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內容來自工商時報,謝謝。
逆全球化趨勢明顯,市場漸分為美國、中國大陸、第三方。

地緣政治因素正改變晶圓代工的產能分佈

晶圓代工去全球化三元分立
AI需求持續升溫與地緣政治影響下,全球晶圓代工市場正迎來結構性變革。研調機構Trendforce預估,2025年市場成長將由AI應用與庫存回補驅動,臺積電以先進製程穩固龍頭地位,陸系晶圓廠則在成熟製程領域快速崛起;然而,供應鏈逆全球化趨勢加劇,產業面臨成本上升與效率下降的挑戰,市場將分化為「China for China」、「US for US」及「Non-China for Non-China Customers(NCNC)」三大陣營。
Trendforce分析,2025年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年增率將達19.4%,成長動能與去年持平、穩定但不顯著;其中,剔除臺積電後,相較2024年成長率僅3%,2025年則改善至近7%,凸顯除AI需求延續外,庫存回補對整體市場的拉動作用。
地緣政治因素正改變晶圓代工之產能分佈。供應鏈逆全球化趨勢明顯,市場逐漸分為美國、中國大陸、第三方等三大陣營。
陸系晶圓廠聚焦在成熟製程(28奈米及以上)擴張,全球12吋晶圓代工產能年複合成長率約10%,而中國則高達20%,預計到2030年,中國在12吋晶圓代工市佔率將達36%,成熟製程領域更接近5成;即便面臨裝置禁令,中國仍積極開發28奈米等製程,並與IDM廠合作加速技術進展。
美國積極發展先進製程(16奈米及以下),以英特爾和臺積電為代表,預計至2030年美國先進製程市佔中,Intel佔39%、三星33%、臺積電16%。其中涵蓋三星於德州廠區所生產之14、11納米制程,臺積電僅包含前期所宣佈之650億美元的三座晶圓廠。而Trendforce強調,臺積電於中國臺灣產能仍將超過8成,凸顯中國臺灣作為其核心基地的地位。
「NCNC」陣營反映客戶規避地緣政治風險的需求,新加坡成為熱門投資地點。其中,聯電與世界先進均在新加坡擴產。
業界人士擔憂,AI發展帶來先進製程需求,但也導致整體成本增加,若再加上關稅、供應鏈移轉成本,最終會轉嫁至消費者身上,先進製程競逐是否就此停滯,將由市場需求來決定。
參考連結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321700167-439901
END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專注半導體領域更多原創內容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與趨勢
*免責宣告: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絡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71期內容,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即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眾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

