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誰被騙進電影院看過“哪吒2”??

磨刀霍霍進來的人先把你的大刀收回去,因為我說的不是剛剛創下中國電影票房新紀錄的《哪吒之魔童鬧海》,而是《哪吒2之英雄歸來》,簡稱“哪吒2”。
兩部電影之間的關係,大概相當於《汽車人總動員》和《汽車總動員》。
人家給自己後面加個2,倒也沒毛病,因為他們公司早在2016年就拍過《我是哪吒》,當時竟也收穫了1000多萬的票房,只能說那時候的電影賺(騙)錢太容易了。
雖然評分說明了一切,但當時的宣發還是挺努力的想出了很多諸如“繼1979年《哪吒鬧海》之後第二部哪吒題材的動畫電影”、“首部以哪吒為主角的3D動畫電影”之類的噱頭。
到了第二部的時候,片方索性徹底攤牌了,不裝了,直接用“哪吒2”當關鍵詞,宣傳海報其他字都縮小,畫風也主打一個模仿。
該說不說,就是這樣一部爛片,輕輕鬆鬆地上線了23年的國慶檔,在當時如此低迷的行情下5天票房破千萬,當年累計票房一千七百多萬,這還不算,人家去年中秋節又重映了一把,打的就是一個資訊差,因為有不少人都是衝著哪吒2這個名字去的,想當然的以為是餃子團隊的續集。
結果當然是歡歡喜喜進影院,罵罵咧咧刷差評。
披個哪吒的外套就能詐騙,也許他們發現,與其在動畫製作上浪費錢,不如擁有一個好名字,如果不是因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爆火,可能第二部壓根不會立項。
這個片子看完腦瓜子不嗡嗡的都是大神,劇情本身就已經很炸裂了,哪吒在片子裡沒有肉身,他師傅找了個木頭狗當中介,把哪吒的魂魄附在了狗身上。
更奇葩的是,你都想象不到2023年上映的動畫,會有如此粗糙的製作技術,打鬥戲都跳幀,像是穿越回了2000年的網遊畫面,充其量也就是學動畫的大專畢設水平,只能用一句返璞歸真來形容。
都不敢想那些花幾十塊錢看完80多分鐘這個的觀眾,內心得有多掙扎,走吧疼錢,不走吧害眼。
最好笑的是,這個片子一直到現在還在有人上當,有人想省電影票,費勁巴拉下了個盜版資源,結果發現自己看的電影本身就是盜版:
有微博話題帶的tag都是低仿版的片名:
最匪夷所思的是這種純蹭的電影,竟然也能拿到龍標,能有院線排片,還能含淚怒賺一千七百多萬票房。
現在的電影市場已經下滑到這個地步了,照樣不耽誤有些投機客賺快錢,蹭上風頭就能割一把韭菜,觀眾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哪怕你稍微有點誠意,也不會把屎端上來冒充冰淇淋吧。
好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登上峰頂的時候,還能有束餘光打在中國影史角落的垃圾桶上,把這些硬蹭的魑魅魍魎都照出原型。
不過我尋思,下一個爛片“哪吒3”是不是又在路上了?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