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和不存錢,40歲以後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你做我的朗讀者   我做你的擺渡人
戳藍字一鍵關注擺渡人
每晚21:39
無論你在哪裡,請記得開啟手機。
點選播放即可收聽主播朗讀音訊
文:周美好
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
// 擺說 //
終於終於,擺渡人有新的個人微信了。久等了,擺粉。
快加我,一起聊撩吧~微訊號是:baiduren156
還可以關注我的微博 @擺渡人daily 。平常會分享一些我生活中的趣事哦。
等你們哦~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現在的人對錢越來越沒概念了。
隨便買件衣服幾百塊,隨便換個手機幾千塊,再加上點個外賣網上購個物,好像只是隨手一操作,好幾天的工資就沒了。
有人評價說,真正去算那些錢就會發現:
點一次外賣,可以買一隻雞。
外面吃一頓火鍋,可以買柴米油鹽,夠全家吃一週了。
點一杯奶茶,差不多有三十個雞蛋了。
打一次車,差不多可以坐一個月公交。
一部最新的蘋果手機,差不多可以買齊空調、洗衣機、冰箱、微波爐。
現在最慘的不是沒有錢,而是明明錢已經不好賺了,而你對錢卻沒有一點概念。
-1-
現在的人,越來越存不下錢了
前幾年工作的時候認識一個健身教練,那時候他30歲出頭,精力體力都很旺盛。
一直信奉著“錢不是攢出來的,而是掙出來的”。
差不多將自己賺來的所有工資都砸在了潮牌和改裝車上。
那時候他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確實沒什麼壓力。
誰知道有次做深蹲時負重太大,不小心腳崴了一下,半月板被拉扯到了。
後來一檢查,半月板撕裂了,沒法繼續從事現在的工作了。
那時候的他才剛結婚沒多久,工作不好找,學歷也不高的他不得不開始送起了外賣。
有次看他發的朋友圈,配圖是北京深夜的天空,他說:
現在送外賣爬樓梯時,真希望過去那個傻子能少買兩雙AJ。
看他的經歷就會發現,這些年我們都被消費主義洗腦的太多了。
買手機買護膚品的時候,商家告訴你分期付款摺合到一天也沒多少錢,女人就得對自己好一點。
買房買車的時候,銷售鼓勵你多加點槓桿,很多人的預算也在這個過程中一升再升,背上很重的貸款。
殊不知,那些將“及時行樂”包裝成“活在當下”的洗腦,都在透支著我們未來的積蓄。
一句“先苦不一定後甜,先甜一定甜了”,更是讓不少人陷入到消費主義的陷阱中。
最簡單的破局方法,就是學會存錢。
看過一句話:
你要在不缺錢的時候存錢,在身體健康的時候鍛鍊,在不缺愛的時候迎接愛,在沒病痛的時候去養生,在不考試的時候去讀書,在婚姻穩定的時候提升自己。
所有事情,都要在它發生之前掌握主動權,這樣你的人生才會贏。
存錢,雖然不能在短時間內讓你暴富,卻能讓你的人生在未來擁有更多選擇。
年輕時,我們總以為錢能讓我們自由快樂。
中年後就知道了,錢是託底我們人生的安全網。
-2-
存錢,是對抗不確定的最好武器‍‍‍‍
前不久,看到一個在銀行工作的客戶經理,分享自己手中的兩個客戶。
客戶老張,四十歲出頭,開著寶馬5系,衣著光鮮,一看就是成功人士。
跟他打幾次交道會發現,他買東西也很大手筆,好像從來不會為錢發愁一樣。
沒想到去年他突然來辦貸款,說自己做生意出了點問題,資金週轉不靈,能貸多少就先貸多少吧。
客戶經理授權查看了他的個人資產後,才發現這幾年他的賬戶裡雖然時有大額進賬,但早已入不敷出了。
這幾年下來,不僅沒有存款,名下的房子和車子也早已抵押,信用卡也出現了透支情況。
現在的老張很焦慮,稍微有一點市場波動都會給他帶來危機。
他不敢生病、不敢放鬆,馬不停蹄地跑生意,甚至過年都不敢回家,怕多花錢。
相比之下,另一位客戶小李就穩定了很多。
小李是工薪階級出身,每個月工資到手幾千來塊,他給自己定了個存錢計劃:
每月雷打不動地定投2000塊理財產品。
因為擔心風險,他選擇的基本都是收益不多,也基本沒什麼虧損的產品。
靠著長年累月地堅持,再加上他做副業的一些營收,35歲那年,小李攢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個50萬。
他將這筆錢重新拿來做了資源配置,給父母和孩子都買了保險。
現在的他整個人都自信了很多,不管做什麼都有底氣。
看他們兩個人的消費習慣就會發現,在這個錢越來越難賺的時代,存錢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理財選擇,而是一種生存智慧。
看過一句話,你的存款就是你的脊樑,它決定了在關鍵時候,你能昂首挺胸還是低三下四。
它能讓我們在風雨來臨時,不至於手足無措;在機會來臨時,不至於再三糾結。
它關乎的不僅是銀行卡上的數字,而是我們面對生活難題時,能否將選擇權握在自己手中。
-3-
人到中年,有沒有存款真的不一樣
前些天網上有個觀點很火,說現在的人,每天都是著急忙慌的,每天都不敢停下來。
為什麼呢?
因為暫停人生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有博主算過一筆賬,如果有天不想這麼拼命了,想停下來喘口氣時,你得有多少積蓄:
失業空窗期:每月2萬(房貸+生活費+社保)  
重大疾病押金:30萬起  
子女教育斷層補救:一年5萬塊 
父母突發狀況:10萬應急金  
賬目還沒算下來,就感到壓力山大了。
這才明白,原來人到中年面臨的最大壓力,不是房貸車貸,而是停下來的你,是否有能力重啟自己的人生。
尤其是年紀到了中年的這群人,這時候的你,上有老下有小,事業也在遭遇瓶頸期。
這時候,很多人也會意識到:
40歲以後的人生,根本不是由你賺多少錢決定的,而是由你存下多少錢決定的。
看過一個博主分享的故事,他說自己這幾年一直很辛苦,辛苦掙錢、辛苦攢錢,原本計劃著明年添置一輛喜歡了很久的車。
但父親突然腦梗住院了,自己和媽媽當下手足無措。
唯一感到慶幸的,是父親生病時,他的積蓄完全能支付起手術費和住院費。
他的父親是保安,每個月只有1800的工資,母親身體不好一直在家休息,家裡積蓄本身就不多。
如今再看自己這幾年的付出,感到寬慰了不少。
存錢的意義,不就是在艱難時期,能給自己和家人一份保障嗎?
如今你存下的每一分錢,都有可能在未來起到你意想不到的用處。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存錢能讓你年輕時養得起家庭,年老後養得起自己,它早已成為當代成年人的必修課。
-4-
如果你感到焦慮,不如從現在開始存錢
那麼,作為普通人,面對生活中的一地雞毛,又該如何做好自己的財務規劃呢?
看過一句話:
存錢是一場與人性弱點的博弈,贏的人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清醒的。
所以,尚有餘力賺錢的你,不妨從今天開始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哪怕每月只存500元,堅持下去,時間會給你驚喜。
因為存錢,存的不僅是金錢,更是一個從容不迫的未來。
1.52周存錢法,適合新手
如果你剛開始工作,還掙不了太多錢,不妨嘗試這一辦法。
具體操作可以是:第一週存10元,第二週存20元,每週遞增,一年可以存下13780元。
當然,隨著你月工資越來越高,也可以嘗試增加每週的投入,或嘗試其它的存錢方式。
具體的存錢數目由你實際到賬的工資決定。
2.收入三分法,適合進階者
每月收入到賬後,立即分成三份:
50%用於必要開支,30%用於儲蓄投資,20%用於彈性消費。
如果你目前的存錢需求較大,也可以適度提升儲存的投資,為自己存下一份給未來的保障。
看有博主分享自己工資4000,卻存下了9萬塊錢的經歷,很多人都很羨慕。
他是這麼做的——
首先,拿出1000塊作為一個月的生活費,平時買菜做飯就用這1000塊。
然後拿出500塊作為買衣服鞋子包包的錢。
最後剩下2500塊拿到銀行存成三年定期。
每月堅持如此,這樣三年下來,不僅能能擁有9萬塊錢,還有了一筆每個月都能靈活取用的資金。
3.構建終身現金流,適合有投資眼光者
這些年,大家都提倡“睡後收入”,想有一種什麼都不做就能來錢的方法。
只是這類方式難度高,對投資眼光要求極高,倘若你正好踩中了風口,或者相信自己的能力。
可以考慮核心地段的小戶型收租,也可以考慮股息組合的投資。
當然,這類投資有虧損的風險,建議大家量力而行。
我很喜歡一句話:
40歲後最珍貴的不是賬戶餘額,而是每月自動到賬的生活費。
要想達到這種狀態,需要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建立儲蓄的觀念,學習理財的知識。
唯有此,才能在不確定的時代裡,為自己和家人構築起安全的堤壩。
最後,無論你現在多大年紀,處於什麼位置,也別忘了,存錢的最佳時機,永遠是現在。
願我們都能早早儲蓄多一點的錢財,好讓人生更加輕鬆自由。
與你共勉。
-End-
作者簡介:周美好,山河錯落有致,人間煙火如常。本文首發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3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


親愛的
在兵荒馬的朋友圈
謝謝你不是為我而卻能為我而
如果不能渡你上岸,我願陪你數盡人生波瀾。
你的每次分享,就像給擺擺 一個愛的抱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