什麼影響?”
這件事在當時幾乎沒有媒體報道,要不是最近發生的事情,直到今天也不會有人知道。
最近發生的什麼事情呢?Trump撤銷拜登情報權利。

譯文:
拜登沒有必要繼續接收機密資訊,我們將立即撤銷拜登的安全許可,並停止他的每日情報簡報。
他在2021年開創了這個先例,當時他指示情報部門阻止美國第45任總統 (我!) 訪問國家安全的詳細資訊——這是對前總統的禮貌。
報告顯示,拜登患有“記憶力差”的毛病,即使年輕時也不能給他敏感資訊。
而我將永遠保護我們國家的安全——喬(拜登),你被解僱了。
讓美國再次偉大!
這段文字包含“復仇”“私人恩怨”“拜登記憶力差”“你被解僱了”等一系列戲劇性元素,一經發布立即被全球各大媒體轉載,好像Trump又幹了一件大快人心之事似的。
不得不佩服其創造新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