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圓方的第1063篇原創
(點選標題下方小耳機標誌可收聽音訊)
01
1月6日,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在其個人部落格中宣佈,公司將繼續致力於構建通用人工智慧(AGI),並開始將目標轉向“超級智慧”。
Altman在部落格中寫道:“我們喜歡目前的產品,但我們是為了輝煌的未來而來,超級智慧工具可以大大加速科學發現和創新,遠遠超出我們自己能夠做到的範圍,從而大大增加富足和繁榮。”
OpenAI對於超級智慧的定義是:在所有領域
超越人類智慧的系統,是更傳統的通用人工智慧(AGI)概念的演變,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龐大的知識計算及決策過程,透過持續的學習和適應來不斷最佳化自己的決策能力。可以解決世界上許多最重要的問題。

為了這個目標,OpenAI新組建了由 Ilya Sutskever 和 Jan Leike 領導的團隊,專注於超級智慧和 AGI,並將投入 20% 的計算資源來支援該團隊的工作。
02
1 月 7 日,英偉達在 CES2025 上釋出了全球最小的個人 AI 超級計算機 Project DIGITS,搭載英偉達 GB10Grace Blackwell 超級晶片,可提供PFLOPS級AI計算效能,可用於原型設計、微調和執行大型AI模型。使用Project DIGITS,使用者可以使用自己的桌面系統開發和執行模型推理,然後在加速雲或資料中心基礎設施上無縫部署模型。
Project DIGITS能夠支援高達 2000 億引數的 LLaMA3 級別大型模型執行和微調,可用於 AI 大模型的原型設計、微調和執行,讓使用者可以在本地進行復雜的 AI 模型開發和測試。從引數角度,不考慮多模態的話,已經可以訓練出和GPT-4水平不相上下的大模型了。
從現場展示來看,Project Digits寬度大概是一個普通咖啡杯的寬度,但高度僅僅是咖啡杯的一半。更為關鍵的是這個AI超級計算機, 2025 年 5 月就會推出,起售價只有 3000 美元。而不到2年前,訓練GPT4所花費的成本,是1億美元。

這也意味著,個人使用者在在家就可以訓練出屬於自己的“大模型”了。
03
不知道看到上面兩個新聞,小夥伴們會不會覺得“超級AI”就快要降臨了?不過圓方覺得,這一天不會到來,不光現在不會到來,未來20年,40年,60年,可能都不會到來。
圓方應該是全網關注AI比較早的自媒體創作者了。
22年4月寫了,“元宇宙”不是什麼?
23年2月寫了,GPT、蒸汽機、失業、更好與更壞的時代
23年4月寫了:
23年11月寫了:新時代,確實是到來了
23年12月寫了:Gemini與Moss,教育焦慮與體育價值,朋友圈AI與小馬過河
24年1月寫了:
24年8月寫了:成為AI不能成為的人
從24年開年,圓方工作中就開始要求各業務板塊,各服務團隊開始全面接入AI,開始嘗試讓AI為業務賦能。在去年5月份,更是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主要在做AI助力大學生就業的相關工作。到現在為止已經累計搞了7期,累計公益免費培養了數百名大學生,學會AI,應用AI。

我自己也開始嘗試慢慢和AI協同,有些小夥伴或許還有印象,在GPT4剛出的時候,圓方還嘗試著用GPT寫過文章,只不過一開始寫的“四不像”後面就沒有在用。不過現在圓方寫文章和寫材料,已經慢慢離不開豆包作為圓方查詢資料和文件的助手了。
而25年開年,我們幾大業務板塊都會在近期推出我們自研的AI+的服務和產品,進一步升級對於客戶的服務體驗。
04
不過,你問圓方,相不相信:“一個可以完全超越人的,像“流浪地球”中MOSS一樣的超級AI”會降臨,圓方選擇“不相信”。
這個不相信的邏輯說起來不夠科學。2016年馬斯克在Code Conference上接受採訪時,馬斯克表示:“我們只有十億分之一的機會生活在現實世界中。”
當時的馬斯克遠沒有現在出名,只是小眾領域的偶像,不過當時圓方就對這句話非常感興趣。後來延伸到研究思考了許多“世界觀”的問題。
圓方意識到,許多事情,其實只有在“真實世界”才會出現,比如可以掌控無限能量的“可控核聚變”,比如可以跨越空間距離的“超光速飛行”,又比如可以解決一切難題的“超級AI”。
這三者任意一點的突破,其實就意味著打破了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一切秩序,包括物理規則都會被顛覆。所以,超級AI,能夠在未來實現的機率,大概也就“十億分之一”
未來二十年,AI會充斥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徹底的改變我們的工作,生活,以及社會,文化。但是,不要幻想,我們能夠在我們手中“製造出來”一個“全能的神”。
這,不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